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读者问丨套用历史行政区划“松江府”“太仓州”描述现代方言有无不妥丨附近期推送的方言词汇索引

 越光书馆 2022-03-17

一淘欣赏吴语嗰“趣”(美丽)

答读者问

2022年2月12日 第137期

编辑:普陀长征丨小恐龙

认可“松江府吴语”这个提法,恰恰是正视语言动态发展的表现。仅仅以“历代语言有变”为由质疑“松江府吴语”这个表述,也许忽略了松江府吴语的发展线索回避了语言纵向发展的视角漠视了1277年华亭府建立至1958年松江专区并入苏州专区近700年时间以统一的行政区划为重要依托、以松江府城为核心的超稳定的(仅近代以后部分时间另外领有嘉定、宝山二县)地域文化实体的深远影响和长久传承,这大概是有点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整理自2月11日推文留言区

问:

金山山阳镇渔业村方言和清代,明代,元代的松江府当地方言不是一回事。松江府在清末撤销后,民国以后的话还与元代,明代,清代的松江府话一样吗?历史上的松江府府内这么多地方方言都一样吗?(反对套用历史行政区划描述现代方言)

地点,行政不是方言主要的要素,方言的携带者、传播者主要是人,改朝换代,时代更替,相互融合,移民迁徙后等,方言就有变化。今天的金山年轻人用方言已很难与金山年老者用方言沟通,也是一例,地点不变,方言因各种原因,已在改变。

我认为,有旧吴地,但没有固定的吴人,也没固定的吴语。

答:

亲爱的读者您好。

松江府吴语,是我们整理语言发展脉络,采取的表述

应当承认,使用地域概念、行政区划概念描述语言确有局限。

古往今来,很多地域的语言经历了置换。有些是语言自身式微,使用者改说其他语言,有些则是人口迁移的结果,例如古蜀语与今四川的西南官话几乎没有什么传承关系,这是人口变化导致的。古蜀语与西南官话之间并不能构成明晰的发展脉络。

同时,行政区划、地域并非与方言一一对应。例如,不存在一门叫“江苏话”的语言,只有一个名叫“江苏境内方言”的集合,生硬地套用行政区划的概念强行给方言分类是不妥当的。又如上海(狭义)境内分布着上海话和本沪话两种具有不同特征的互不隶属的方言,这两种方言的分布很难简单地从地域角度去描述。为了给这两种方言分别命名,需要花更多的脑筋

但也应认识到,宋元以来,松江府的人口和文化绵续至今,已经孕育出了地理空间、建制、语言等诸因素相统一的地域文化实体。

在古松江府的地域范围内,现代方言呈现相似的特征。即便是仅仅出于地域描述的角度,用“松江府吴语”指称这一地域上的这类方言,也是最为贴切的,何况这一条语言发展的历史传承的脉络一何清晰

仅从语言本身出发分析上海地区方言的亲缘关系,然后与古行政区划对照,会发现两者的格局是几乎一致的。古代区划带来的人口流动限制,划分区划时所参考的地理分隔,直接奠定了现代方言的格局。语音、词汇、语法,有太多的证明,几乎无法反驳,“沪郊乡音”公众号已经推送不计其数的有关文章,如:给浦江两岸泛上海县本地话发明一个新称呼:本沪话词语汇丨迷露、雾露:小议北部吴语中两词的地理分布

▲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追溯松江府吴语的历史,可以发现松江府方言的演化,几乎与古代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同步的。松江府方言的底子是秀州方言,松江府从嘉兴府分出以后,在宋元时期逐渐形成松江府方言,松江府方言又在元明时期上海建县以后分化成分别以松江府城和上海县城为核心的两派方言,即本号所认为的“云间小片”(松江府西乡话)和“本沪小片”(松江府东乡话)的源头。

正德年间《松江府志》、《华亭县志》在论及方言时均载:“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可见当时的上海县方言已经形成不同于邻县方言的特点,因为它是新产生的,所以为府城的居民所轻视。(引自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

认可“松江府吴语”这个提法,恰恰是正视语言动态发展的表现。仅仅以“历代语言有变”为由质疑“松江府吴语”这个表述,也许忽略了松江府吴语的发展线索回避了语言纵向发展的视角漠视了1277年华亭府建立至1958年松江专区并入苏州专区近700年时间以统一的行政区划为重要依托、以松江府城为核心的超稳定的(仅近代以后部分时间另外领有嘉定、宝山二县)地域文化实体的深远影响和长久传承,这大概是有点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我们这片土地的人,有清时迁入当地移民的后代,大多则是明以来世居于此的。语言发展的脉络是极其清晰的,并没有被外力打断过。早期迁入松江府乡间的移民,不管本籍在何地,出身是什么,几乎都会被松江府地域文化所整合。

研究吴语时,套用“府”的概念相当常见。萧山、余姚方言与绍兴亲缘关系大,宁海方言与台州亲缘关系大,除了萧、姚旧属绍兴府,宁海旧属台州府,还有什么其他更令人信服的理由呢。除了套用“府”这个重要的历史行政区划概念,可以断言,没有其他更适切的方式梳理这些方言了。

固定的吴语不存在,但是存在发展的吴语,延续的吴语,其发展进程宋元明清以来从未中断。

“沪郊乡音”坚持采用“松江府吴语”“太仓州吴语”等表述,并非要混淆历史语言和现代语言,并非要混淆现代松江县(1998年撤县设区)和古代松江府,而是通过引入历史行政区划,帮助读者梳理方言发展脉络,建立乡土视角的地域空间认知从而作为读者认识上海地区方言分布格局、发展线索,进而感知现代上海地区方言共通性和多样性的辅助。爱好方言文化与涵养地域文化素养是相一致的,必然相互包含。

松江府渔业用语这篇推文强调松江府,也是因为附近柘林等地还有宁波府吴语的渔民、盐民方言。我们认可他们是“沪郊方言”的一员,但他们循着宁波府吴语的发展脉络发展而来,然后在19世纪迁入奉贤,没有参与松江府吴语发展的进程

地理空间、人口、语言文化的统一,才构成乡土的中国,这个格局是相当稳定的,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语言和人口的剧变不是乡土社会的常态,常态是传承。

是以,“沪郊乡音”微信公众号提倡“松江府吴语”“太仓州吴语”等表述,希望读者朋友理解。谢谢大家支持!~

2022年2月12日

于普陀区长征乡

附近期推送的方言词汇索引

沪郊乡音 上海地区乡土语言展示平台

业余打理,不定期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