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工业题材新闻照片的拍摄

 澗雲風子 2014-11-13

康雪林

●前    言●

翻开一张报纸,人们的视线往往很自然地落到照片上,因为照片是依靠形象来说话,它能突破时空的限制,突破语言、学识、职业、年龄等等约束,做到雅俗共赏,妇孺皆懂。所以说,新闻摄影是用形象手段传播新闻的,这就使得新闻照片在报纸上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新闻摄影的题材很多,我们都知道除了重大的政治题材、军事题材、经济题材、生活题材等之外,工业题材的新闻照片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实,工业题材新闻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个独立门类。这里所说的“工业”是广义的,是泛指工厂、矿山、港口、油田等等。
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有10年,期间拍摄过各种题材的新闻照片,但更多的是工业摄影。大家都知道,工业摄影是形象反映工业生产的一种形式,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一个兵种。做为企业报的一名摄影记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须深入车间、班组,到广大职工中间去捕捉典型的瞬间,拍出又真又活的形象,还要必须锻炼好摄影技术的基本功。
由于新闻摄影的现场纪实性,决定了摄影记者的劳动---
艰苦的体力劳动与费神的脑力劳动结合的产物。摄影记者如果不亲临现场,将一事无成。有时甚至少走一步路或晚到一分钟就会失去拍摄时机,以至于不能完成拍摄任务。
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工业生产行业很多,只有通过深入生活,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对工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有基本的认识,熟悉拍摄现场的一切景物的变化,如拍摄角度、光线、场景、人物的活动和神态、气氛等等,才能捕捉到理想的镜头。

●典型瞬间是工业题材摄影的生命力●

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勒松说过:“在摄影中,最微小的东西也能成为伟大的题材。人间渺小的琐事能变成乐曲中的主调。”这话很有道理。新闻照片与新闻电影不同,后者能通过成百上千个连续镜头,从各方面比较完整发记录某一事件,而前者只能依靠一个或几个画面去揭示主题。因此,单靠一张或几张新闻照片,就想把一个诺大的中心思想表达得尽善尽美,这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精彩的侧面,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瞬间,一个特定环境中的活动片断,把主题明确地表现出来,把新闻事件集中概括地报道出来。
可以这样说,新闻摄影把那些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重叠的新闻事实作为拍摄对象,目的是追求瞬间新闻形象的价值最高点,使新闻照片的信息容量最大化。要达到这一目的,把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完美地重叠在一起,是新闻摄影的最高境界,也是工业题材新闻摄影走出不景气境况的关键。
新闻摄影是瞬间造型形象,以反映新闻对象的瞬间状态见长。新闻摄影者如何抓取最佳的典型瞬间,是新闻照片信息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和统一的过程中变化和发展的,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也是一个变化、运动的过程,要在动中求静,截取瞬间,新闻摄影者也必须“动”起来。
⑴增加预见性,在动中“等”最佳瞬间。新闻摄影是把运动中的新闻事实的某一瞬间化为永恒,瞬间具有不确定性,很难把握,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结尾的发展运动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从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中把握事物,预先进入拍摄状态,“等”精彩瞬间,是可行和有效的。
⑵深入现场,在动中“碰”最佳瞬间。有很多新闻事实是突发性的,有一些事实正发生着,文字新闻可以根据采访追述,新闻摄影一旦错过机会便是永远消逝,无法弥补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平时的经验,练就踏破铁鞋的基本功,多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边观察职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形象积累,提高自己的形象敏感和形象观察力,在现场“碰”到新的东西,捕捉到新闻,拍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新闻照片。
总而言之,通过典型瞬间来反映工业新闻主题,表现产业职工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让形象说话,不用过多文字说明,就可以使读者看出记者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联想到过去、现在和将来,起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人民受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可以举出许多摄影家的作品证明,表现事物的特征,是典型瞬间的要素。如意大利记者乔治·洛蒂的《伟人周恩来》,法国布勒松的《法国盖世太保特务被揭发》,这类从现实生活中抓取的富有代表性特征的典型瞬间就比较明显。前者突出地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顶天立地的大智大勇,为党为国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后者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希特勒盖世太保这只野兽,引起读者产生和揭发者一样对特务的憎恨情感。记者对新闻主题进行反复地观察、研究、分析、提炼,对人物和社会特征进行的集中表现,是这类作品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根本原因。
从我国一些摄影作品看,无论是《斗地主》、《白求恩大夫》、《难忘的瞬间》和《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还是给人们印象很深的《神圣的权利》、《画家古元和老房东》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时代和社会特征,因此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意义。
把握住事物特征这一关键,对新闻事实的表现即使特别夸张,也不失其真。例如:《乌干达干旱的收获》画面上的两只手,一只大而丰满的白手,托着一只骨瘦如柴的小黑手,从大自然的干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一特征出发,大与小,白与黑的夸张,就更寓意深刻地表达了这一新闻主题。同样,《赢得选票的巨掌》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艾斯兹克费尔被提名为民主党候选人这一新闻特征,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原理着力夸张了他那以示平易近人的手,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达到了艺术的真实。如果说新闻摄影的典型瞬间是表现新闻主题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的话,那么这种规律只能通过现场抓取的独具本质特征的事物表现出来,离开了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典型瞬间即不复存在。
一幅优美的工业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是以其最能以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的特征,向读者提供信息量之大的精彩新闻照片,这就需要锻炼摄影者的眼力和认识能力,要树立强烈的画面意识,深入新闻现场,观察探讨研究,真正把握住镜头的切入点,找出具有冲击力画面的突破口。从改革开放后看我国的工业新闻摄影作品,就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如李学智拍摄的《创业者》、《钢场夜色》等,表现了作者对高炉工人的特殊的情感。

●拍摄点的选择与抓拍同步结合是工业新闻摄影的重要手段●

拍摄工业题材的新闻照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拍摄具有气势、规模的工厂外景;二是拍摄表现现场气氛的车间内景;三是拍摄反映干部职工生产建设及精神风貌的特写照片。一张反映工业生产建设规模气势的照片,能给人以巨大鼓舞。一张反映人物内心精神世界和外在特征的画面,都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表现气势规模的工厂外景和英模人物的精神风貌呢?
首先,要注意选择理想的拍摄点。
一般地说来,选择高处俯摄,能表现建筑群的辽阔、深远,也能表现车间生产线的几何图形及纵深感。选择低处抑拍,能表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也会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增强艺术表现力。我在一次给报刊文章配压题片时,为了表现炼铁厂 3座高炉的雄姿,攀爬上 50米高的水塔顶端,使用20mm---35mm镜头将两座 1260m3高炉和一座2560m3高炉拍摄了下来。有人会问:从地面采取平摄不就可以吗?的确,有时采用平摄构图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但平摄往往因为建筑物和障碍物多,而将主体高炉档住。同时也容易使高炉在画面上出现倾斜。一次为报道炼铁厂高炉大修施工,我选取在高炉下面仰拍吊装风管的镜头。当时,正值两架吊车进行风管管道吊装,现场气氛浓且非常壮观,于是我按下了快门。总之,选择好拍摄点,是工业新闻摄影必须注意的问题。可以说选择什么样的拍摄点,是决定一张新闻照片的成败、优劣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水平及新闻工作的业务素质。有时为了选择一个理想的拍摄点需要跋涉攀登,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对比,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拍好照片。
其次,抓拍---瞬间的捕捉
抓拍是拍摄方法的一种,是指在被摄者未发觉有人拍照或在不干涉拍摄对象活动情况下的拍摄。目的是捕捉生动、自然、真实的瞬间形象。尽管抓拍的照片构图往往欠完整,光线往往欠漂亮,甚至还有其它缺欠,但因其真实可信,现场感强,生活气息浓,带有较强的感染力,因而这种方法颇受新闻摄影记者们的喜爱。
我们知道,摄影不象电影、录像那样有连续性,可以通过连续的瞬间形象去表现过程,表现运动。摄影只能截取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并竭力通过这个瞬间去表现过程,给人以动感。所以说瞬间形象的选择和捕捉对于新闻摄影是十分重要的。
瞬间,是个时间观念,意为“一转眼的工夫”。在摄影中是指瞬间形象。一般来说,事件与情节的选择是抓取瞬间的基础和前提,对瞬间抓取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作用。但有时事件与情节选择是得当的,而瞬间未抓到好处,拍出的照片仍难免流于平庸;反过来,事件与情节一般,但瞬间抓得好,却能补救情节的不足。
对于工业题材的新闻摄影来说,精彩的瞬间应该是:⑴能揭示工人的性格特征,表达劳动者的情绪;⑵能把劳动者表现得生气勃勃、活灵活现,具有动感;⑶能较深刻地表现工作的本质;⑷能形象地展现劳动者之间的关系;⑸能体现作者对生产建设的独特感受,影响整个画面的气势与情调。瞬间对于过程,犹如溶液里析出的结晶。
其实,只要是面对处于运动状态的人物活动,每拍一幅照片都有一个捕捉瞬间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抓拍就是捕捉瞬间。因为瞬间形象是转瞬即逝的,那么捕捉理想的瞬间,就需要有眼明手快的功夫。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熟练的技术,眼到手不到,精彩瞬间就会放过。技术相当熟练,面对精彩瞬间无动于衷,抓瞬间也是一句空话。熟能生巧,技术是在反复磨练中提高的。敏锐的观察力同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积累、学识水平、艺术修养分不开。只要在这几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观察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抓拍不能象文字和绘话,通过间接访问、了解情况,获得塑造形象的素材。抓拍必须到现场,直接面对要表现的对象。而现场有舒适的,也有酷暑、严寒、水里、火里……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只要工作需要,只要那个题材是应该抓而又适于抓的,那就应毫不迟疑地前往。

●用好现场光是表现工业新闻摄影的关键●

一幅好的工业题材的新闻照片,一定要真实、生动。要使照片成为形象新闻,如用专门的人造光(闪光灯)拍工业照片,会干扰被摄者的情绪,照片也很难摆脱“摆布”和“导演”的痕迹。但我还得承认,目前我所拍摄的新闻照片大多数还是使用了闪光灯。
我不是反对使用闪光灯作主光源,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多利用自然光或是现有光来拍摄,切忌简单地使用闪光灯作主光正面拍摄,这样易造成照片前亮后暗,拍摄体缺乏主体和层次。
在现场光线下拍工业新闻照片,不象拍风景静物那样
“精雕细琢”,而是要手眼一致,在观察形象的同时就按动相机的快门把它照下来。因此,除了要有熟练的摄影技术技巧外,还要有敏锐的形象观察力。
反映生产建设和工人生活的新闻照片,虽然是在瞬间里拍摄的,但从形象的选择看,仍然有个积累过程。因为拍的照片多,接触的生活多,形象积累也多,有着瞬间拍摄的基础。有时一张新闻照片因为内容好,时效快,见了报,但照片的形象并不见得好。这就要认真总结经验,注意形象积累。应该说专业摄影工作者深入生活,搞好形象积累与搞艺术摄影创作工作者是不一样的。不能长期离开采访任务去搞艺术摄影创作,而是要密切注意生产建设的形势发展,并按新闻宣传的要求,及时采访报道,从日常报道中去积累形象,看不到这个规律,就不会自觉地积累形象。当然,单纯研究一些摄影技术技巧和工业生产建设的表现方法,也是形象积累。
大家都知道,搞艺术摄影创作,选择光线的范围较大;抓拍新闻照片,受时效和新闻现场的限制,选择光线的范围很小,常常只能用扩大和缩小底片的反差的办法使新闻照片在不好的光线下也能清晰鲜明。在逆光中拍工厂车间内的新闻照片,要按景物的阴暗部分,使底片得到充分的感光。因为它不但光线暗,往往机器本身也没有鲜明的颜色,景物的光比也很强,所以底片感光比正常情况要开大一个到一个半光圈。底片感光多,显影的时间就要缩短,这样就降低了景物的反差,不致于使得景物强光部分感光过度,阴暗部分还没有感光。用这样底片放大照片,整张照片的色调也比较柔和。如何准确地掌握曝光量,是工业室内摄影的一个难题。快门时间还比较好解决,至于用多大光圈却变化多端,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光圈的调节正确与否和曝光量有密切的关系。我以为,在拍室内新闻照片时就是要曝光宁可多些。曝光时应以拍摄主体的暗部为准,否则会造成底片曝光不足,给放大增加困难或无法放大。以拍摄主体暗部曝光为准,这样即使亮部曝光过多一些,制作时可以经过加光,放出层次,而暗部则可获得较丰富的层次,如果拍摄体暗部曝光不足,就无法补救了。
由于车间光线较暗,因此光圈与快门时间的要求就产生了矛盾,开大光圈,景深受到影响;缩小光圈,则快门时间放慢,造成人物活动变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在保证拍摄体动态所需要的快门时间下,尽可能地保证光圈进行拍摄,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因此在拍摄室内场景时,首先根据需要确定光圈,然后再调整快门时间,即使室内光线暗,速度很慢,活动体虚些也不要紧。
工业室内的新闻摄影,应充分发挥135 小型照相机的作用,特别是利用广角镜头。我们知道,大部分的车间拥挤,为扩大视角,最好采用28mm或35mm的广角镜头,将焦距对在5米至7米之间,即使用光圈4,从2.5米至10米都是清晰的。广角镜头的另一特点是“近大远小”,可使前后景物悬殊大,可以大大增加画面的透视感和纵深感。
学会准确地运用现场自然光拍摄新闻照片,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锻炼出在任何自然光线条件下,都能正确曝光的本领,这样才会拍出好的工业新闻照片。

●结束语●

一幅照片的产生,是从选择拍摄点、拍摄距离、镜头焦距开始,到产生摄影造型而结束的。全过程要求摄影记者技术技巧娴熟。法国雕塑家罗丹在谈到技法的重要性时说:“技法不过是一种手段,但是轻视技法的艺术家,是永远不会达到目的,体现思想感情的---这样的艺术家,就象一个忘记给马喂料的骑马人”。摄影技术技巧不熟练,就难以拍摄出富于表现力的典型瞬间形象。老一辈的摄影家张印泉说:“技巧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能增加造型的艺术性,使真实的内容有优美形式的结合”。经验证明,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也必然是一个摄影技术能手,在表现重要的题材内容时,他能通过完美生动的艺术形式把它奉献给读者。
摄影记者必须深刻地认识摄影语言,把握摄影语言,利用摄影语言表达认识现实、反映现实、评价现实。摄影语言经过摄影者的巧妙运用,冲破了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对一部分人形成的障碍,更好地传播新闻信息。
优秀的新闻照片显示出时代的精神、时代的风貌。读者通过照片上的形象可以直接了解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政治形势,并将读者带到新闻现场,感到当时周围的气氛,较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
一幅好的工业题材新闻照片,还必须具有真实、自然、生动的现场气氛,它除了具备新闻的五大要素外,更应该努力做到五求:新、真、活、意、情。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重意境,重形式感,要求真善美。既要有新闻性,又有艺术性,二者兼而有之。这样的照片才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鼓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