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如何备学生

 wwm5837 2014-11-13

    ■陶继新

    人文教育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目标是培养人的精神素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连续五年来,我们举办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总有几节示范教学课,以展示教学的精彩。

    教师如何才能教得精彩?如何才能乐在其中?关键不是备课到深更半夜,也不是将教参背得滚瓜烂熟,而是用爱心和已有的文化积累,激活每一次教学。备课要备学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为什么在“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执教的一些名师,此前并不认识借来演示教学的学生,课依然上得精彩纷呈!

    其实,人们一般所谈的备学生已经进入了误区。备学生并不只是认识每一个学生,知道每个同学的名字,对他们的性格清清楚楚,它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真正了解学生生命的潜能,以及深埋在他们心中的对语文学习的无限渴望,特别是如何将这种潜能开发出来并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交互的快乐场。教师如果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备学生,就只是一种表层的备课,根本没有抵达备课的高层境界,甚至有可能备得越认真,越教不好。

    “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的一些名师则不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很快激活了学生求知与乐学的内在需求,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原来还可以如此富有情趣,自己竟然还有如此之大的潜力。看来,不是学生不行,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内在能量。

    当然,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文化储备与智慧能量,即使认识到了,也不可能触摸到学生那本来就很敏感的生命琴键。其实,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文化积淀,才是激活学生生命的本质所在,才是学生课堂学习高质多量且快乐的源泉。

    在“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当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其他重要的因子在活跃。因为所有技巧的背后,都有一种深厚文化与大爱之心和谐而成的“道”的力量在活动。当然,这种“道”也并不是一直处于隐藏状态,有时也显见于课堂教学的场景中。他们在课堂上的“见机行事”,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往往是点燃课堂教学之火的最美妙的“瞬间”。它让学生及听课的老师感到妙不可言,让人惊叹其超越常人的智慧,以及学生智力超常发挥的不可思议。而这本书中的一些“课堂实录”,则生动地还原了这种精彩,从而让更多听过他们课的教师重温其中的生动场景,也让未曾听过他们课的老师也能深入其中品嚼其中的奥妙。然后,进行自我反思,再考虑如何“学而时习之”,让自己的教学焕发生机。

    《智慧·教法·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陶继新 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