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南怀瑾称其是大自在在天的天主下凡

 昵称974066 2014-11-13


天祥菩提精舍

导读佛门大德南怀瑾老先生曾经在《禅学讲座》中说道:“过去我在西藏,有一位大德告诉我,孙中山先生是色界中大自在天的天主下凡,来救我们中国的。”大自在天,梵文Mahe?vara的意译,音译为摩醯首罗。据说大自在天主住在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有此称。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148周年诞辰,他的非凡一生已为我们所熟知,而对于佛教徒,也听闻过孙中山游普陀山,亲见诸圣显像的传奇。


本文转自'护法海汇金翅鸟’



《游普陀志奇》是我国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亲笔所撰。此文收录在孙中山的《孙中山全集》卷六中,其文如下:


“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笋(音xùn,竹舆),将出行,一路灵巖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迓送于道者。纡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



“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绵,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了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去处矣。”【此段白话译文:突然就看见寺庙前方恍惚矗立一座高大伟丽的牌楼,仙花连绵盛开,宝幡随风飘舞,有数十名相貌奇伟的僧人,列队仿佛在迎接来客一般。其仪式之盛大,准备之充分快捷,难以尽述。他们越行越近,此景越是清晰,队列中还有一个大圆轮,盘旋极其迅速,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又以什么能量在运转!我正在感想间,突然一切消失无痕,又恢复成寺前旧景。】


“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概,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聪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乌乎!此神明之所以内通。”【此段白话译文:随后回到慧济寺,我询问同游者,没有一个人见此景象,于是觉得惊奇不已。我脑海中,向来没有神异思想,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灵境,但我当时在佛顶台环望时,俯仰之间,大有宇宙在我手之感慨,当时晴朗碧蓝,水波生白,风烟中数点螺岛,我平生所游历过的地方,没有像这般清丽超胜的。当时耳聪心灵,潮音入耳,大海般的恢宏之感入心,身体和周遭都像影子一般轻忽澄明,形体意识之感都消失了。哎呀,这就是所说的神明内在感通的现象吧。】


“已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镗鞳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至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宣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


这是孙中山于1916年8月24日乘建康号军舰至舟山群岛视察海防,顺便游览普陀山,登上佛顶山天灯台,凭高远眺,独自徘徊后又赴慧济寺时,亲眼目睹佛教灵境。游毕普陀山后,孙中山撰有《游普陀志奇》,以抒胸臆。其情其景其事,完全是真实的。


佛的显灵,与孙中山在革命生涯中自始至终重视、关心、支持中国佛教的发展与活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早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孙中山撰写《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见《孙中山全集》卷一)这一篇针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论文。他就论述佛教在中国的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以及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事实。他指出:“佛教乃是汉朝皇帝传入中国的,人民以很大的热情欢迎这个新宗教,此后它便日渐繁盛,现在已成为中国三大主要宗教中的一种。”



辛亥革命胜利后不久,清王朝推翻了,中华民国刚建立之初,社会上一批居士发起组织成立佛教会,并寄希望于临时政府总统孙中山。孙中山亲自接见了佛教信徒的代表人物,如欧阳渐、李栩灼等,对于他们提出的组织佛教会的条件,均予承认.并于1912年2月20日令教育部批准佛教会立案。同时,孙中山还函复佛教会,肯定了佛教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及佛教会的宗旨大纲,赞扬了李翊灼、欧阳渐等人为振兴佛教、弘扬佛法所做出的贡献,欣赏近代欧美诸国政教分离的做法。


孙中山是全力支持佛教会的。1912年初,近现代著名高僧大德太虚法师在南京毗卢寺发起组织成立“佛教协进会”,孙中山当时接见了太虚法师,并叫秘书马君武与太虚法师具体商谈,孙中山对太虚此举十分赞许。二月,其佛教协进会成立大会在镇江金山寺召开,与会寺主与信徒甚众,影响颇大。



1924年10月,孙中山为了打倒军阀统治,实行国家统一,曾在广东韶关督师北伐。在誓师北伐的前夕,他曾率领其手下将领要员如谭延闙、柏文蔚、田桓、杨虎、许崇智等人以及毕生军百余人,前往岭南古剎南华寺游览巡礼。事毕,在寺内就餐。孙中山就中国禅宗的重要派别南宗之事,与大家作了交流与探讨。其事详载于释东初所撰《中国佛教近代史》:


“孙中山问诸人:'汝辈亦知六祖相传之事乎?’田桓应声回答。孙中山笑曰:'汝本青年,何能研究佛乘?所言得无妄耶?’乃举所用之饭碗示之曰:'汝知此为何物?’田桓视碗漆质而嵌以银底,知其出于印度,故答曰:'此即佛家所传之真钵,一在印度,一在南华。’孙中山命方丈取出,果相符合,再次笑对田桓说:'不谓汝小小年纪,乃精于佛典也。汝等须知,佛教平等,重博爱,慈悲救世,主旨正复相同。’”


显然,孙中山对佛教的宗旨与他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同等看待,其意义是非凡的,同时也说明他对佛教历史相当了解。挥师北伐前去惠能之南禅宗祖庭参谒游览,更是一种含意相当深刻的举措,不能不令人深思。


综上所述,说明孙中山与佛教有很高的缘分:在孙中山的思想中,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孙中山的革命实践,多少有若佛教“灵境”的驱使。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孙中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