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探测器首次在彗星上软着陆

 负鹏载舟 2014-11-13

人类探测器首次在彗星上软着陆

传送门2014-11-13 星空天文网


“菲莱”的着陆和探测过程(动画模拟)。


北京时间昨天下午17:03到达地球的信号表明,欧洲空间局的“菲莱”着陆器与母船“罗塞塔”分离,经过约7个小时的缓慢下落后,于凌晨0:03(信号到达地球的时间)在彗核表面着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几次意外,如背部辅助推进器失效,以及原本用于在彗星表面起固定作用的“鱼叉”未能成功射出,导致着陆器有轻微的反弹。但最终“菲莱”还是成功地到达了彗星并附着在其表面,成为人类首个在彗星上着陆的探测器。


处于下降过程中的“菲莱”着陆器。由“罗塞塔”上搭载的相机拍摄。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罗塞塔”探测器和“菲莱”着陆器。前者以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罗塞塔”命名,它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诏书。而后者是一个尼罗河小岛的名字,在那里发现了一块可以协助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尖碑。人们藉此希望这项太空任务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彗星和早期太阳系的奥秘。


“菲莱”着陆器各部分组成示意图。



分离后的“菲莱”对母船“罗塞塔”的回拍。



“菲莱”下降过程中所拍摄的彗星图像。

探测器于2004年3月2日格林威治时间07:17由亚利安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在经过10年的漫漫征程后,于今年8月6日到达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附近。“罗塞塔”将环绕彗星飞行约17个月,进行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细致的彗星研究工作。而“菲莱”被设计成可以着陆在彗核的表面。


罗塞塔11月4日拍摄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菲莱”的着陆区域(红圈处)。

10年对于该项目团队的成员来说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旅程,当初的少年如今已然成为大叔。而在此期间,人类的社会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正如Twitter上的一位网友所说:“当菲莱离开地球时,Facebook还没成气候,iPhone还没有被设计出来,大多数人还认为电动汽车就是个玩笑……”


现在,“菲莱”已经在彗星表面着陆,欧空局科学家们正在等待来自它的进一步信息,包括更多的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