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厨房里的亲子教育

 陈农 2014-11-12

 厨房教育在日本非常盛行

      厨房教育在日本非常盛行,日本的教育专家认为通过孩子帮助父母做这些家务对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性格、习惯及身体发育都非常有益。这其实也很好的解决了很多家长在教育上的困惑: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物质条件。采用这种教育模式一下子解决了其中许多的问题。
 
       一个看似是最普通最平凡的厨房,却被父母的爱施与了魔法,让孩子建立人生最重要的观念。这个魔法家家户户不同,但却正在越来越重视人性的中国年轻家庭中培育着。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仅是靠言传,更重要的是靠身教,生活中我们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也许正是一些小小的举动决定了孩子的一生。一个人的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会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改变命运的起点正在那些小小的行为。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无非是衣食住行,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其实跟“吃”有关的教育也是非常多的,吃是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机会,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一下“厨房教育”。

      “厨房教育”简单说就是让孩子参与厨房的工作,把厨房当作教育场所,把厨房中的一切当作教育工具(教具)。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人活天地间,为的吃和穿”,虽然这样说有点狭隘,但是吃穿对人的影响的确是真实而深远的。这些小事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很多父母认为不让孩子干活是爱孩子,其实教育的观点来看,恰恰相反,让孩子做家务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尤其是“帮厨”:

1、可以锻炼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
       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是靠行动来完成的,让孩子参与洗菜、择菜、炒菜、煮饭这些“小活儿”,在这一点上玩玩具和做家务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不要怕孩子会打坏了东西,锅碗瓢盆绝对不如孩子的良好发育重要。不要怕有危险,如果我们连孩子在厨房中的安全都解决不了,将来怎么让她在社会中自我保护?也不要怕孩子给我们添麻烦,这些东西他是早晚要学的,学会的越早对孩子的整体发育越好。现在怕麻烦,将来麻烦会更多。
 
2、培养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提高自信心。
       冷热的知觉,瓷器、铁器的不同,什么东西有危险,不同的食物、器皿的作用,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很多人发现孩子很胆小,其实人的恐惧心理来自两方面:失败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把握能力弱。早些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并多鼓励孩子,会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自信,同时可以因为掌握的知识多,而减少对外界的恐惧。
3、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人作为高等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和探索能力,这种对外界的探索欲望等到人成年之后就变成了所谓的学习兴趣(不只是学习学校里的东西),但是这种探索欲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有很大差别的,越小的孩子这种本能越强。同时,这种探索行为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也在不断的发育,现在都在强调早期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厨房里是丰富多彩的小世界,尤其中国的饮食文化又是如此的发达,即使成年人的大脑都不够用,孩子的大脑在这儿会得到非常大的开发。在中国已经有这样的例子——厨房教育9年培养成的小神童。
4、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正是因为人的好奇心创造了无数人类的奇迹,正是因为人对生活的热爱才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很多孩子,年龄不大,总爱说“活着没意思,活着真累,没劲”之类的话,这种没有活力的孩子是最难教育的,因为你很难给他找到动力。没有动力、没有欲望的人生是可悲的。尤其是很多80后的,很多孩子从小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父母除了让孩子学习之外,什么也不要求做。孩子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确实学习不错,考上了大学,学了一个专业,也找到了工作。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明显的缺乏热情,有的人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就是玩,这对家庭和社会都是非常不利的,我个人认为是一种缺乏生活热情的表现。而丰富的厨房对于培养人的生活情趣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作者qq49876698
5、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之后不会做饭,天天在外面吃或者去父母家吃,一部分原因就是不会做饭或者不喜欢、做不好饭。这样的生活能力实属堪忧。厨房教育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饭太烫了,你会让孩子怎么处理?第一种母亲直接代劳,第二种母亲让等着凉了再端,第三种母亲告诉孩子想办法——孩子拿毛巾垫着端过去了,这三种行为会养成孩子不同的性格,第一种孩子遇事喜欢寻找别人来解决,第二种孩子用等待来解决问题,第三种孩子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当孩子有问题解决不了时,想想您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6、培养孩子的数学基础。
       买了几个西红柿,几个黄瓜,土豆,等等。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少,大小的概念,算算各花了多少钱,这些对孩子的数学基础都有很大的帮助。不用买什么书,也不用报什么学习班,厨房里就都搞定了。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孩子不仅对数学感兴趣,而且是多方面的锻炼思维。
7、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描述蔬菜、水果、一道菜的烹调过程,炒土豆丝或者西红柿炒蛋足够让孩子学习几十个词汇,并灵活的运用,这些内容对孩子的交流、认字、表达都有很大的帮助。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只是因为缺乏经历,所以看起来懂得少。只要我们多跟孩子交流,多让孩子经历,会比同龄的孩子懂得多,这对孩子增强自信很有帮会组。
8、培养孩子做事情专注。
       很多父母抱怨说孩子上学了注意力不集中,这当中除了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小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15分钟,就要休息一下),更多的是从小缺乏专注能力的训练。什么叫专注?就是在某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孩子择菜(比如韭菜、菠菜等)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9、培养孩子均衡饮食的习惯。
        孩子挑食是父母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只有丰富的饮食才可以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人要每天吃40种食物才能实现真正的均衡营养,健康饮食,才能保证健康。挑食似乎没有天生的,都是后天养成的。从孩子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开始,父母耐心的让孩子不断的尝试不同的食物,开始时不吃很正常,因为对于陌生的东西,即使不考虑味觉,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不吃也很正常,这个时候要求父母耐心的反复尝试。等到孩子大一些了,能够听懂较为复杂的语言了,除了告诉孩子某种事物对健康有什么好处,还可以通过让孩子亲手触摸,感受这种食物对其产生兴趣。父母的具有导向型的语言和行为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
10、培养孩子对劳动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
      孩子只有亲身经历了生活的辛劳,才能真正体谅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艳阳高照锄草施肥的机会不好创造,但是一盘美味佳肴的耗时耗力是每天都有机会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这几条对于父母来讲,只要有耐心都是可以做到的。教育孩子投入精力越早越好,早期教育良好的孩子到了入学的时候已经不需要父母怎么操心了,教育不好的孩子越大越操心。甚至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也是父母早期教育的后果,如果一个母亲从小培养孩子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开拓,找工作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以下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教育专家总结的内容(哈,上面的都是我的观点,下面是日本专家观点,自认为角度不同,但各有千秋哈):

    0-3岁 → 基础能力训练

  重点: 语言能力,手指灵活度,劳动观念培养,数字启蒙,观察力,耐力和坚持力,感知能力。
    训练方式:跟着水果学说话,两岁就开始学洗碗,边剥毛豆边数数,摘菜练定力,选水果练观察力,通过气味来辨别简单的食物,摸食物猜食物名称,尝食物猜食物名称。
    
    4-6岁 → 中级能力训练

  重点:培养孩子对形状、空间的认知,训练耐力和定力、进行安全观念培养、培养分享的观念和动手能力以及正确的金钱观、数学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训练方式:穿珠子练习手指灵活度和耐心,自己学调味,在厨房学习安全观念,在细节处注重分享的观念,六岁上灶台,烹饪的过程中,培养找到材料、道具、调味,能够在分秒中判断温度、观察食物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进行自我资金管理,学会了藏私房钱,生日游戏学赚钱,买包子锻炼社交能力,自己操办生日会。

     7-9岁 → 高级能力训练

  重点: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归纳能力、联想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统筹能力
    训练方式:在厨房里学化学,学物理,如面团是如何发酵等。通过用三十元做一桌菜,培养统筹能力。餐桌上的理财课,独立买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