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流落何处

 激扬文字 2014-11-11

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匹的“天下第一行书”,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据说,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文友、亲族谢安、孙绰等41人,修禊(一种临水消灾的礼俗)于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醉作序,计28行、324字。酒醒后再写数十百通,均不如原作,乃称“最得意书”,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查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辩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而后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兰亭序》被骗入宫的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话说唐朝初年,辩才和尚坐在回廊上晒着太阳,见走廊上站着一人,此人着一身黄色长衫,一副书生打扮,神采奕奕,气度不凡,正一个人站在走廊上观赏两边的壁画。辩才上前施礼道:“请问施主从哪里来,到此有何贵干?”

那书生还礼道:“小生姓肖名翼,来此赶考,顺便做些茶叶生意。听说贵寺乃越州的一块宝地,特地前来拜访。不想今日得见大法师,实乃有幸。”辩才见那书生谈吐风雅,仪表不俗,就请入禅房,攀谈起来。那辩才虽说是一个和尚,但自幼受智永大师的教诲,琴、棋、书、画无所不会,诗、词、歌、赋无所不通;不想那肖翼也受过高人传授,弹、唱、歌、舞无所不精。两个人说话投机,而且愈谈愈热,愈谈愈密。一会儿弹琴,一会儿赋诗,都觉得相见太晚。到了晚间,辩才干脆将肖翼留在永欣寺客房之中,日日与他闲叙,不几天,两人便成了忘年之交。

这样,一直过了十几天。一日,辩才与肖翼在禅房中下棋。因为天热,辩才便取来一把折扇。不一会儿,辩才起身去倒茶,忽听身后肖翼惊叫一声。他一回头,见肖翼手里正拿着那把折扇,吃惊地望着自己。

“怎么啦?”辩才问。

“敢问大师,这折扇上的题字出自谁的手笔?”

辩才看了一眼道:“这是先师智永手迹。”

肖翼惊喜地叫道:“想不到这永欣寺果然是块宝地,竟有如此高人!”

“怎么,你认识先师吗?”辩才惊奇地问道。

“噢,不认识。”肖翼又道,“我只是听说那智永和尚乃是晋代大书法家王右军的七世孙,可有此事?”

辩才点头道:“不错,先师智永正是那王右军的后代。”

肖翼大喜过望,对辩才道:“先父和我都酷爱书法,尤其是晋代‘二王’的书帖。我肖家虽不是豪门贵族,但每次见到‘二王’的真迹,都不惜重金购置;实在买不起的,也尽量借来翻拓。早听说智永法师是‘二王’的后代,只是一直无缘相见呀!”

辩才一听愈发惊喜:“你说你那里有‘二王’的真迹,现在哪里?”

肖翼道:“小生来的时候,将它存放在客栈里了。”

辩才道:“我平生也最喜欢‘二王’的作品,也是爱不释手呀。你那里既然有‘二王’的真迹,可否拿来,让老衲瞻仰一下?”

经商量,晚上,肖翼如约来到永欣寺,果然带来几幅‘二王’的真迹,老辩才看了是赞不绝口。看完肖翼的收藏,辩才和尚从内室拿来几轴书帖,一幅幅让肖翼看。那肖翼果然知识渊博,精通书墨,不但能说出每幅书帖的创作背景,而且能对每个字的优劣进行评判,老辩才听得心悦诚服。

最后,肖翼打开最后的一幅书帖,不禁惊呼一声:“这不可能!太不可思议了!”辩才一看,正是自己精心收藏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只听那肖翼道:“没想到我肖翼今生有此眼福。我早就知道那王右军的《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小可。”

肖翼伏在案上看了又看,忽然又惊叫道:“这幅《兰亭序》是赝品!”

“不可能!”老辩才以为自己听错了,“智永法师圆寂前亲手交付于我,哪里会是赝品?”

肖翼道:“这幅《兰亭序》临摹得相当认真,可见临摹者本身也有一定功底,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是,只要你仔细看,便可看出字与字的联结处依然有阻塞之感,所以应当是赝品。”

但无论肖翼怎么说,老辩才都不会相信自己精心收藏的《兰亭序》会是赝品。肖翼见辩才不相信,便说:“这样吧,我今天先回客栈去,这几幅‘二王’的真迹就留在这里,你今晚好好比较一下,便知真伪。我明天早晨再来。”辩才和尚只好同意。等到肖翼一走,老辩才又命人点上几盏灯烛,伏在桌案上比来比去,忙了一个通宵,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一早,肖翼再来的时候,老辩才依旧认定自己收藏的《兰亭序》是真迹。正在这时,忽然有人来下请柬。原来是一个叫严迁的施主请辩才和尚去吃斋饭。那严迁是永欣寺最大的施主,辩才不敢怠慢,连忙同来人一起动身。那严迁果然摆下了斋饭,恭候辩才和尚。斋饭刚吃了一半,忽然又有越州都督齐善行派人请辩才,辩才更不敢耽搁,连忙告辞严迁,赶到都督府,但心里却十分奇怪,今天是怎么啦?

到了府衙,老辩才被请到后堂,见越州都督齐善行坐在一旁,正中一人好生眼熟。那人见到辩才,便道:“我乃朝廷监察御史肖翼,奉旨前来讨取《兰亭序》,现已到手,特来向你告别。”老辩才定睛一看,见那人除身穿官服以外,不是肖翼又是何人,他如梦方醒,气得晕倒在地。

原来肖翼先扮作书生,骗得辩才的信任。半个月后,才偶而提及书法。然后他又欲擒故纵,假意不愿拿出“二王”真迹,诱辩才上钩。待看到《兰亭序》后,他又故意说是赝品,使辩才当晚急于弄清真假,来不及将《兰亭序》收好。他又趁机赶到当地财主严迁处,出示密旨,叫他第二天上午派人请辩才吃斋饭。辩才匆匆赴约,不曾将《兰亭序》收好,那肖翼趁机带着出了永欣寺,直奔都督府,这才真正算把《兰亭序》搞到了手。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被骗入宫的故事。

此后,肖翼请功心切,也不多留,随即改换官服,由都督府派人护送,日夜兼程,直抵长安。太宗听说《兰亭序》已然到手,心中快活。当即晋升房玄龄为宰相,赏肖翼锦缎千匹,并晋升为员外郎。又念及辩才年迈,赏布、米各三千,辩才用其在永欣寺内建了宝塔三层,心情才稍许平静。

太宗得到《兰亭序》,爱不释手,每日摹写,又派人翻拓十份,分送亲近的臣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高宗即位。中书令禇遂良上奏说:“《兰亭序》是先帝最珍爱的物品,应该让先帝永远带着它。”于是《兰亭序》就作为殉葬品,密藏到昭陵中。

如果《兰亭集序》确是在昭陵抑或是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边,还有重现于世的那一天。这两处陵墓现今还没有挖掘,只要把它们挖掘开来,谜底就可以揭晓。可是昭陵曾经遭受过温韬的盗挖,并传说《兰亭集序》重新流入了民间。欧阳修在他的《新五代史》卷四十《温韬传》中曾记载唐末温韬盗掘昭陵的事情:温韬于陵墓中发现“钟、王墨迹,纸墨如新”,于是“韬悉取之,随传人间”。关于温韬盗发昭陵,《兰亭集序》重新流入民间一事,在《江南余载》和宋人周密《志密堂杂钞》亦有相似的记载。温韬盗发昭陵,《兰亭集序》是否幸免于难?或是被温韬盗发,流入民间。如真的流入民间,茫茫人世,又到底为何人所据有?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兰亭集序》下落之谜。还有一种说法,住在乾陵周围的老百姓都说,《兰亭集序》为武则天所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武则天怎样处理?是否真的带进自己的坟墓抑或传给后世?或者把它彻底的毁掉?史书对此都没有记载。既然史书没有记载,为什么乾陵周围的老百姓却说为武则天所得,他们的凭证又是什么?也许武则天得《兰亭集序》这件事仅仅是民间的传说,不足为信。可是《兰亭集序》真迹下落何处?这真的成了不解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