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双重标准模式”

 tuzididie 2014-11-13

 

文:韦志中

   在家庭教育中,有时候会听到来自父母这样的声音。“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父母在对孩子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大多都是孩子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和未来,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拿出来,分享给孩子,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参考,避免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弯路。这是在家庭教育中关系中常见的现象,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苦口婆心”地在前面引领,虽然有时候孩子并不一定领情,但这也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在家庭教育中,有时候还会听到来自父母的另一种声音。“现在你长大了,应该独立了,遇到困难要自己承担,不能总指望父母来帮助你”。父母在对孩子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大多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回头转向家庭需要支持的时候。父母为了能够培养孩子的韧性,以及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因此让自己变得“主动无能”起来,这也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和未来而采取的积极策略之一。

   无论是“苦口婆心”的在前引领,还是“主动无能”的在旁边陪伴。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必须要走的一段旅程,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更是每一个孩子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的必修课程。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庭在这段旅程中,都能够一帆风顺的。有的父母心理资本不够,当孩子需要独立的时候,她害怕失去,因此做了一些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关系不发生变化的事情,结果伤害了孩子的心。有的父母因为心中有一个“理想自我”没有实现,于是把希望寄托在让自己的孩子帮自己再来一次上面,其结果是非要孩子做一个艰难的选择题:“好孩子”、“坏孩子”。孩子们无论选择了那一种,其结果都是不快乐的,因为这不是他们所选择的。

   无论是没有完整自我的父母,还是心理资本不够的父母,现实中都会采取“双重标准模式”来教育孩子。当他们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意愿行为的时候,就会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当他们想要孩子自立的时候,就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期望我们了,自己要敢于面对困难。原本一些好的家庭教育技术,被此类父母利用,变成了伤害爱的关系的利器。

     伤害了家庭中爱的关系,还只是表面现象。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模式里,也是不甘落后的,很快就会“学有所成”,接下来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了。孩子们想要按照自己意愿行为的时候,就会对父母说,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决定我的未来,你们不要限制我。当孩子们面对困难想要逃避的时候,就会回到家中,你们生了我为什么不管我。这就是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虽然一些孩子早已成年,依然在用这样的“双重标准模式”对待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家庭中对待父母。近来出现的“坑爹族”、“啃老族”等,应该就是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下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六一儿童节,送给家长的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