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菲莱”登陆彗星 已传回图像和“声音”

 larty 2014-11-14

“菲莱”登陆彗星最新:曾弹跳两次 


       已传回图像和“声音”


“菲莱”登陆彗星最新消息: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11月12日登陆“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完成人造探测器的首次彗星登陆。

13日,欧洲航天局透露说 “菲莱”着陆时曾两次弹跳,即进行了三次着陆。其中第一次弹跳持续大约两小时,“菲莱”应该没有着陆在先前选定的最佳着陆点。“菲莱”登陆器虽然着陆出现一些问题,但已成功发回从彗星表面照片。

相聚3.2公里“菲莱”着陆器脱离母船时拍摄的照片,显示“菲莱”着陆点位于一处峭壁下

同时,母船“罗塞塔”探测器在距离“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约1万米的地方时,记录到了一首彗星“唱”给太空的神秘歌曲——一段频率在40-50毫赫兹之间的声音,远远低于人耳所能够接收的声音频率。

 


 

德国作曲家把彗星声音转化成人耳可听的声音,来自彗星的“歌曲”保准你没听过

在罗塞塔号飞船的“菲莱”探测器成功登录彗星后,欧洲航天局宣布了“罗塞塔”记录到的彗星声音。“我们并没料到这种情况,目前还在继续了解这个现象的成因”,科学家卡尔·海因茨在德国不伦瑞克技术大学解释道。据悉,当“菲莱”探测器到达距离“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约1万米的地方时,罗塞塔号所搭载的五个工具(即“罗斯塔等离子联合体”)记录下了这段声音。

然而这段声音的频率在40-50毫赫兹之间,远远低于人耳所能够接收的声音频率。德国作曲家曼努埃尔·森夫特把它转化成了人耳可听的声音,并发布在了欧洲航天局的SoundCloud账号上。如欧洲航天局所说,这段声音可能就是“彗星环境磁场震动”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了这颗彗星。

此外,“罗塞塔”自身携带的科学仪器发现在10月发现,彗星化学成分的“气味”类似于臭鸡蛋和醋的混合。

2014年1月20日,欧洲宇航局发布的登陆艺术概念图,原定的着陆点在橡皮鸭“头部”位置

此前,母船“罗塞塔”先前拍摄的照片显示,目标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形似一只橡皮鸭,原定的着陆点在橡皮鸭“头部”位置。但就目前数据看,“菲莱”最终落点仍然位于橡皮鸭“头部”。

13日,着陆器项目主管斯特凡·乌拉迈克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介绍,“菲莱”曾发生两次弹跳,其中第一次弹跳持续大约两小时,因此,“菲莱”应该没有着陆在先前选定的最佳着陆点。欧航局公布的“菲莱”三次着陆时间分别为协调世界时(UTC)12日15时34分、17时25分和17时32分(北京时间12日23时34分、13日1时25分和1时32分)。

3月20日,距离500公里时,“罗塞塔”传来第一张彗星照片

另外,“菲莱”目前面临两大麻烦。其一,“菲莱”在彗星上的着陆点位于一处峭壁的阴影下,因而面临太阳能电池板的充电难题。另外,已经确认的是,用于固定“菲莱”的“鱼叉”装置没有发射,“菲莱”并未固定在彗星表面上。这一情况引发外界关于“菲莱”可能重新“飘”回太空的担忧。所幸的是,各类仪器设备运行正常。“菲莱”最终着陆后拍摄的全景照片也已传回地球。

11月12日,相距22.5公里,“罗塞塔”与“菲莱”即将告别时传回的彗星照片

“罗塞塔”拍摄的彗星表面地形

“罗塞塔”拍摄的彗星表面地形

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登陆彗星令欧洲舆论一片欢呼与兴奋,天文学家认为,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组成,由于它们自身温度极低并置身于“天寒地冻”的宇宙空间,因此自太阳系诞生以来,彗星成分几乎不变,对它们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