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钢护宝精品钢孤注一掷紧急募集50亿

 gz3y 2014-11-15

  种昂

  巨亏、裁员、股价暴跌,山钢正迎来历史最大困局。“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也别无其他选择,只有主动出击,背水一战、放手一搏,坚决打赢扭亏增盈生存保卫战。”作为全国钢铁业第三大钢铁企业、山东钢铁(2.73, -0.08, -2.85%)集团(以下简称“山钢”)董事长任浩近日面对山钢全体职工如是说。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钢铁(600022,SH)巨亏9.9亿元;主业盈利无望,被迫裁员上万人;企业股价一度暴跌为两市唯一一只低于2元的股票,能否保壳都成问题。

  11月8日,这家钢铁企业孤注一掷——紧急募集50亿元,启动一拖再拖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这将是近年来山东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新建精品钢产能将高达两千多万吨,总投资高达五百多亿元。然而,在市场一片萧条、产能严重过剩的环境下,精品钢项目果真能把困境中的山钢从漩涡中救赎出来么?

  背水一战

  从曝出巨亏到宣布裁员降薪再到掷出天价融资方案、启动精品钢铁基地建设,山东钢铁的一系列动作只间隔了7天。

  10月30日,山东钢铁发布了三季报,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巨亏9.91亿元,营业收入仅有402.58亿元,同比下滑23.37%。随后,股价应声下跌。

  从2011年以来,国内钢市陷入长期萧条。中国钢材价格水平比1994年价格水平的90%还要低,今年上半年国内钢铁行业百元销售收入利润不到2毛钱。而市场低迷一眼望不到头。

  过去3年中,若非调整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账面净利润增加了5个亿元,若非出售了旗下济钢国贸和莱钢国贸的部分股权,2013年山东钢铁就已经深陷巨亏。

  为了扭亏,上任刚刚一年多的董事长任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这一周内山钢首先公布了主业裁员降薪计划——规划三年内钢铁主业减少用工10000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力争达到550吨钢/人。年,限期清理各类临时用工;与此同时,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率先下浮50%,总部机关部门负责人下浮40%。其他各级管理人员也相应下浮20%-30%。

  为了动员主业职工、安抚分流人员,董事长任浩向全集团发出了动员令:“山钢集团到了必须放手一搏的时候,必须全面动员全集团上上下下立即警醒、振作起来,发愤图强,坚决打响生存保卫战”。

  但降薪裁员显然无力挽救困局。一周后 11月 7日,山东钢铁(600022,SH)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不低于1.81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276244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全部用于实施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

  这是山东近年来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根据规划,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总投资高达567.48亿元,产能规模高达两千多万吨,具备年产铁810万吨、钢坯850万吨、钢材790万吨的生产能力。

  按照原来的计划,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2012年就应开工。可由于从2011年至今钢铁市场一直萎靡不振,该项目进程一拖再拖。此时此刻,山东钢铁(600022,SH)启动该项目正是希望借机寻求脱困之路。

  融资公告称,该项目“装备及工艺均属于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产品定位于满足目前海洋、高端制造、建筑、新兴产业等用户的需求。本次定增有利于实现公司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水平。”

  在董事长任浩心目中,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是山钢的“希望工程”。他告诉员工们,“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是我们转型升级的重头戏,承载着山钢逆境突围的希望。”

  救赎之路

  促使山钢投建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能转移至沿海可大大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费、节省成本。

  马忠普是国内著名的钢铁产业专家,被称为能够“影响钢铁走势的人”。他却认为,当初中冶京城就在沿海城市营口投建国内最先进的钢板生产线,建成后却一直亏损,只好让一家民企代管才能盈利。企业“止于人”,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

  从2013年3月接任董事长以来,任浩坚持降低成本。他这样告诉员工,“最要紧的是产品出厂的时候就要有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哪里来?成本、产品的实用性、产品本身的经济附加值,但最关键的是成本。对此大家要提高认识,把资金占用和相关库存降下来”。

  为了能降低成本、实现扭亏,2014年初,山钢专门邀请美国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前来诊断。麦肯锡的专家经过深入调查查出了这家国企身上诸多的病症——体制僵化,机制不活,责权利不统一;创新活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人才优势呈弱化趋势;人员多,特别是非直接生产人员比重大,劳动生产率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存在大量低效、无效资产;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健全完善,管理层次多,权责不清晰;社会负担重等,开出了一系列查找“出血点”、“止血止损”的药方。

  2014年7月,国内钢铁市场一度转暖。山钢旗下济钢集团[微博]在配合麦肯锡“全面快速止血止损,持续推进运营转型”后一度看到了扭亏的曙光。董事长毕志超还放言,“坚决打赢扭亏攻坚战,使7月份成为济钢减亏扭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月。”

  可两个月后、2014年9月,国内钢价再次暴跌,刚刚实现微利的钢厂重新陷入亏损的泥潭,苦苦压低的成本被重挫的钢价吞噬。


  山钢自救的策略从降低成本转向增加利润,将扭亏寄望于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不惜在市场低迷、企业亏损时融巨资投建。可是,山钢为此押下重注却绝不会仅仅因为在日照建一个精品钢基地就能扭亏为盈。
  马忠普分析道,铁矿石价格长期下跌走势,既为钢厂扭亏创造了条件,也为过度竞争引发钢价大跌造成的钢厂亏损埋下了隐患。可当价格跌近成本时,国内企业偏偏采用边际成本指导市场定价、延续过度的价格竞争,尽管短期扩大了出货、减少了库存,却拉低了市场行情、把钢厂推向亏损的陷阱。9月钢价大跌正是唐山等地钢厂血拼的结果。马忠普认为,这也证明钢厂无法凭借单纯杀低成本、价格获得救赎。

  事实上,历数宝钢、首钢、鞍钢等几乎所有国内大型企业都有向高端升级、投建精品钢的计划,如果国内钢厂都把救赎路径设定为发展精品钢,这一市场也必将面临饱和、过剩,重新上演价格血拼之战。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认为,“国内许多产业转型都存在一个误区,转型方向应是提高性价比,而非简单地搞军备竞赛”,一味追求设备先进化和产品的精品化。”

  已经升级到最高端还是亏损,再往哪里转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