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大自己

 藕然路过 2014-11-12

【让内心强大的6个素质】

1、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2、有毅力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

3、有能力去发现那些可有可无的事。

4、有智慧去分辨那些非此即彼的事。

5、有恒心去完成那些看似无望的事。

6、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已经做错的事。

 

 

 

 

 

 

 

不成熟六特征:

1、情商低于智商,凡事斤斤计较。

2、不知如何约束自己,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改变旧有习惯。

3、经常被情绪左右,喜怒无常。

4、满足感或空虚感充斥内心,心态不善于归零。

5、主观强大到足以轻视客观的程度,不以事实为依据。

6、没有理念、信念、观念,随波逐流。

 

 

 

 

 

 

一、强大的内心与柔软的内心 

        事实上,一个人有了强大的内心之后,外来的一切荣与辱,方可与之平衡消解。而人的强大内心是因“大德”而生的,所谓大德,就是为国家为未来为更大多数人的一种精神担当或者信念。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必外求。在我看来,即使今天被人“批斗”了(如郭德刚),如果心有“大德”,亦即有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对那些“批斗”则均可一笑了之,而如果没有这种“大德”,则玉石俱焚。

        然而,相反相成的是,就修身而言,即使你的外在极为刚强,但你的内心仍然要保持柔软,一颗柔软的心,才是真正的强大,才能抗衡外来力量的冲击与压强。教育者的幸福感,更应当来自内心的柔软与温暖,同时,教育者柔软与温暖,还是学生成长最需要的精神环境。

        强大与柔软之间,回看内心,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很要紧。

 

      二、人性的挑战

        如何接受人性的挑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如果有50%的利润,就有人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就有人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和制度,如果有300%的利润,就有人甚至不惜绞首。其实马克思真的很伟大,他对人性与利益之间关系的论证,两百多年后,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性是生命主体,万化本源。钱穆大师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讲到应当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人性格局的影响与贡献,他认为,人性即天性,人文即天文,关乎天文,以化成天下。值得重视。

 

       三、未成熟主体

        人的是没有形状的一个东西,把你放在怎样的容器里,就是怎样的形状,方的,圆的……只有温度达到冰点时,人才可以固定自我,可是一旦升温,无形又寓于有形之间。对于教育来说,未成熟主体人格的养成,大致同理。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是,我们给予孩子一种怎样的精神温度,怎样的人文环境?

 

          四、贵在养气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人的高贵在于滋养一种气场、气势、气息、气氛。有人这样写道:多读书养才气,慎言行养清气,重情义养人气,能忍辱养志气,温处事养和气,讲责任养贤气,淡名利养正气,不媚俗养骨气,敢作为养浩气,会宽容养大气。

        

         五、培根

        小学是培根的阶段,初中是开花的季节,高中是结果的时期。小学阶段应当是浪漫的,与学校是否好坏关系不大,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是第一要务,美好的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文化之根。初中阶段是理性时期,要严格,高中是综合时期,要注重培养能力。

 

          六、俗与雅

          关于“俗”:一、俗的本义是人都是要吃粮食拉屎的,俗本身没有错,是以人为本的。问题是不可以以“俗”为荣。没有人愿意围观一个人拉屎拉尿。二、今天的“俗”经过沉淀,有可能成为明天的“雅”。如红楼梦、金庸小说即为例证。文化当然是有利息的,不过是不能设计的,是不经意的,人不可能看到将来。

 

     七、家庭教育

         看《唐山大地震》让我流泪了。一,徐帆将中国母性的文化价值演绎到了极至,透彻、丰富、深刻;二,冯小刚对悲剧以及道德价值的把握,也堪称上乘;三,陈道明传达了最为深层的家庭教育的精髓——以行动而不是以语言,近乎执拗地坚持一种价值观。这是一部家庭教育片。

 

 

 

 

 

当有一个人骂你时,你会不会有愤怒之类的情绪?当你工作生活遇到挫折,你会不会有沮丧感,哪怕只是一丝     

如果你在两个问题上作的都是肯定回答,那么,我可以肯定,即使你不是你心理的奴隶,很多时候你大脑的功能也转交给了你的心理,别人操纵你的心理也非常容易。当然,更致命的是,你的心理素质常常会让你在人生的很多关键时刻出现错误。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前途,杀伤力是巨大的。        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能力、机遇之类东西,还严重取决于你的心理素质。在心理上输了,有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输了。   一步一步地讲解,从概念、方法到实践首先,我需要界定一下什么叫在心理上强大:     

一、心理强大的概说     

心理上强大就是你在心理上,对于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中的人有无法摧毁的心理优势。    两种心理强大:     

1、世俗意义上的强大。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强大,因为你的心理并不强,你之所以感觉很强,是因为你占有很多“强”的东西:金钱、地位、权力、文凭、容貌......这些东西我们叫做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人人都想得到,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它们只有通过比较才有意义,所以永远是稀缺的。     

这种“心理的强大”是怎么得到的?真相是,是否拥有稀缺资源,对应于一定的社会阶层、角色、身份。是否拥有稀缺资源和这些阶层、角色、身份组合,在社会上便构成了一个有高低之分的价值序列。人们根据资源、身份等自动地对一个人的“价值”进行排序,在心理上并屈服于这个价值排序。所以,如果你很有钱,你有权力,你是博士,不管你是否真正牛B,别人在你面前的确没有心理优势,你会感觉到自己很牛B。      

记住:这种心理优势来源于占有社会稀缺资源的优势。之所以后者会转化为前者,是因为人们的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契合。如果能够打破这种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契合,你就根本没有心理优势。而当你并不占有社会稀缺资源,处于心理弱势时,只要你能够打破这种心理结构,你仍然可以获得心理优势,并摧毁别人的心理优势。      

应该指出,对于少数幸运者来说,这种心理优势是相对的:永远有人比你更有钱更有权,因此既然你是靠获得这些稀缺资源才获得心理优势,那么在比你占有更多的人面前,你仍处于心理弱势。即使你一切都有,你也要面对死亡,在自然规律面前你仍是个弱者。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因为并没有占有多少社会稀缺资源,因此并没有多少心理优势。而问题恰恰是:获得心理优势,恰恰是你获得这些稀缺资源的一个重要条件。你要获得心理优势,必须寻找到另外的方法,这也恰恰是我在本帖重点要讲的。  

2、哲学-宗教意义上的心理强大。这种心理强大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获得:比如宗教隐修者、古典哲学家。在这些高人面前,世间的一切纷扰根本就不存在。甚至死亡都不存在。那些被奉为价值的东西在他们眼里一钱不值,社会价值排序对于他们丝毫不起作用。在心理上,没有什么能够战胜他们。     要求世俗中人获得这种心理强大是不现实的,因为这需要极为艰苦的训练,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结构、思维结构,消除“自我”。但它可以是一个理想的观照,我们可以从它那儿找到一些让我们在心理上变得强大的方法。

3、神经-精神病意义上的心理强大。这种心理强大依赖于两个要素:对信仰的狂热或冷血。最典型的就是宗教极端分子和冷血杀手。从价值上,我们应该唾弃这种心理强大,因此我不作过多讲解,大家知道有这种心理强大就行了。   

 

现在我集中说一下我们为什么在很多时候处于心理弱势:     

 一、人类是一种会死的存在,死亡恐惧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惧,除非我们能战用死亡恐惧,否则我们在心理上还是弱者;     

二、人类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偶然被抛到这个世界,因此,对秩序和确定性的寻求同样是一种深远的内驱力。不幸的是,并没有什么必然的东西。人生充满了偶然性。如果我们感觉到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我们的软弱马上会暴露出来;     

三、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是人类的一种最深刻的需要。但这样就有了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恰恰又是植根于社会之中,我们并不是“自我”的主人,相反恰恰是它的奴隶。我们的“自我”经常被很多外在的人和事所操纵,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的软弱总会袭击我们。    

 四、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他从一出生下来就开始被成人世界拉入社会化的轨道,因此,他的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获得同构性,并屈服于社会结构里面的价值排序。不幸的是,很多人的心理结构无法打破与社会结构的同构性,他即使蔑视社会的价值排序,也是暗示或自我强迫的结果;    

五、人类不幸常常沦他人的客体,于是,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快速地绕过他的思维结构,进入他的心理结构,激起他的各种情绪。这意味着,在这些时刻他实际上处于守势,是弱者。要让你在心理上变得强大,你就必须随时不让别人的语言和行为进入你的心理结构,而只是在你的思维结构里进行解读,这样,你就可以从一个客体马上变为主体,而那个人则成为你解读的客体。力是由你指向他,力的方向决定了心理的优势和弱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