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到底是什么?

 爱雅阁 2014-11-15
礼到底是什么?

 

图片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礼乐。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孔子教子时讲“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一生的目标,就是“克已复礼”,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朝礼乐制度和文化。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就叫《礼记》。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人们习惯称具有文化素养的人往往是“文质彬彬”、“彬彬有礼”。同时对粗鲁、野蛮的行为称之为“无礼”。长者训诫晚辈常说“休得无礼!”

图片

那么,礼到底是什么呢?礼实际上就是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行表现出的对他人的重视、尊重。“恭俭庄敬,礼教也。”(《礼记·经解》)所谓礼仪,就是人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活动中,为表示对所参与活动的重视和对对方的承认、尊重和重视而表现的仪式。而礼貌,就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周围环境中他人所作出的有所尊重和重视的表现。因此,“礼多人不怪。”

图片

礼在人类社会中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但要想让别人尊重和重视自己,就得首先尊重和重视别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此,尊重和重视别人就等于尊重和重视自己。以礼待人,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以礼相待。因为礼节和礼貌是相互的、对等的。“礼尚往来,来而无往非礼也。”从另一方面来说,人都不希望别人无视或蔑视自己的存在。但要想避免别人对自己的忽视或蔑视,那就是不能忽视和蔑视别人的存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别人无礼,就会招致别人对自己的无礼。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礼的社会作用:礼可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礼还有一种重要的作用,就是分别尊卑、贵贱、亲疏,区分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定位,使之更好的明确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实际上就是礼貌和礼仪针对不同的社会对象具有不同的区别和对待。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能力的大小、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客观存在、不可否认的。而人的礼仪应能够体现这种差别,分别对待,表现出不同的重视和尊重程度。幼对长、下对上、弱对强要恭敬、谦恭、顺服;而长对幼、上对下、强对弱则要关爱、体恤、包容。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君仁臣忠”。因此礼可以通过人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人类社会秩序更加稳定、有序、和谐。

图片

综而论之,礼制和礼教并非人类社会可有可无的东西,礼仪和礼貌也绝非人可以忽视和忽略的东西。“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何等必要啊。近现代中国社会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践踏,是何等荒唐和无理的举动!人而无礼,何异猪狗。如唯我独尊,无视他人;或为老不尊或目无尊长或男女无别或忤逆父母或对子女不养不教……社会将会成何体统、多么可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