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叹中医

 隐士的书屋 2014-11-15
   某日在我们准备结束工作之前,临时有一位老先生到御源堂诊所加号。此人对武术、中医皆有自己的见解,因读老师的书而来,颇有切磋之意!老先生对于中医似有家学渊源,和许多响当当的老中医都有过交往,他谈起自己的一次经历。
    
    故事的时间和起因博主没有记清,只记得老先生愤慨的说:“自己是寒湿体质,中医大夫也知道,可还是给我开了一堆寒凉药,我当时一看不对,但还是吃了三副,之前有些症状好了些,但是耳鸣了,一直到现在……”
   
    中医大夫寒热不判,开方处药本是治病救人却因此衍生出更为长久的疾病,庸医误人啊!很多患者是在当地得不到合理的治疗,耗费钱力、物力,寻到北京来投名医,从他们口中知晓中医队伍鱼龙混杂,有些人病情没有发展还罢,可怕地是一些病人因为不正确的医疗手段病情加重……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老师说“意思应该是医生应该有做宰相的素质,才能治病救人,而不是做不成大官就做医生!”人体是一个多么复杂而又精致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作为医生,要时时对人体充满敬畏之情,始终想一个无知的孩童不断地探索其中奥秘。
   
    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要提高“鉴别力”,无论是一种方法还是一套理论,都要透过现象看到他的本质,才不会被误导,不会随波逐流,就像老师做学问重考据一样,逐本溯源,才能看到它原来的摸样,不至于被后世的添加更改套住。
   
    曾经和老师们喝茶,有一种小而美的野菊花,仅需几颗,汤色醇美,饮至腹中,自觉胃部温暖,当日房内阴凉,但觉腹部似有小火炉一直慢慢的煴在那里,很舒服!一直以为菊花清热,定是凉性,没想到还有暖的菊花茶,老师们讲到“李时珍认为茶性是凉的,只是因为他是用脚走路的,自然有局限性,通过他所接触到的茶便判定茶性都是凉的。”原来如此,亲尝百草的李时珍都会因为局限性而得出片面的结论,你我后生小辈又有何自满之处,正如老师时时提醒我们的“谦虚总没有坏处!”
   
    好多医生不愿他们的后代从事医疗行业,我的爷爷更是日日在饭桌上提醒大家“做医生很不容易,一定要处处小心!”我的一些同学们刚毕业半年,大多投到美容行业,如今医学院毕业生最后坚持做临床的实在不多,自然,时代的洪流里你我都是小小沙粒,或许满腹的委屈,但是相信助人是最大的快乐。
   
    中医学习任重道远,世事纷乱,只得自勉“穷则独善其身”。
     作者:李亚勤  写于2012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