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东家合约到期 新东家上演“微博抢亲记” 七堇年:我要摆脱郭敬明 文/王媛 ◎供图/磨铁图书公司 2008年,初次见到旗下的女作者、年仅23岁的七堇年,郭敬明微微地点了点头,和她轻轻地握了下手,显得挺羞涩。“初次见面,拥抱一下吧!”出版社工作人员建议。“还是不要啦!”郭敬明紧张得连忙摆手,脸上顿时泛起了红,双手开始不停地整理自己的衣服。第一次见到自己老板的七堇年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的情景。 2010年年末,郭敬明公司旗下最畅销作家七堇年与合作了七年之久的东家合同到期,七堇年并没有续约,选择单飞。在磨铁图书公司老总沈浩波上演七条“微博抢亲记”之后,成功签下出生于1986年的“畅销女皇”七堇年。 为何会离开有着广大读者群和号召力的郭敬明团队?面对所有人的疑问,七堇年敞开心扉,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其中的缘由,“成长”和“理想”的话题贯穿了整个谈话的始末。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当她和前来采访的一些记者同时出现在新书发布会上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她就是本场焦点人物——七堇年。她修长单薄,长发披肩,一张清瘦的脸,素面朝天,两道浓黑的眉毛使她显得充满锐气和朝气。很难把眼前这个女孩和那个老练甚至有点胆大妄为的文字结合起来,人们在想:七堇年似乎不应该这样年轻。 作为一个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人,七堇年在写作上的努力和成绩,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她在郭敬明旗下的《最小说》开辟专栏,那些署名“七堇年”的文字,精美婉约,异常动人。迄今为止,她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大地之灯》、中长篇《少年残像》、随笔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作品,每一本书销量都超过20万册,被誉为是继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之后,“新概念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作品影响最大、读者号召力最广的作者。而在此之前,尽管她的名字在很多青少年读者口中相传,但她一直保持低调和神秘,没有一张照片在坊间流传,包括与她交往够密的郭敬明,也是在与她合作了好几年后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才第一次见到七堇年的“庐山真面目”。郭敬明曾这样说道:“小七(七堇年)果真神秘,平时根本不知去向,但又是最乖,一到交稿的时候就会准时在网上现身,从来不会失约,非常让人放心。” 尽管作品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有类似之处,但看上去七堇年和郭敬明并不像是同一类人。郭敬明名牌裹身,光鲜华丽,而七堇年,她生活态度本身就是朴素的,正如她十六岁时在散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所写,某人告诉她:“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十六岁,就有如此超拔的人生观,实在不同寻常。”很多人这样评价当年的七堇年。 七堇年说对于写作,她有很大自信和野心。而她自己也是坚决强调,千万不要把她写的东西归入“青春文学”一类,她说:“我写的从来就不是青春文学。” 就在大家期待七堇年的新作何时出炉的时候,七堇年有了新的动向,她的生命轨迹从此有了新的转折,有了新的出发点。 2010年9月6日开始,连续三天,新浪微博上演了一出“微博求爱记”,或者说“微博抢亲记”,引来无数出版界人士、作家和读者的围观。男主角是出版界著名的“四波”之一——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的总裁沈浩波,女主角是出生于1986年的七堇年。 沈浩波在其微博上突然发了一条《写给七堇年的第一条微博》,对七堇年说:“只有磨铁才知道,你是怎样的作家”,并且亲手为七堇年做了一条凡客体介绍,介绍里称七堇年为“出生于1986年的畅销女皇”。一时间,围观者如云,但七堇年并没有回音。 9月7日,沈浩波连续发了第二条、第三条,直到《写给七堇年的第六条微博》,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沈浩波在一条条的微博中,呼吁七堇年选择更广阔的平台,像张爱玲那样,出名要及早,并直接将七堇年与张爱玲和安妮宝贝比较,每一条都写得言辞恳切,如同情书。 七堇年终于回应,表示欣赏磨铁的诚意和理念,但仍然举棋不定。9月8日中午,沈浩波发布了《写给七堇年的第七条微博》,在140字的范围内写了自己对七堇年新小说《尘曲》的理解,称“如此有张力的爱,我绝不肯错过”。就在这个时候,七堇年在自己的微博里再次回应。她先为之前的终止谈判表达了歉意。并且表示,其实前一天看到沈浩波连写六条微博时就已经深受感动,做出决定了,但是她很恶作剧地想等到沈浩波发到第八条微博。 就在七堇年宣布签约磨铁公司的时候,不禁有人要问“小七为何会离开日益壮大的郭敬明?” 不会永远写十几岁孩子们看的东西 青年周末:真的想好了要离开郭敬明了? 七堇年:嗯,想好了。这个决定我考虑了一年之久。我高二的时候就开始和郭敬明合作,当时我刚拿了新概念一等奖,他刚刚在组建《岛》这本杂志,他的团队正需要作者,我的朋友向他推荐了我,他就去书店买了新概念合辑,里面有一篇我写的作品,他看完后觉得不错,就给我打了电话。 青年周末:为什么在合约到期的时候选择单飞呢? 七堇年:这些年合作其实挺愉快的,但我毕竟长大了,也不是十几岁的小孩儿了,他的目标读者群很多都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我在成长,而且我也不是永远写十几岁孩子们看的东西,所以还是觉得自己走出来好一些。郭敬明公司的模式确实做得挺成功的,拉一些新人,把新人包装成艺人,这种模式挺适应时代的。这个时代是美色时代,是速食时代,这种路线很吸引小孩儿的目光,纯粹的看书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太乏味了。不过,我是比较洒脱的人,可能不太喜欢这样的玩法。 要让我像那样去玩儿,我太老了 青年周末:在跟郭敬明合作的这些年,他对你的写作有什么要求吗? 七堇年:2003年的时候,我就已经跟郭敬明合作了,但我一直没和郭敬明见过面,直到2008年,我的新书发布会上,才见到了他。在写作上,我还是挺自由的,他希望我写出自己的个性,那个时候我们一直在网上联系。有时候我会跟着选题走,他们定选题,我来写,有的时候我会为了写而写。这种命题作文我真的觉得挺累的,不想写,但他们可能会误会我的意思,会以为我对团队不满,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太多。 青年周末:你为人很低调,几乎不怎么面对媒体,而且感觉你个人很朴素,这样的性格是不是在与郭敬明的合作中也有一些摩擦? 七堇年:我的个性使然,比较独立,之前我的名字很少在媒体上出现,我也不喜欢接受采访,我很讨厌拍照。郭敬明开始也希望我保持这样神秘的风格和距离感,他比较尊重我的选择。但近期两部小说,他们开始包装我,让我见媒体,开发布会,接受很多媒体的采访。我的观念很传统,觉得作家写好就行了,但读者群决定一个公司的定位,郭敬明团队只有走这样的路线才能很好地吸引读者,但要让我像那样去玩儿,可能我太老了。 在郭敬明的光环下太久了 青年周末:合约到期时,郭敬明有没有挽留你? 七堇年:挽留了,在我合约快到期的时候,郭敬明和团队中的人就让我续约。其实,我之所以出来是我不希望每次一提到我的名字,就会出现“郭敬明团队旗下畅销作家”的称号,罩在郭敬明的光环下太久了,我向往自由。有一次一名记者采访我时,悄悄跟另外一名记者说:“她不是就跟着郭敬明混的吗”,我对自己的价值实现还是有追求的,所以选择出来。我当时签的是垄断性的合约,一签就是5年,而且我的文章只能在郭敬明的杂志上发表,其他杂志从来没见过我的文章,但我的写作风格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跟郭敬明团队的风格越来越不吻合了,离开郭敬明团队这个决定我还是很坚定的。 现在是两不相欠,心里挺踏实的 青年周末:做这样的选择觉得难不难? 七堇年:我一直挺感谢郭敬明,一直有一股很大的推动力把我推出来了,但有些东西有得必有失吧,我会自己面对很多难关和考验。做这个决定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之前我签了5年的合约,再续约会签7年。我很难想象如果再签7年合约,到那时候我都三十多岁了,而且中途要是解约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啊。我第一次签约是18岁,当时签了5年,那时候我就在想合约期满我都快24岁了,还会写这些文字吗?而且我是天平座的人,向往自由,我真的不想再被束缚了。我是一个很厚道的人,我一直很感激伯乐之恩,从来没给别的杂志写过稿,现在是两不相欠,我心里也挺踏实的。如果想制造一些新闻点,我吵着解约,那挺没劲的。合约期满我才选择离开。我觉得人趁着年轻总该放开胆子来做一些需要激情去做的事情,如果年龄再大一些我就没有勇气去做一些选择了。 青年周末:你在郭敬明团队的时候出版的书销量很高,会不会担心离开他会失去大批读者群? 七堇年:我写的并不是青春文学,我不想成为那样的畅销书作者,但我在郭敬明团队工作,读者群却都是十几岁的学生。我的主要读者群可能是一些学生,但也有一些年龄偏大的读者。我希望我的读者能跟我一起成长,今后的路线是想吸引比我大的读者来看我的作品。现在很多人一听到郭敬明团队就觉得是给小孩儿看的,从本能上就排斥了,就屏蔽了,但青春文学这个概念是挺难定义的,是用作者的年龄定义呢,还是用作品的内容去定义呢。歌德那么大的文豪还写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或者说一个年轻的孩子写了一个大人的故事,就不是青春文学了吗? 希望再见到父亲 七堇年本名赵勤,“七堇年是我刚写作的时候随便起的名字。我跟七这个数字挺有缘的,我经常撞见七这个数字,考试的考号、餐厅的桌子号等等都是七,堇年,是父亲给我取的名字,他说那是因为在他的家乡每年暮春时节会有满山遍野的三色堇绽放。那种朴素的花朵有着能够弥漫一生的寂静美感。” 在七堇年两三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了新疆,每年回来一两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七堇年的父母离婚了,这些年她一直跟着妈妈生活。 “我妈妈是大龄产妇,36岁才生下我,今年她都60岁了,相对于同龄人,我妈妈岁数算是很大的。她对我要求特别高,她本身是大学中文系老师,从小让我学弹琴、学画画,学习要好,体育要好,班干部要当,我觉得我自己特别特别累。”七堇年说她连《新白娘子传奇》都没看过,同学们都说她没有童年。在大学,大家一开卧谈会,七堇年就不说话了。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七堇年是成熟的,跟同龄人相比她可能更细腻一些,想得东西更深一些。“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五岁的时候就有十岁孩子的心智,十岁孩子就有十五岁孩子的心智,我永远比别人提前一点儿长大。” 七堇年的童年是挺缺失的,别的孩子小时候任性,跟父母顶嘴,她从来没有过。“妈妈年龄这么大,一个人带着我,她只有我一个亲人,特别不容易。我的懂事和独立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其实挺累的,谁不希望多被人呵护一些呢?”七堇年告诉本报记者。 与妈妈隔了两代人 青年周末:新书里写到了知青的故事。 七堇年:受我妈妈影响,我妈妈36岁才生下我,曾经做了8年知青,真的是跟我隔了两代人,她的很多愿望失落了,就希望我能帮她实现理想。而且我还是单亲家庭,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了新疆,后来因为和我妈妈性格不和就离婚了,我知道父亲是很好的人,所以我对新疆特别特别有感情。但同时也算是生命中一种缺失,我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他。 青年周末:和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七堇年:我妈妈对我期待特别高,她16岁下乡,到24岁,人生最美好的8年在挖地。所以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童年过得很不快乐。我的青春期大概撞上她更年期,我们之间矛盾很多,有段时间觉得挺不过去了。我老家在四川泸州,高中我就去成都上学了,离开我妈妈了。我从小就是一个独立的孩子。大学也离开家乡上的,可能也因为我离开妈妈了,我和妈妈的关系反而缓和了,我妈还会说“妈妈好想你”之类的话,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我妈妈是一个性格很硬的人,这一点我跟我妈妈有点儿像,但我内心很敏感,甚至有一些脆弱。很多人是外柔内刚,这是我很希望达到的,但我却是外强中干型,挺郁闷的。 会回成都做一本文艺杂志 青年周末:你妈妈看过你的书吗? 七堇年:我都不让我妈看我的书,我没有刻意让她看。样书寄到我家,我人不在,我妈也会看看。我想她内心也有骄傲吧,她知道,但是不会特别煞有介事。前阵子我妈妈突然跟我说,“新书我看了。”说完她立马就哭了,她说:“真的写得挺好的,我知道你还是懂事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千言万语没法说,这些年苦的乐的一块走过来。 青年周末:你的文字受性格影响有多大? 七堇年:人都有性情,我是一个悲观的人,听歌爱听悲伤的歌曲,爱听苦情歌;电影爱看悲剧结尾的。现在很多作家是卖畅销书的,就写大家爱看的,不用那么费心思写的书,我属于内心对自己有标准的人,对自我价值挺在意的。每一次下笔我都会比较严肃,没那么多调侃和戏谑,抱着这样的态度,会感觉累一些。 青年周末:现在你也毕业了,想做些什么? 七堇年:很多人都问我以后会在哪儿发展,我想我会回成都发展,很多人都建议我在北京做文化,但每当我坐地铁,看到人山人海,我就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在这个城市感觉挺没根儿的。我打算趁着年轻,做点儿理想化的事情,我会回成都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做一本自己的文艺杂志。 (责任编辑:曾安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