分享

37浅析行政区划对靖江方言形成的影响

 星辉交映 2014-11-11

浅析行政区划对靖江方言形成的影响;摘要:靖江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言比较单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活动空间的扩大;流动的频繁,靖江方言也在不断分化,呈现出一定的地;江的行政区划是影响靖江方言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关键词:行政区划;靖江;方言;影响;与其他地区方言一样,靖江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靖江成陆初期由于地处长江之中,地域范围很小,与南;的

浅析行政区划对靖江方言形成的影响

摘要:靖江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靖江成陆初期语

言比较单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活动空间的扩大、人口迁移

流动的频繁,靖江方言也在不断分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融合。靖

江的行政区划是影响靖江方言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行政区划;靖江;方言;影响

与其他地区方言一样,靖江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靖江成陆初期由于地处长江之中,地域范围很小,与南北陆地之间

的交通不便,靖江古代语言比较单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活动空间的扩大、人口迁移流动的频繁,靖江方言也在不断分化,

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融合。由于靖江各处成陆、登陆早晚不同,居

民来源不一,靖江方言基本上呈板块状态。笔者认为靖江的行政区

划是影响靖江方言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历史政区对该地方言的作

用是静态的。下表是吴方言区内部分政区沿革表及方言大致分片情

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吴语区内行政区划的稳定性是十分突出的,从

唐、宋、元到明、清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常州的地域总面积和范围

竟毫无变化。即使发生行政区划的变化,常州也只是先被一分为二,

但是以后又合二为一了,而且常州在一分为二时,原有的边界也毫

无变动,只是在内部增加了一条新界线。长期稳定的行政区划,必

然使同一区划之中的语言、风俗等文化因素趋向一体化。通常而言,

行政区域的地域范围越大,一致性越弱;范围越小,则越强。而且

对于靖江这样一个地方狭小的县级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很小,对文

化和语言因素的趋同性而言是最有利的。下表是靖江的行政区划沿

革情况。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靖江行政区划比较稳定,从沙州出水便

隶属吴方言区的毗陵郡,到隋代时马驮沙才一分为二,此前的近三

百年靖江一直由毗陵郡管辖,其地区方言一直以吴语为主。隋唐至

元朝马驮沙虽一分为二,牧马大沙曾先后隶海陵县和泰兴县,但由

于牧马大沙位于长江之中,与长江北岸交通不便、交流不多,故靖

江话仍属吴方言语系。到明初时马驮沙全境隶属江阴县,江阴即属

吴方言体系,明成化七年时靖江虽从江阴析出单独设县,但一直隶

属常州府管辖。自靖江建县以来至明清、民国的四百多年里,靖江

一直由隶属吴方言区的常州管辖,由于靖江行政区划一直相对稳定

且语言又以吴语为主,因此靖江方言在一千七百多年里一直较为稳

定。综合以上可知,靖江自两汉三国出水以来至中华民国建立初年,

将近一千七百多年的时间里,稳定的行政区划对靖江方言的形成及

地理格局的分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政区划对于方言还产生了另外一种影响,即在一个行政区划之

中,权威土语随着行政中心的地区变化会发生转移。靖江建县500

多年来,靖城区域一直都是靖江的行政中心,不仅是政治中心,还

是靖江的经济、文化中心,靖江行政中心区域所用的方言土语是属

吴方言的老岸话,于是属于吴语语系的老岸话就成为了靖江权威的

方言土语。由于历史原因,今靖江市孤山镇附近成陆较早,因此其

周边的靖城、柏木等地的方言均为老岸话,后随着靖江陆地面积的

不断扩大,老岸话扩大到长里、马桥、斜桥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登

陆长江北岸较早,故称老岸,老岸的方言就称为老岸话。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靖江西南方向的长江中的刘闻沙突然暴

涨,靖江陡增沙地20余万亩,主要位于沿江圩区,也叫“沙上”,

此地居民大都从扬中迁来靖江,该地区语言以江淮方言为主,故称

“沙上话”。道光三十年(1850年)靖江县衙大堂因台风倒塌,靖

江县衙移驻刘闻沙正东圩(今东兴镇),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

知县叶滋森重修大堂和內署还治靖江城内,在长达22年时间里,

靖江行政办公中心一度迁至以江淮方言为主的东兴镇,因此该地区

所用的方言“沙上话”就成为靖江的权威方言土语之一,“沙上话”

在其附近的新桥、太和、惠丰等地也使用并扩展。靖江县衙虽然移

驻刘闻沙正东圩,但是靖江城内学宫、察院、仓廒等基础设施仍保

存在靖江县城并继续发挥其部分行政功能。靖江城仍是靖江的文

化、经济中心,因此靖江原土著方言“老岸话”的权威地位并没有

因为县衙的迁移而发生太大改变,因此靖江出现“老岸话”与“沙

上话”为主要方言的并存局面。

靖江登陆后,其西北与泰兴县交界,东北与如皋县接壤。在三县

交界处,由于边界地区交往的日益频繁,季市镇中心位于靖江与泰

兴界河以北地区和红光镇西北小部地区说泰兴话,西来镇中心和东

北狭长地带说如皋话,这些话与“沙上话”都属江淮方言,从而形

成今天靖江方言的地理格局。

以上分析表明,历史行政区划是形成靖江方言分区划片的重要因

素,因此在影响靖江方言的地理格局因素中,历史行政区划是方言

区划片的合理基础,地理位置也同样对方言格局的形成起着重要作

用。因此在靖江方言的地理研究中,应当充分重视历史背景的作用,

地区方言的形成与演化的地理背景,历史行政区划可以作为方言分

区的有益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