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AA戴维·阿克:品牌如何避免陷入竞争苦战

 成功是什么 2014-11-11


全球品牌大师戴维·阿克(David Aaker) 认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可以分为两类:品牌偏好竞争和品牌相关性竞争。在成熟的竞争市场中,品牌偏好竞争将是一场艰难且无止境的苦战,而品牌相关性竞争——创建新品类和子品类,才是企业迈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这个观点看上去和“蓝海战略”有一些类似之处,对战略决策者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品牌相关性竞争”的概念和品牌分化本质的区别在哪里?践行这一竞争策略要把握的关键点有哪些?在互联网和数字营销时代,品牌策略应该有哪些新的调整?带着这些问题,中国CMO俱乐部的记者对戴维·阿克教授做了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更好地实现差异化竞争


记者:怎么理解“品牌相关性竞争”与“品牌分化”这两个概念的差别?现在市场上品牌繁多,想要实现差异化已经不太容易,要实现品牌相关性的错位竞争是否更难呢?


戴维·阿克:我们有很多新品牌成功的案例,其中可以看到一点:如果你的新产品和市场上的老产品相似,那你就不会成功,它必须要有差异化。一是要给顾客一个购买它的理由,二是如果它没有新的元素,那人们根本就不会注意它。


那么,如何进行差异化?答案是:创新,开创新的品类和子品类。


例如,威斯汀酒店是通过提供更舒服的床:他们在床上放六个枕头,而不是两个,床单更细腻柔滑。以舒服的床作为一种消费理念,威斯汀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子品类,并由此改变了酒店业的竞争格局。



优衣库有一个差异化技术,一种叫HEATECH纤维能够把通过将人体蒸发的水分转化成温度和热量,而且很薄很软很舒服,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照抄它的技术,但是这个技术只有一个,而且优衣库一直都在提高和改进他们的技术。


当然,在创新和差异化之前,品牌首先必须是可见的,已经进入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同时也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我讲的相关性就是让顾客考虑这个品牌,而品牌区分就是让消费者偏爱你的品牌,这是在相关性之后要考虑的一点。


品牌相关性和品牌分化的理论是不一样的。后者的很多理念我认为简直是疯狂。比如其中一个理念是建议你不断衍生品牌、扩张品牌。我很难想象迪士尼如何不停地在卡通品牌上,去衍生、扩张其他品牌。


创造一个新品牌,创新的过程非常难,但最难的部分还是在组织结构上,给你带来最大的阻力的常常是组织结构中那些过去最成功的部分。在当前的数字营销时代尤其如此。


记者:您怎样看互联网对于品牌的影响?现在出现海量互联网品牌,就像微信的广告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从整个竞争格局来讲,品牌还重要吗?


戴维·阿克:是的,很多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搜索关于品牌背后的特性。即使他们搜索,也是搜比较能够看得见,选择跟他们相关的品牌。但是,没有品牌你又如何去和消费者沟通呢?


数字营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的观点是,数字营销首先要非常关注消费者需求,找到顾客的黄金打动点,或者能够和黄金打动点相通的兴趣关注点,藉此提高品牌可见性,跟客户建立起交易之外的关系。提到红牛,大家想到的就是先锋、极限、能量,它们赞助了很多极限运动,个别极限运动甚至有3500万人通过社交媒体直接关注。不一定所有人都对能量饮料感兴趣,但大部分人对极限运动都会非常关注。



120年前John Deere 也找到过答案,他推出了专业的耕种季刊,主要谈最新的耕种技术、化肥,同时也谈农民的生活状态,怎么让他们的生活更好,效率更高,这个才是农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与传统经济比较,在当前的新经济下,员工不仅希望能帮公司创造利润,还希望能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觉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愿景的重要性


记者:一个企业离开原来熟悉的品类,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类或者子品类,可能付出什么代价?中国品牌健力宝早年推出“第五季”,李宁推出“90后李宁”,后来证明都是灾难


戴维·阿克:这两个案例我都不是很熟悉。单从品牌原理看,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对西方的模仿。比如李宁可能在简单地模仿耐克,健力宝可能在简单地模仿百事可乐,只不过在中国市场卖得便宜一些。品牌战略不能只是局限于价格,更重要的是要有更高的目标。像小米就有非常好的目标,让顾客和员工都能相信这个品牌。一个品牌有的时候会失去方向,要实现自我救赎,就是要重新找回自己意义的核心,让顾客、员工和供应方都重新选择它。这其实就是品牌的愿景。


记者:关于新经济时代的品牌愿景能否再展开谈一下您的观点?


戴维·阿克: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愿景,借此跟消费者建立联系,激励员工。例如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们刚提出了一个新的品牌愿景模型,这个模型涉及多个层面和维度,例如伯克利Haas商学院的品牌愿景,它包括了四个核心的想法:充分自信但不偏激(Confidence Without Attitude)、终身学习(Students Always)、超越小我(Beyond Yourself)、挑战现状(Question The Status Quo),中间还有一个核心的目标,培养能改写商业规则的领导者(To Develop Leaders Who Redefine How We Do Business)的领袖人才。


有人认为品牌必须精简成只包括3个词的口号,我觉得这实在是太讨厌了,品牌应该是多维度的。这样的模型是有激励性的,我们希望能够改进,让每一个因素都能够让人去信任和信赖。我们可以在模型里面放一些我们虽然没实现、但是后来可以实现的东西。这些可行、但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需要员工有很好地投入,还要尊重你的顾客。


记者:看起来进行相关性创新的都是快公司和新公司,大企业和慢公司还有机会吗?


戴维·阿克:所有的公司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都要成为一个目标驱动的公司。公司开发一个新产品不容易,有的公司花10年可以找到一个新的机会,有的一两年就可以。要有耐心,一旦发现机会就抓住。当然,像我前面指出的,这其中组织结构和资金落实都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