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居诗词写作讲义第10讲: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诗词。 我们知道文学创作,无论诗、词、曲、赋、骈、散文等,皆需注意结构,结构严谨方能不杂乱无章。然而古人又说:“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若一味死守结构,必至平淡无奇,而难成佳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话》中说:“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矣。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住,月到风来,何处看得死法”。可见诗之章法,初学不可不知,亦不可拘泥不化,所谓章法只是初学者入门之途径,等到入得其门,则文字变化在乎一心,因人而异了!只有出得门来,方不至陷于沉滞呆板之境也! 关于诗之章法,历代论诗诸家,迭有专论,择其要者莫过于起承转合一法。起承转合最早并不是律诗拥有的特征,实际在《诗经》中已经有所表现。最早在枚乘定义之前已经有不少作者在楚辞和汉乐府中进行运用,比如宋玉的《神女赋》、屈原的《渔父》,再到后来的司马相如的《止林赋》,以及杨雄、左思、班固、张衡等人的作品,都在自觉的运用起承转合这种结构进行创作。不同的是,当时起承转合并未纳入到格律中,一直到隋朝才把起承转合正式规定为格律的一部分。起承转合也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其作用是:一、可以让文章眉目清楚,二、是可以使作品内容丰蕴。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曾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中又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简单的总结一下说,就是:起,指的是首联,它是起始,要求平直。承,是指颌联,承接上文,承上启下,要求有重量,有分量。转,指颈联,要求有转折感,有变化。合或者叫“结”,是指尾联,要体现结尾性,要求含蓄而意味深长,还有要回扣起句。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我们先说什么是起。 起是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总之要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或如闲云出岫轻逸自在。明谢榛《四溟诗话》云:“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起句在绝诗为第一句,于律诗则为第一联。起句一般分为如下几类: 一:明起 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如杜甫《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题目是《虢国夫人》,而第一句就直接将题面写出,此法最便于初学。 二:暗起 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如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题为《咏石灰》,然却不直接道出,只暗中点出题意。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 三:陪起 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如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 四:反起 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荒居寂寞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 又如钱起《送僧归日本》: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题为“送归”,而作者却从来处着笔,以引出本题,此种起法,亦称之为“反起”。 五:引起 论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题为《客至》,却先以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以引出题面也,此法与陪起相类似。 六:兴起 兴起乃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如李百药《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题目为《渡汉江》,却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旨,此之谓兴起。 另如明高启《梅花》诗: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此谓之尊题法,亦谓之“颂扬起”。 又如袁凯《咏白燕》: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 起句以感叹语出之,即谓之“感叹起”也。 关于起句古人还有很多精彩的说法: 清沈德潜于《说诗晬话》中说:起手贵突兀,如王右丞“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又云:“陈思极工起调,如‘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如‘高台多悲风,初日照北林',皆高唱也。后谢玄晖‘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极苍苍莽莽之致”。 王士禛的《师友诗传续录》中载:刘大勤问曰:“律中起句,易涉于平,宜用合法?”渔洋答云:“古人谓玄晖工于发端,如《宣城集》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何等气魄?唐人尤多警策。” 清施补华《岘庸说诗》云:“老杜之《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之句,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作‘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诀也”。 以上所述,为近体诗起句的作法。大家下去不妨认真读几次,方不至遇到题目,即生无从着笔之叹。 关于起句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下课! 作业: 用自己的想法补足以下几首诗: 1.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愧君相访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2.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3.旅馆无良伴,()。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门系钓鱼船。 4.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