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的虚实之笔! 醉剑狂箫讲座记录!

 冷鳳 2014-11-13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17:31
今晚说一下诗词的虚实之笔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18:34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大家知道写景为实,写情 属【虚】,景是实实在在的玩意,而情则是虚渺的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20:30
一首成功的诗,他在情与景的调配上一般都是很精心的
如一味地摹景写物,诗则过于坐实
 一味的抒情,诗则显得空洞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21:55
只有情景交融,将情感导入景物,这样的诗才能打动读者,才能有味
下面简单介绍导情入景入物的几种方法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23:13
1)情景一致
就是将情感寄托在一种相同的景物上
如人聚则月圆,人离则月缺,人愁则终日霪雨,人喜则处处新花。
将情寄托在这种类似的景物中,
就属于情景一致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24:31
比如: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阳和 是春天来了的意思。
诏书和春天一起到来,被贬在永州十年的人
突然获得京都征召令,多少年的郁闷,突然一扫而光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25:52
但随着心中新的希望,眼前处处是新花开放
这些新花就是感情的化身,新花无穷,正是作者无穷的愉悦心情的寄托
又如: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宿赞公房】杜甫)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27:13
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赠蜀僧闾丘师兄】杜甫)
旅途相逢,一样是流落天涯,暂且欢聚一夕,陇月也向人团圆了
 自然给同病相连的人带来不少安慰。
情景一致比较好理解。
 结论:借一幅与情感类似的景物,去寄托情感,诗的味道更浓,诗更感人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28:30
2)情景不一致,景与情冲突
情景不一致,却相反,往往由物我的冲突,造成悲剧性内在张力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29:43
如 鸟双而人单,人老而心壮,水东流而人西去等等
有意安排一些与情感相反的景物,让景物起到反衬的效果
从而加强情感的力量
冰雨(1002684183)  19:30:41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30:43
如杜甫新婚诗的结尾: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迁,与君永相望。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怕见鸳鸯同浴,怕见蝴蝶双飞,怕见合欢结,怕见月团圆……
月儿格格(917265418)  19:32:10
别送查了
待会谁整理下了讲义我收藏起来慢慢看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32:46
常是中国古诗描写闺怨的主题
也是表现情景相反时的惯用手法
杜甫这几句诗正是以双鸟飞翔与人事参差来做相反的描写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34:30
鸟儿犹不失俪匹,人却不如鸟
通过情与景的不一致、物和我的矛盾冲突
诗的味道更浓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35:37
这第二点 大家 理解起来也不难。
3)以景截情 就是一句写情,一句写景,情还没抒尽,便以景截住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37:51
好好读这句话,这个技巧学会了 可了不得
 饱和的感情反而将景渲染的异常美妙
夏末风情 (1604388274)  19:38:42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39:03
如: 身事岂能逐,兰花又已开。——【病起诗】贾岛
上句抒情,下句写景,两句看起来似乎不甚相关,但贾岛却将十个字贯联一气,凑合成一幅绝妙的对联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41:21
诗说想归嵩丘草庐二不得,突然迟回漂泊,这里不接着继续说自己的牢骚,却反问一句【身事岂能逐】
言外有许多牢骚
而不得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42:28
下句不接着发牢骚将牢骚吐尽,不发感叹自己一年又已逝去,而写兰花又已开了
这样用景将情截住,情却直透进景里去了
多少对时光蹉跎的怨可以让人听到他长声的感叹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43:42
流光如水,春兰又开,面对春兰,诗人却是个潦倒多病的他乡羁客,这些愁绪,都弥漫在言外
当时诗人急促而高声的呼叫【兰花又已开】时,没有一丝快乐
 却有许多不曾突出的心酸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44:59
这就是以景截情手法的神韵所在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46:00
下面讲今天的第二大问题
2 、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的处理
我们以前讲过,作诗不宜率直叙事或者正面议论
那样不但费辞,更重要的是失去诗的趣味
但诗中也并不是不做议论,不叙述情事的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47:15
诗中抒情叙事,往往是避开正面供述,通常用【侧写】【反击】的手法
避实就虚,把想说的意思留在言外,供人玩味,是诗产生所谓【事外曲致】,才是诗的境界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48:28
如:
【屏风绝句】杜牧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杜牧的绝 转的都很巧。学绝,必读杜牧,读杜牧  必去揣摩他的第三句
这首诗一二句,从正面写,三四句从倚窗女写起,避开正面
学生自由(514547830)  19:50:06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剑才哥辛苦啦,谢谢!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50:56
自由也可整理一下 发到你的群里去
夏末风情 (1604388274)  19:50:57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妙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51:05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从侧面写艺术效果突出。其实这是一种【避实就虚】的侧写法
反击法,就是从正意的反面着笔
夏末风情 (1604388274)  19:52:04
醉剑一堂课,胜读十年书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52:12
如: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53:53
正意该说不希望这些橘树长成以后,我还逗留在柳州
滋味还堪养老夫。结句正见北归无复忘矣,悲咽以谐传之。
字面上是谐,骨子里却是悲。这就是反击法。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55:26
姚鼐说,结句上迁谪之久,恐见甘之成林也。
而托词反平缓,故佳
结论:托词与含义正相反,则言外的含义比正言直接叙述更感人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56:33
我们的通病就是,把话说的太尽,把自己的情感一览无余的 暴露在笔端
为啥?无论侧写,或者反击,吞吞吐吐的手法,都追求一个目的,就是让诗含蓄蕴藉
夏末风情 (1604388274)  19:57:36
诗是朦胧的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57:49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古人说,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诗 贵在含蓄蕴藉,你把话说尽,把你的意思表达完 就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就没有了
因此大家在写诗时,把你的情感 写三成 ,点到就行,其余七成,余在笔墨以外就行
醉剑狂箫(2365989536)  19:59:02
看下面的例子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水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
醉剑狂箫(2365989536)  20:00:38
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
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夏末风情 (1604388274)  20:00:54
上句好山好景,却难以控刺自已心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醉剑狂箫(2365989536)  20:01:25
再看【不自由】三字,为啥不自由呢
诗人没说不自由的原因,让读者去体会,去玩味
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 
所以 我们写绝句时,别把你的心思情感全说尽
夏末风情 (1604388274)  20:02:33
似萍飘零不自由吧,  
醉剑狂箫(2365989536)  20:02:36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夏末风情 (1604388274)  20:02:42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兰溪(568312633)  20:02:52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醉剑辛苦了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月儿格格(917265418)  20:03:11
辛苦了醉剑
谁整理讲义了
醉剑狂箫(2365989536)  20:03:26
留一半清醒 留一半醉 自少梦里有你追随。。。。。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