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测谎仪 从测量脉搏开始

 海潮轩 2014-11-12
测谎仪 从测量脉搏开始

    ▲记录笔式测谎仪,几支墨水记录笔分别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和皮电反应和提问标记。

    

    马斯顿甚至把测谎仪应用于婚姻咨询,比较了妻子分别和丈夫与迷人的陌生人接吻时的生理反应。

    余昌

    “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大约从人类学会说话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了。

    它对人们的困扰是如此之严重,乃至自古以来人们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加以破解。而所谓测谎仪,是在相信“科学万能”的时代里,人们试图破解这个难题做出的最大胆尝试。

    在早年国产电影《寂静的山林》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你认识这个吗?这是人类最高的发明,科学最后的成果——心理测验器。它是专门揭露说谎话的人。”由此,让不少人知道了测谎仪与测谎术。

    在范海鹰等人编著的《科学识别“谎言”——心理测试技术广角》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提到了这个例子,而书中更是用大量的实例讲解了人们与谎言斗争的历史。

    古代测谎实验五花八门

    有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就有了辨别谎言的需要。古代的人们想出了很多识别谎言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很不成熟,也会冤枉不少好人。

    中国古籍《周礼》中就有“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之说,“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曰耳听,观其所聆,不直则惑;五曰目听,观其顾视,不直则眊。”这种将人的表情、呼吸及视线变化,与言语的真实性联系起来的做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在古印度,人们用“神驴”来判断是否说谎,声称有罪的人拽住“神驴”的尾巴时,它就会嘶叫。所有犯罪嫌疑人都被带入内有“神驴”的黑暗帐篷里,并让他们轻轻地拉住“神驴”的尾巴。由于无辜者不害怕“神驴”会叫,于是进到里面就拉住“神驴”的尾巴。有罪的人由于害怕,进去后并没碰驴的尾巴就出来了。其实,“神驴”的尾巴上涂有乌黑的颜料,当这个有罪的嫌疑人从帐篷出来后,双手会是干净的,上面并没有一点黑颜料,从而断定他就是犯罪的人。这种使用“诈术”的例子,在我国古代的记载中更是多如牛毛。

    古印度还有一种“米刑”,在不能确定谁是真正的犯罪人时,法官便让犯罪嫌疑人咀嚼“神圣”的稻米。咀嚼一阵之后,要求他们将口中的稻米吐到无花果的叶子上。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轻易地吐出稻米,则此人不是犯罪人;如果稻米粘到舌头和上颚上,则此人被认定为罪犯。其原理就是,对于那些撒谎担心自己被识破的人,心理比较紧张,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唾液分泌会减少,所以吐干米时会困难一些;而对于那些诚实的人来说,他不觉得紧张,因而他们的消化系统不会受到抑制,唾液分泌正常。

    据说,公元前300年希腊王子安帝奥斯得了一种怪病,无论怎样医治都不能康复,于是请当时希腊著名的医生埃拉西斯特斯前来给王子看病。医生一边假装随意同王子谈话,一边诊脉。在谈到其他人时王子的脉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谈到他年轻、美丽的继母斯特拉托妮斯时,王子的脉搏明显加快。医生断定,王子得的是对他继母的单相思病,即难以启齿的暗恋,至此解开了王子的怪病之谜。这种由谈话引起心理刺激,再比较心理刺激引起的脉搏变化,可以说是现代测谎方法的雏形。

    意大利犯罪学家测脉搏问案

    1895年发生的一件事,标志了现代测谎仪和测谎技术的产生。

    就在这一年,意大利犯罪学家朗伯罗梭受一个警察朋友的委托,对米兰铁路局的一起盗窃案的嫌疑人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他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脉搏记录设备——“水力脉搏记录仪”,对嫌疑人在接受问话时的脉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水力脉搏记录仪是在一个特制容器内装满了水,被测人手里握住一根小棒,把胳膊浸入水中,用橡胶薄膜封住顶部的管子缠绕在胳膊上。紧握拳头后,心脏的跳动显示为水位在玻璃管中明显而有节奏的升降。将这些水位的变化转变成等同空气柱的变化,然后,依次将这些记录空气柱的变化传送到机械记录装置。朗伯罗梭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成功地破获了这起案件。受此启发他又连续破获了几起案件,由此声名大震。朗伯罗梭就此成为利用科学仪器成功识破“谎言”的第一人,因而1895年成为公认的心理测试技术发展的转折点。

    朗伯罗梭的成功,似乎为辨别谎言找到了客观依据,大大刺激了人们的研究热情。很多人开始在各个方面寻找判别谎言的“证据”。

    1914年,意大利科学家贝努西在德国发表了《呼吸变化在测谎中的影响》的研究报告。他将一根有弹性的管子绕在被测试人胸部,这根管子一端封死,另一端有一根橡皮软管记录被测人每次吸气与呼气的变化曲线。他发现,一般情况下,吸气深度与呼气深度相比,前者比后者大则讲实话的程度大,后者比前者大则说谎的程度大。贝努西首次使用呼吸描记仪测谎成功,认为呼吸图形常随说谎而变化。

    1915年,美国人马斯顿研制出脉搏压力计,发现心脏的收缩压改变与有意欺骗行为有关,宣称自己发现了“说谎特异反应”。他自己评价道,这是“人类长期无效寻求区分诚实陈述和撒谎手段的终结”。他还开发了心脏收缩血压欺骗测试,在被测人接受讯问时断断续续地测量其心脏收缩血压。他曾经使用这套理论和仪器在1917至1918年帮助美国军队破解过几宗间谍案。

    不仅如此,马斯顿还看到了测谎的商业价值。他把自己的理论和仪器应用于婚姻咨询,比较了妻子分别和丈夫与迷人的陌生人接吻的生理反应。马斯顿甚至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神奇的人物形象,她有一个魔力圈,被魔力圈套住的人只能讲真话。由于过分的夸张和放荡不羁的言行,马斯顿受到很多学者的批评和谴责。

    第一台测谎仪找出盗窃女生

    世界公认的第一台专用测试仪,发明伊始即用于刑案调查,通过“谎言测试”而识别出嫌疑人。

    192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警察局局长沃尔默的帮助下,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博士拉尔森研制出一种“测谎”装置,它由呼吸描记仪和心动描记仪两部分组成,可以持续记录呼吸变化和心动变化,同时还标记刺激事件。拉尔森的仪器开发完成不久就发挥了作用,在一起盗窃案中成功地从38名被测人中识别出一名嫌疑人。有一个女大学生在当地商场盗窃,商场员工只知道她住在哪个宿舍,却不能进一步认定。拉尔森使用后来被称作相关-不相关问题交叉测试法,问遍了整个宿舍的38名女生。其中一名女生对相关问题比对无关问题的反应强烈,且超过了其他37名女生的反应。这名女生后来的供述证实了拉尔森讯问的结论。由此,该装置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用于刑事侦查的两导测试仪。

    1926年,拉尔森的助手基勒将皮肤电测试引入拉尔森的仪器,开发出了三导测试仪。皮肤电测试是测量由精神压力引起的皮肤电流传导率的变化,该项生理指标的测量技术早在19世纪末即已发明。三导测试仪的出现标志着专业的“测谎仪”的诞生,并由此引发了“测谎”技术质的变化。

    有人说,“测谎”这一称谓实际上最早来源于一则广告。1938年10月8日,美国《星期六邮报》第一次用“测谎仪”为仪器做商业广告,广告的内容主要以心理测试专家马斯顿博士的工作为背景,同时附有马斯顿博士的工作照片。从此以后,“测谎”这种说法才开始盛行。

    1945年,基勒的助手约翰·里德总结了前人的工作,创造了自己设计的“里德多谱描记仪”,即第二代测谎仪。该仪器能同时描记受测对象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阻变化和肌肉活动。和第一代相比,测试指标由一个增加到五个,多个指标的综合评定大大提高了测谎的准确性。

    认证“清白”比“有罪”效果好

    现代测谎技术最主要的是使用多参量测谎仪(也称多参量心理测试仪)进行测试。使用的仪器长时间以来都是记录笔式测谎仪,即有几支墨水记录笔分别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和皮电反应和提问标记。记录笔式测谎仪由传感器、处理器和记录仪组成,又分为三笔、四笔和五笔三种测试仪。三笔是最简单的一种,每支笔分别记录呼吸、皮肤电和脉搏/血压的图谱;四笔增加的一支笔是记录提问标记;五笔又增加了一支笔记录腹呼吸,即五笔测试仪有两支笔记录胸呼吸和腹呼吸。

    记录笔式测谎仪是发展最早、使用时间最长、应用最广泛的测谎仪,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由于使用方便简单,价格比较便宜,美国许多地区仍在使用这种测谎仪,至今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1993年,美国推出了计算机化的多道测谎仪,将计算机技术融进测谎技术,并开发了自动评分专家系统,使测谎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心理测试技术在“清白认证”上的效果比“嫌疑认证”要好。如,有报道称,实验模拟犯罪情景下的心理测试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无罪嫌疑人的准确率为99.3%,错误率为0.7%;有罪嫌疑人的准确率为94.3%,错误率为5.7%。

    域外一瞥  

    美国测谎家常便饭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科技大国,测谎技术也名列前茅。虽然美国1988年通过的《雇员测谎保护法案》,禁止任何人通过测谎仪预知某人忠实与否,但该法案并不禁止使用测谎仪。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测谎仪的应用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测谎检查。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时不时地使用测谎仪,像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防部等部门是使用测谎仪的大户。在非政府行业,测谎仪的使用也在飞速上升,尤其是保安和医药公司,通过测谎是不少职员受雇的一道关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