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生活情趣678 2014-11-12

       在海边渔家,我发现了一些在四五十年前“唱主角”但已经退出现代生活舞台的旧物,便一一拍摄下来(共25张图片)。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在我的家乡,它被叫做风匣,标准的称谓其实是“风箱”。四十年前甚至更早,在我的家乡,甭说是农村,即便是城里的不少家庭,它都是为生活用火助燃的不可或缺的设备。在我的家乡,风匣退出生活舞台的时间大概是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在我的家乡,它被叫做草包架子,其实就是一台将稻草做成草包(片儿)的“纺织机”。我对草包架子是有印象的。很小的时候,我家就有一台。犹记得,父母从生产队收工回来,便会坐在一只方凳子上,脚踏在草包架子最底部那个木质的踏板上......更多的,真的说不上来了——总之,做草包(片儿)的过程类似织布。所不同的是,草包架子纵向排列的是草绳子,横向输进去的是一根根稻草。做草包,在我的记忆中被叫做“卡草包”。那个年月,委实艰苦!草包片儿卡出来之后,经过一个缝补的过程,才会有草包。好像、大概,我家微薄的零用钱,就来自父母“卡草包”的收入。在我的幼年,几乎每个农村家庭,都有这样一台草包架子。草包架子,父母含辛茹苦的见证。它退出生活舞台的时间大概在1970年代中期。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有了草包架子,必须配套的是草绳机。我小时候玩过这种机器——因为是玩,在当时无法体会纺草绳的辛苦。长大之后,才悟到一捆捆草绳子纺出来之后大人们为什么会唉声叹气。既然是草包架子的配套设备,草绳机退出生活舞台的时间也应该是1970年代中期。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这个设备叫磨盘。操作它的过程叫“推磨”。在我的家乡,用人推磨是很艰辛的劳作,条件稍好的人家,会用驴来拉磨。它退出生活舞台的时间大概是197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农村的老家通电了,电动粉碎机(磨米机)被普遍使用。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这个,应该叫地柜吗?说不准。因为在我幼年时期,家中没有这等高档家具,偶尔会在同生产队下放户和经济条件相对优裕的人家见过,幼小的心灵生出诸多艳羡自不必说。此类高档家具退出生活舞台的时间大概是1980年代初。图片中的地柜历史比较悠久,有近百年的历史。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海边渔家屋内摆放的几件旧物——墙上的镜子是1960年代的、桌上的座钟至少有60年的历史、座钟旁边的花瓶来自民国时期甚至更早、炕上的木质家具(叫被罩子或炕柜?)大概是1970或1980年代的。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这个,到底应该叫什么呢?我很小的时候在城里人家见过,农村是没有的。到了1980年代,农村才渐渐流行起这款家具,是新人结婚时所必有的。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这盏煤油灯的历史至少有60年。我的农村老家在1970年代初才通电——即便如此,煤油灯并未完全退出生活的舞台,因为在整个1970年代甚至1980年代,农村老家停电的时候非常多,只是到了1980年代,蜡烛渐渐多了起来,煤油灯才一点点地消失。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我特意叫上这位美女配合拍照,以期产生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效果。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2014年的美女在把握着一盏至少是60年前的煤油灯。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图片中最有历史感的是右侧那只偏棕色的编筐,至少有四十年的历史。对于这类筐,我是有一点点的印象的。很小的时候,好像在谁家见过,是吊在房梁上的,里面放着在当时看来比较稀罕的干果或其他好吃的东西。这种有工艺品韵味的编筐在我的幼年并不多见。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炕上的家具至少有30年的历史。上方的两个木制箱子叫“对箱”,下方的带门的家具应该叫被罩子(专门装被子的)。在我的农村老家,这两种家具基本是配套出现的,并且,基本是为新婚夫妇定制。它们出现在农家的时间大概是1970年代,退出生活舞台的时间大概是1980年代的中后期。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这幅画诞生于1970年代初,是“大唱革命样板戏”的一个缩影。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海边渔家有很多这种脸盆架,除了这个是从1970年代中期传过来的,其他的皆为仿制品。在1970年代,这类有点品位的用品在当时好像只属于城里人家和部队,农村基本看不见。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从脸盆架的镜子里拍到服务员在包装筷子。我曾在《 让人大饱口福和眼福的海边渔家》图文中使用过这张图片,且卖了个关子:这面镜子很有故事,我会在《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中细说端详。所谓的这面镜子的故事无非是代表着1970年代十分难得的有情调的生活。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这架挂钟是1970年代产品,在我的农村老家,它基本出现在新人的新房里,甚少会有非新婚的原因买来挂着,那太奢侈了!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这是196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国产名牌家电:红灯牌收音机。我第一次见到这款“高档家电”的时间是1970年代中期,在我农村老家一个叫于希军的下放户的家中。那一天,还不知道音乐为何物样板戏为何物的我,在于希军家听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样板戏”《沙家浜》。幸运的是于希军全家一点都不讨厌我,于希军的老婆甚至说,“小二子,想听就上炕坐着好好听,别不好意思。”但,那个上午,我是趴在于希军家桌子上听了一上午,我很想知道,是谁躲在里面或咿咿呀呀或铿锵有力地唱。于希军老婆告诉我,这个东西叫戏匣子。第二年,我上学了,因此知道了在戏匣子里唱戏的人一个叫阿庆嫂一个叫郭建光;第三年,于希军家回城了,生产队里唯一的一台戏匣子消失了;二十年后,我知道,当年“躲”在戏匣子里唱戏的人一个叫洪雪飞一个叫谭元寿。谢谢红灯牌收音机!谢谢于希军全家!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红灯牌收音机旁边的两只花瓶来自清朝末年,虽历史悠久,但其人文价值却难敌1960年代的红灯牌收音机——因为,在我的老家,这类花瓶现在偶尔还是见得到的,但1960年代生产的红灯牌收音机,却难觅踪影。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墙上的那面镜子生产于1960年代,我见到与之类似的镜子的时间是1970年代中期,在我三叔的家中。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花瓶与鸡毛掸子。这个,应该不稀奇。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挂在墙上的木制品,在我的老家被叫做“拨锤子”,其他地区有其他叫法吗?它是用来纺细麻线的。1970年代以及更早的农村,做鞋穿是非常普遍的,“拨锤子”纺出的麻线用来纳鞋底儿。这只拨锤子大概有近百年的历史,为梨木制品。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至少有60年历史的座钟。一般地,它常常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地主老财”家中。我在1970年代的农村老家个别人家中见过这类座钟,一打听,座钟的主人还真的是“地主老财”或“地主老财”的后人。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中共九大召开后发行的领袖宣传画。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这个水槽子,是1950年代末人民公社成立后生产队的产物,用来喂牲口的。1984年,农村老家的生产队解体后,这种笨重的“生产资料”姥姥不亲舅舅不爱,幸亏好心人不嫌弃收藏了它,居然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海边渔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人感慨良多......
陈年旧物中的百姓历史(6) - 棋簿紫 - 棋簿紫
三十多年历史的缸不稀奇,即便在今天,这种缸依然有生产和使用的。有历史感的是盖缸的苇编斗笠,是1980年代的产物,居然没有破损,令人称奇!

(温馨提示:本图文仅在网易博客发布,转载复制请注明出处)
——棋簿紫原生态(不修图)的纪实图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