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三个层次:学过、学会与学懂的区别,您是否了解孩子属于哪个层次?

 长沙7喜 2014-11-13
学过、学会与学懂的区别
         回想咱们曾经的学习经历中,是否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在考试中,看到一道题,惊呼我学过,但最后却没做出来。这就是典型的“学过”现象,单纯只是在脑海中留下了这道题的印象,但只要稍稍改变题目的背景或问题,可能就做不出来了。
         而比“学过”高一个层次,就是“学会”。就像咱们现在最平常的练习模式,就是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学会。将学习过的知识点和方法都过课后的练习题进行训练,提升对知识点和方法的熟悉程度。“学会”可以达到的程度就是:碰到类似的题型,都可以按照掌握的方法去解出来。
         但对于学习而言,最好的层次应该是“学懂”,学懂的境界应该是孩子们在学习中应该去不断探索的。在中国的成语中,有很多都是用来形容“学懂”的感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灵犀一点,用佛家的词儿来说,就叫做“顿悟”,突然醒悟到这个知识原来是这样的简单。最后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学懂100道,会解1000道,因为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举个初中知识点的例子,我们学完整个初中,会知道所有知识都是围绕代数与几何展开。其中代数问题主要围绕函数,几何问题主要围绕坐标系。当整个初中学完,我们会知道函数的本质就是图像,这个就算是“学懂”了,在应对代几综合的题型才有可能游刃有余。
         那么,回归到目前孩子所处的学习阶段中,我们也不用好高骛远,如何帮助孩子扎实的进行学习层次的提升呢?从学过过渡到学会,再上升到学懂。
         学会:相信现在00后的孩子们吧,他们的理解力、记忆力都是远胜我们当初的,孩子接触过的知识点,一定都会有印象,很容易达到学会的层次。当然,如果仅限于“学会”的层次,那么在孩子身上就会发生:一眼定胜负的现象(一眼看到会,就是会;一眼看到不会,多半也想不出来)。这就是单纯的学会而已只能就题解题。
         当然,要达到“学会”这一步并不轻松,需要父母能够帮助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制定好完整的练习计划和复习计划,有计划性的对知识进行循环练习,保证对知识点本身的记忆和掌握。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还缺少计划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其实有很多细小和碎片的时间是浪费在无谓的多动、搜寻之上。希望父母能够多与孩子沟通日常的学习计划,慢慢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和计划力,为后期自主学习打下根基。
         那么如何才能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学懂“呢?
         讲题就是最好的方法。
         在讲题中,孩子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就会去强行要求大脑搜寻话语的逻辑,这里面的逻辑往往就对应着知识点或方法的推导过程,考察大脑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和方法的逻辑关系
         所以,在中学阶段,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两极分化。虽然这种现象背后有着诸多因素共同的影响,但有一点是我亲身经历的:成绩平平的孩子往往会在作业过程中去请教成绩较好的孩子,这样的过程重复很多次,就给了孩子们讲题的机会,在讲解的过程中,会一次次的去加深对知识本质和逻辑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学习层次“学懂”。
         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在每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不是给孩子讲题,而是让孩子给您讲题,多给孩子去触摸到更高学习层次的门槛,让孩子更加快乐而充实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