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元朝 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hjmhjmhjmm 2014-11-14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

【译文】  春如果有情,它比人还要愁苦,不觉得就把美好时光虚度了。

 【出典】   元朝  薛昂夫  《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注:


 1、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2、注释:      

    楚天遥过清江引:为双调带过曲。句式为:楚天遥,通篇五字八句四韵。清江引:七五、五五七。

    着:叫,让。

    楚天:南天,因为楚在南方。

    韶光:美好时光。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袭用宋戴复古《世事》诗:“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

    那答儿:哪里,哪边。


  3、译文1:

     情意缠缠送春回去,因为没有办法把春留住。既然春天明年还要回来,还莫如今年别回去。桃花也因为春归而悲伤,纷纷扬扬地飘落有如遍洒红玉。望断了遥远的天际,也看不见春天回归的路。春如果有情必然也会十分痛苦,悄悄地看时光匆匆暗度。是住在夕阳将落的山后面?还是住在烟水茫茫的渡口?不知春天现在究竟在哪里住?

    译文2:

    有情的把春天送走,却无法把它留住。既然明年还要来,倒不如现在就别走。桃花也懂得忧愁,春天一走,红玉似的花瓣也一片片飘落。遥望江南,看不见春归去的路。春如果有情,它比人还要愁苦,不觉得就把美好时光虚度了。晚霞映照着山外的青山,春江渡口旁还有渡口,不知道什么地方才是春天的脚步停留的住所。

   

  4、薛昂夫(?-1345),又名超吾。回鹘(今新疆)人,维吾尔族,汉姓马,故亦称马昂夫,字九皋。宫三衢路达鲁花赤(元时官名)晚年退隐杭县(今杭州市东)。善篆书,有诗名与萨都刺唱和。王德渊《薛昂夫诗集序》,称他“诗词新严飘逸,如龙驹奋迅,有‘并驱八骄一日千里’之想”。《南曲九宫正始》序称“昂夫词句潇洒,自命千古一人”。其散曲意境宽阔,风格豪迈。


    5、薛昂夫这组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也融入一些前人诗词,婉约幽丽,富有诗词韵味。全曲抒发伤春惜春的悲切心情。

    此曲前段《楚天遥》,句式与词牌《生查子》同,写送春情景;后段《清江引》,接起上叠歇拍,续写别后情景。全曲情景交炼,意境凄美悠远,韵味自厚。这种韵味与急切透辟之致相兼济,便是此曲之特美。

    《楚天遥过清江引》表达了作者“惜春常怕春归去”的情绪。他想挽留春天,可是春天怎能锁住?于是“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作者只好顺其自然,无可奈何地与春天洒泪而别。“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那点点落红,作者看作是将归之春对自己的倩笑与安慰。但自己仍离情难舍,又登高望远,目送春归。然而,“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看不到春的归处。下半部,作者突发奇想,将春天拟人化:“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春天也在为美好时光的飞逝而痛彻心脾。“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使题旨更加幽远;在这种无限怅惘的绵绵思绪中,使人产生了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人生的感觉。


  6、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戈壁深处的春来的慢慢腾腾,去的却匆匆忙忙。当人们醉心于花红柳绿的时候,没想到连续的几天艳阳高照,催促得那田园的杏花谢了,桃花谢了,梨花也开始陨落。


    几天前的两场沙尘暴,没迎来酷热的夏天,倒让气温突降了不少,行走在戈壁滩涂人们,感觉到的是不尽的寒意。昨夜的一场大风,更把那雪山的冷空气带到了田园,让树木在寒冷里凝望,让行人在肃风中唏嘘。


    这就是戈壁深处的春,尾巴上也带着冬的影子。但春天就是与寒冬不同,绿了的杨柳挂着绿意,返青的草原不再沉睡,向苍天展示着春的印记,昂扬着生命的高贵。


    大地上冷风飕飕,呼啸吼喊,但这意外的寒冷并不能留住春天,也不会将日月送回到上一个冬天里去。勤劳的田园主人,在土地上耕耘,把葡萄藤扶出泥土,扶上高架,期待收获甜蜜。牧人们圈养了一个冬天的牛羊也急急地奔向草原,在一往无际的绿色旷野里繁衍生息,享受生活。


    其实这四季的轮回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就像那飞逝的岁月不能拽住一样。人类凭妄想是无法改变自然规律的,我们之所以在寒冬里感到温暖,在春天里感到寒冷,那只是生命旅程里的错觉,是心意改变了心意,而不是时光倒转。


    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出了生物界潜在的大道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也明明白白地懂得,万事万物的进化是在适应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中生存的。


    人类这种奇怪的生物,生存要形成家庭,要形成社会群体,要形成国家形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生存规范,提倡尊重生存法则,提倡遵守社会道德,提倡尊重自然规律,提倡人人相互尊重。可利益的驱使却让一部分人忘了道德忘了法则忘了自然,更忘了对生命的尊重,战争欺诈恐吓,恃强凌弱,居官欺民,乐此不疲。于是众生心灵的深处有了魔和佛的区分,有了佛降魔的向往,可现实是:佛不降佛,魔也不降魔。


   在一个格外寒冷的日子,我感伤春天的匆匆离去,感伤时光不可逆转的飞逝,也格外地怀念那些死在“意外”中的同类:人类。


   7、喜欢元曲。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哪答儿是春住处?

  

  记得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各种事情悬而难决,心情极度不好,唯一的乐趣就是跑到附近的长风公园绕着湖去跑步,放眼望去,全是各种各样的鲜花,心里头便觉安慰了很多。

  

  古人的诗词里,描写春景的很多,秋景的也不少,冬景的也有一些。可是好象就没有描写夏景的,至少我是想不起来。看来夏天很不适合抒发或者寄托感情?


  8、古典诗词里伤时感怀之作仿佛随处可见:"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这些诗句里透出的温情的感伤和清冷的喟叹,似乎对今天的人们已没有了"切肤之痛",然而那种至情,多感而温柔的情愫却很容易击中我们内心柔软的地方, 谁都不可能轻盈地越过。

    沈从文曾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这"伤心"击打的不也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当我们感怀飘零的花朵,会自然想起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想起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想起李清照的"满地黄爽,但念其为远方蛮夷,不便计较,御笔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以通有无……"悻悻的大英帝国使团带 ,不仅仅是乾隆的赏赐还有对大清国的和轻蔑.47 年后马戛尔尼的后任,用坚船护卫着鸦片,轰开了清国的大门,要乾隆子孙孙以及华夏子民在往后的100 年 :断地"跪着"为这位先皇买单. 1891 年,北洋水师提督刘步蟾在英国海学时的日本同学东乡平八郎,上济远舰对见两尊主炮炮管上晒着衣服,认定北洋水师不堪一击.一语既出竞成魔咒,三年后每惨败被不幸言中.这个古典版的"细节茂败",似乎还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尔尼对专制之下的大清国民所下的"自漠,对公众事物漠不关心"结论虽妄却中国历史上两个马背上建立起来的朝坎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马蹄声,早已消于苍野茫之中.历史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但元,清这两个朝代在相同的悲剧中又有很多不同.正像深埋地下的元代帝王妻永远找不到,而巍峨奢侈于地面的清蒙陵墓无一幸免被全部盗掘一样,证明 "天下物无独必有对"这句话的正确. 司读历史有如忙进超市,琳琅满目的东几样必须买走. 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古典诗词里所有写花儿的词句几乎都与情有关.花儿其实是一个载体,她承载的是人们内心涌动的爱与哀愁. 古典诗词里那些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哪一首不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哪一首不是出自善感而多情的心灵?只要拥有一颗至情至真至善的心, 花开花谢,春来春去都会成为记忆里一道暖人的风景,那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番美意,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弦,跌宕出或惊喜或感伤的旋律. 青山可爱,赏不完,看不尽.一个人当如何涵养自己的襟抱,性情和胸蕴,才能与青山"相看两不厌"?青山妩媚,人与之相谐呼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浪漫?这种浪漫来自始终保持敏锐的心灵.如果心灵已经麻木了,即便登上巍峨秀美的名山,也很难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醉意朦胧中,听了一夜的风风雨雨,想着同中的海棠,不知给风雨摧残成什么样了.问卷帘的婢女,听到的是漫不经心的回答:还是一样呀.怎会一样呢?纤细敏锐的心,不用实地去看,也比粗心的婢女知道得真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瘦."浪漫决不是粗枝大叶,漫不经心的,浪漫是"用心"的,是用有情之心去观察万物,品尝生活. 苏东坡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花飞时,花事已近阑珊,今该"伤春"的东坡却看到了"大涯伺处无芳草"的别样生机!能于庸常的生活中发现美,能于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欣赏"书面琴棋诗酒花",不也是一种浪漫?或许是更难得更旷达的浪漫? 浪漫与否,其实取决于人,取决于心."风吹荷叶动,无夜不摇莲."这是途经荷塘的人都能感知的吗?"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如此深婉凄切的诗句是每一颗离别的心都能萌生的吗? "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舒婉,"江上柳如炯,雁飞残月天"的惆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清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孤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清狂而豪放 …… 真可谓无月不诗无酒不歌!明月是人的酒,那般醇厚,那般甘冽,寄托着那般永恒的情思!试想想,如果将月亮从唐诗宋词中"剔去",我们的唐诗宋词还有那般丰盈而饱满吗? 作家张沽曾说:"要是我身上还有那么一点儿人性,要是我没做什么投机取巧,伤天害理,卖友求荣,诬陷别人的事……我以为那是和充满人情, 人性,人道的古典文学的陶冶分不开的."

    古典诗词所表达的人情,人性以及人道,其实揭示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和丰富.这巨大足以遮蔽所面对的外部世界的非人情,非人性,非人道的东西,这丰富也足以抵御我们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 让我们沐浴着明月的清辉,在占人芬芳的诗句里徜徉,使心灵在无蔽的澄明里安详……


    9、春天多么美丽多么温柔啊,春天多么可爱多么多情啊!春天是新生命的温床是万物更生的海洋,所有的生命都要在这个季节张扬起高贵的旗帜,器宇轩昂地树立新的形象,点燃起希望的光焰,照亮每一个生命的天空。生命只有在春天里,才展示出它靓丽本色,发动起新生的动力走向新的辉煌。只有春天,才是埋下希望的季节,才是带动万物衍化生命的新程序。点击春天,点击希望,就会展出一个美丽柔情的网页,将爱情留言在那激动人心的字里行间!


    哦,春天这如此多娇的美人即在眼前了,春风是她油黑黑柔软软飘逸逸的长发,眉黛远山,眸碧洞庭,柔情似二月江水,清波荡漾,风情旖旎。娇丽春阳一伸手大地便柔情万种,我们感受得到她温馨芬芳的呼吸,她的身体散发着迷醉人的体香。可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春天是悠然自得么是自由奔放的么是从从容容的么?我们在春天里游走,享受着早春特有的魅力!一旦春深入,人也会踌躇,日也会踌躇,更无那春天能久留住!“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哪堪晚来风急。”还有那,“有意送春归,无计春留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哪答儿是春住处!”


   春天!你迎着东风儿来了!


   10、这个5月,我们要赏花、听风,看春色无边;我们要摘果收菜,享受安静闲散田园生活;我们要自驾骑行,舒适也好低碳也罢,只要开心就好……


   正所谓: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不想辜负好春光,那就快出发吧!


  11、之于你,我的性情似乎有些横塘疏影水清浅,却又能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样的显而易见一览无余;可之于我,你却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说你静水深流深不见底,有道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素时锦年,我以为自己已经修臻“薄情寡义”的境界,殊不知,年纪稍长,知性却来不及跟上。即便未曾落得“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笑话,却也幸免不了“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下场。我之可悲可憎处,在于对无关之人太无情,又对切喜之物太痴心。

    花飞时雨残,卷帘处春寒。简桢说,人生应是酿一壶良辰美景的好酒,与续情的人曲水流觞。只是我更喜欢独上高楼,兀自斟酌,将平生的悲欢离合意、酸甜苦辣味就着一盏流年的苦茗酹天吞下,造饮辄尽。炽烈犹如炭火千度,冷凉宛若冰冻三尺,坦率明朗并不是不好,只是当今世道,还是沉淀内敛方能站得稳妥一些些。

    明月小楼间,不共谁青梅煮酒,或红烛夜话,惟拈一片星高云淡入缀词尾画首中浅唱低吟,如是孤单寂寥惯了,倒也十分享受这闲云野鹤般的自在。半窗幽梦微然,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无非是谁家女子又在思君不自持了。万缕千丝情网如织,何不剑舞风华快斩绮念。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而今我不再执一把油纸伞结满丁香匆匆走过你的人生,只凭阑驻望,送你青衿磊落的身影归去渐远。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始终要学会的是洒脱超然,看得开放得下。落花风飞去,故枝依旧鲜。若者,你有朝一日拍马重来,我亦唯有报以哂然一笑:“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