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实《指南》的家长工作策略

 昵称18349138 2014-11-14

落实《指南》的家长工作策略

作者:郑福明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4-11-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制定《指南》的目的在于“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了向广大家长宣传《指南》的理念,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宣传册》,将幼儿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的方法简明而又具体地进行了梳理。然而,毕竟广大家长并非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对《指南》从了解、认识到运用还需要很多的专业支持。因此,幼儿园如何协助家长把握《指南》的核心理念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的课题组在广东中山、顺德等地的幼儿园开展了亲职教育的实践,总结分析了一些亲职教育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一、了解家长的认知心理特点
    向家长进行《指南》理念的宣讲,从本质上来说是亲职教育的一项内容。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了解亲职教育中家长的认知心理特点。
    亲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成人教育.但与通常意义上侧重于职业培训的成人教育相比,亲职教育过程中家长的认知心理又具有以下三方面显著特点。第一,家长的认知需求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内化过程。亲职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培训,它与大多数家长自身的职业发展并不存在密切关系。虽然每一位家长都有教育好子女的愿望,但并不等于他们都有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的意识。因此,家长对亲职教育的接受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渐进过程。激发家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家长将外在需要转化为内在需要,成为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二,家长的认知基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较大程度的群体内部差异。因此,在亲职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到通俗易懂并兼顾家长的不同认知水平和需求,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第三,个体由理性认知到行为转变的过程并非是一个纯粹的个体努力的过程,会受到包括配偶、子女等在内的较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亲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了解”只是认知基础,“实施”才是目的。而这一从“知”到“行”的转变,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尤其是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
    二、落实《指南》的家长工作策略
    为了使《指南》的理念为家长所认识、理解和运用,我们借助在幼儿园的行动研究,探索出了“六步骤”渐进式的家长工作策略。
    (一)积极宣传,增进家长对《指南》的了解
    家长认知过程的起点是“知晓”。宣传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让家长初步接触和了解《指南》。为此,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网站宣传
    网络是家长了解资讯最为便利的途径。幼儿园可以向家长提供登载《指南》及其相关内容的权威网站,如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主持开发的“科学育儿网”(http://yuer.cbem.gov.cn)。该网站不仅提供了与《指南》相关的文本资料,还提供了家长对婴幼儿生活照料、科学喂养、疾病防治、计划免疫、安全防护和发展教育方面的资讯,内容权威、全面、具体。由于家长往往会较多关注孩子所在的幼儿园的网站,因此,幼儿园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登载《指南》电子文本,让家长有机会了解《指南》的内容。
    2.手册和书籍宣传
    并非所有家长都有能力且能便利地获得网络资源,因此,在《指南》的宣传过程中,传统的纸质版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广东省中山市,除了向家长分发教育部编写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宣传册》之外,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还编印了《共同成长》《中山市家庭教育个案集》等宣传资料分发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利用身边的案例更好地理解《指南》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建议。
    3.家园互动栏宣传
    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通常都设有家园互动栏或家园联系栏,介绍一周保教活动内容等,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都会浏览和关注其中的内容。互动栏中可开设“家教指南”之类的板块,将《指南》的要点和分领域的教育建议渐次介绍给家长。
    (二)组织培训,转变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宣传只是让家长“知道”《指南》,但并不等于每一位家长都会认真阅读和领会《指南》的精神c虽说《指南》可以帮助家长“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了解孩子”“反思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建立合理的教育期望,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1],但是,要让家实现这些转变,必须通过培训等方式,对家长进行积极、系统的引导,促使家长从“知道”过渡到“深入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家长的培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集体培训,集中学习
    亲职教育中,对于一些大多数家长共同关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较适合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例如,根据我们的调查,家长普遍对“亲子沟通技巧”和“亲子阅读”等问题感兴趣,十分关注幼儿的“识字和写字”。我们就组织有相应专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
    开展集体培训的过程中,较为突出的是家长的学习意愿问题。为此,广东省中山市在小榄等镇区率先试点推行“家长培训登记制度”——孩子要入园,家长先上课,要求所有新生家长必须在孩子入园前先接受8个课时的家庭教育培训,并计划逐步实现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持证上岗"。据统计,2013年中山市开展了1500余场家庭教育培训,培训家长达30万人次。[2]
    “工学矛盾”是许多在职家长在接受亲职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中山市加工制造业较为发达,企业众多,为使更多家长能深入了解《指南》,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与有关企业和机构合作,自2013年以来,在全市多个镇区开展了“‘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主题沙龙企业行”的活动。通过举办这类活动,企业员工的家庭关系乃至员工关系都有了显著改善,员工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强了,生产效益也提升了。因此,这些培训得到了企业工会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
    2.个别辅导,及时沟通
    集体培训虽然高效,但也存在每次活动间隔时间较长,现场人数较多,难以满足家长的个别需要,互动性差等实际问题。有鉴于此,我们立足于将日常交流中对家长的指导作为幼儿园亲职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以提高时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嘉信幼儿园形成了一个传统,即每天早上幼儿人园时,园长或副园长必定会站在大门口,这除了是恭候家长送幼儿来园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可观察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在必要时给予家长指导。例如,园长曾看到一位老奶奶挎着小书包、抱着孙子走进幼儿园,园长便及时和这位老奶奶沟通,让她知道幼儿自己的事应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这样有助于他树立自尊和自信。园长人情人理的嘱咐,使得老奶奶深受感动,从此尝试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
    (三)提供示范,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培训通常只是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而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还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方法上为家长提供榜样或典范,供家长模仿学习。幼儿园示范的最主要方式是教育活动示范,即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或教学观摩活动等,让家长感受到在生活和游戏中教育幼儿的方法。例如,为了向家长展示《指南》中“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等教育观念和方法,中山市一所幼儿园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开展了混龄形式的“虚拟超市"游戏活动。幼儿进入“超市”时,按照年龄大小可以领到不同面值的“纸币”,幼儿可自由选购“商品”,唯一的规则是“所选商品价格总额不能超过所持有的纸币面值”。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幼儿在选取商品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只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家长通过观摩发现,在游戏中教师并没有“教”,而幼儿却在主动地“学”。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结合《指南》的思想及具体教育建议,为家长简要介绍活动设计的理念,并引导家长将所观察到的教育方法运用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示范活动让家长充分体会到了“知识不是教会的,世界是孩子自己感悟的”这一幼儿教育的真谛。
    (四)提供体验机会,引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家长对幼儿发展特点的认识和对教育方法的掌握,除了需要积极、具体的示范引导外,还需要体验的机会,这样才能获得深刻的感受,并最终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认识和自觉的行为。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助教、开放日活动、亲子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并获得体验。例如,中山市坦洲合胜幼儿园在组织亲子阅读活动时,开展了“故事妈妈,书香爸爸”的家长助教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家长通过助教活动,不仅学会了耐心倾听,也学会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给幼儿提供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从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特点,这些都为家园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鼓励分享,强化家长对教育方法的掌握
    虽然教师在教育方法上能给予家长有意义的示范和引导,但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角色、年龄、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家长对教师所给予的建议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疑虑。而家长之间在年龄、育儿经历和感兴趣的问题等方面往往更接近,因此,他们更能接纳彼此的建议。促进家长之间的正向沟通,主要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幼儿园推荐在教育子女方面较有心得的热心家长加入,鼓励这些家长“现身说法”,将自己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与其他家长分享,从而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其二是采用“亲子漂流册”的方式。“亲子漂流册”是由幼儿园设计,并在家长中流传的育儿经验交流册。家长可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写在册子上,或结合册子上其他家长提出的问题,写下自己的经验作为回答,以实现相互交流。此外,民航广州幼儿园的一种做法是将幼儿按家庭住址分为各个片区,成立各片区家长小组,每个片区推选一位“片长”负责在节假日组织亲子活动。同时,幼儿园也结合《指南》的相关内容,对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和“片长”进行集中培训,并教给他们一些与其他家长沟通的技巧。这些措施有效强化了家长对《指南》中有关教育建议的理解和运用。
    (六)开展咨询,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
    由于每位家长的个人素养、育儿经验、子女情况以及每个家庭在家庭问题或子女教育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个性化指导是亲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了让每一位家长能结合实际来学习《指南》中的理念和方法,中山市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为家长答疑解难。一是面对面的个别咨询方式。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之后“趁热打铁”,增加了家庭教育个别咨询的环节,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师一一解答家长的疑问,把其中的疑难问题或一次未能“确诊”的问题带回去进行“会诊”,而后再将相关建议反馈给家长。二是建立“空中家长学校”。中山市“空中家长学校”建立于2006年12月1日.是一个由中山市教育局、中山市妇联、中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移动中山市分公司联合搭建的网络平台。该平台上开设了“父母必读”“家教百科”“心理健康”“学科辅导”“专家在线”和“个案选登”等栏目,其中,“专家在线”是一个家长与家庭教育指导师之间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将自己遇到的各类教育问题提出来,由具有相应专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及时给予解答。自开办之日起,中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就承担起“空中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每天(含双休日)轮流值班,解答家长通过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提出的有关家教的疑难问题。空中家长学校开办以来,平均每天接收电话、短信、网络咨询达20多人次(条),日均点击量逾3800人次,其中由咨询解答内容整理而成的“专家在线”栏目至今点击阅读量已达30万人次。 2013年下半年,中山市空中家长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并印制宣传单通过学校、幼儿园派发给家长,以扩大宣传。目前订阅该微信公众平台的家长已超过1O万人,空中家长学校已成为中山市传播正确家教理念和科学育儿方法的覆盖面最广、最便捷的途径。
    家长从了解、认识《指南》到将《指南》的理念运用于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必须是持续性的,各种家长工作策略之间也应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做好家长工作,幼儿园教师必须首先准确把握《指南》的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家园共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