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83)--- 多尔衮 (大清名将)

 草庐经略 2014-11-15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83)--- 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满洲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初称台吉,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其兄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并于第二年率八旗军入关。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加封至“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庙号成宗。今故宫东侧南池子大街西侧的普度寺,即原多尔衮在京城的宅邸。


 

 
1. 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农历十月廿五日(公元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母大妃乌喇那拉氏,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2. 生平经历
2.1 人物出生

    多尔衮的生母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是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生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她早在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满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与多铎。在努尔哈赤晚年她是最得宠的人,被立为大妃,努尔哈赤给她的三个儿子分别掌管三旗。可是这位薄命的红颜佳丽在三十七岁的盛年,因为努尔哈赤的病逝,而殉葬,香消玉殒了。(清史原文:大妃,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女。岁辛丑,归太祖,年十二。孝慈皇后崩,立为大妃。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於汤泉。疾大渐,乘舟自太子河还,召大妃出迎,入浑河。庚戌,舟次叆鸡堡,上崩。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者,二庶妃。妃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父母死时,多尔衮年仅15岁。父母早丧,对少年多尔衮是最大的不幸,这对他一生的成长和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少年从征

    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在母亲死去的竖年,多尔衮就随其兄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多尔衮有战功,破敌人于敖穆楞。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戴青”的美号,这一年,多尔衮才16岁。

    皇太极在位期间,多尔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逐渐成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战役中,他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后金军多有伤亡。事后,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加劝阻,说:“墨尔根戴青也冲锋而入,倘有疏失,必将你等处以严刑,断不宽容!”进攻锦州城,他又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受到夹击,几乎被击毙。(清史原文:从上围大凌河战,多尔衮陷于阵,明兵堕壕者百余人。上切责诸将之不阻。)以后祖大寿投降,多尔衮向他谈及当时的险状,祖大寿说:“果有此事?如炮火击中大王坐骑,后果不堪想象!”多尔衮却说:“当时两仇相敌,唯恐打不中啊。”

    明确提出对明“残毁”战略。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询问他们征明及察哈尔、朝鲜,应该以何者为先?多尔衮力主以征明为先。他从动摇明统治根基,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的出发,建议皇太极每年整顿兵马,乘谷子熟时深入明境,围困燕京截其援兵,残毁其屯堡,消耗其国力。(清史原文:诏问征明朝及察哈尔、朝鲜三者何先,多尔衮:“宜整顿兵马,乘谷熟时入边围燕京,截其援兵毁其屯堡,为久驻计可坐待其敝”。)多尔衮的建策,得到皇太极采纳。因山海关外一带地方尚为明朝重兵把守,于是八旗军队绕道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多次深入明境,蹂躏土地人民,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攻灭蒙古察哈尔部,获传国玺。后金征服与招抚蒙古各部时,惟独察哈尔部在林丹汗率领下,不肯降服,始终采取与后金对抗、周旋的态度。天聪八年,林丹汗出天花死在青海打草滩。皇太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于天聪九年二月命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多尔衮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多尔衮也晋封和硕睿亲王,更加受到重用。

2.3 拥立福临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生前未立嗣子,因此,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多尔衮诛杀阿达礼、硕讬,与诸王、诸贝勒、群臣奉福临即位。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左右辅政,等福临年长后,当即归政。这个方案,打破了僵局。多尔衮顾全了大局,虽然没有得到皇位,却也不是这场争斗的失败者,由于拥立6岁的福临,一切实权掌握在他手中,与济尔哈朗商议罢黜诸王贝勒在六部的官职。顺治元年正月,禁止外国馈赠清朝诸王贝勒。济尔哈朗谕令诸大臣,凡事先奏请摄政王多尔衮,书写名子时,多尔衮亦先之。由是多尔衮始专政,成为清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2.4 奠基北京

    顺治帝临政时,关内正一片混乱。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声威日壮的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消息传到清廷,朝野震动。当权的多尔衮决定立即入关,争夺政权。这时,本已投降农民起义军的镇守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因不满起义军对其家属的侵犯,遂一怒而去。李自成得到消息,于顺治元年农历四月十三日与刘宗敏率兵前往征讨。吴三桂自料不敌农民起义军,遂请求清朝出兵援助。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农民起义军抵达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晨,吴三桂眼看就要战败,遂出关至欢喜岭上的威远台谒见清摄政王多尔衮,再次请求清军入援。多尔衮立即下令清军三路入关,向农民起义军阵地发动猛攻。起义军寡不敌众,刘宗敏受伤,李自成只得下令撤退,于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返回北京。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顺治元年农历四月三十日,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北京。顺治元年农历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城。[4]顺治元年农历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时称燕京)。

    清朝迁都北京既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目光,也是基于退可出关外的战略考虑。清廷以多尔衮为首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须迁都北京,只有占据这个关口才能进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清朝开始迁都。顺治元年九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上饰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金银、马驼等。顺治元年农历十月初十,皇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开始了以北京为都城的长达260多年的统治。

2.5 统一中原

    清军进入北京后,顺治元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多尔衮命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同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三万余骑,由大同经榆林、延安迂回入陕进攻大顺军;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所部进军江南。由于此前李自成为扭转大顺军在山西、河南的颓势,自十月十二日起反攻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连克济源、孟县,在柏香镇大败清军,斩杀怀庆总兵金玉和等人。[4]多尔衮闻讯,急命正在南下进攻南明弘光政权的多铎转兵向西,先解怀庆之围,然后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两路清兵同时进攻大顺军。李自成亲率刘宗敏、刘芳亮等精锐部队北上,准备与阿济格军决战于陕北。顺治元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多铎部进攻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在灵宝境内击败大顺军后趋向潼关。李自成闻讯后急忙率兵掉头赶赴潼关。清军为保证此次战役的胜利,增调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等部经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北)援助潼关清军,并调来红衣大炮加强装备。清军与大顺军在潼关激烈争夺,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正月,多铎率领的南路军于潼关大败大顺军。同时,英王阿济格率领北路军也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与多铎会师西安指日可待。南北受敌的李自成弃西安南逃,出蓝田,走商州(今陕西商县),转战湖广地区。顺治二年二月,多尔衮命阿济格继续挥兵追击大顺军。顺治二年三月,刘宗敏率所部大顺军占领守备空虚的武昌,清军追踪而至,围攻武昌。顺治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刘宗敏率所部大顺军弃城突围,遭清军伏击,大将刘宗敏负伤被俘,后清军用弓弦将其勒死。在此之前李自成率已部分大顺军从汉阳经嘉鱼、蒲圻退至通城。顺治二年五月十七日,李自成在湘鄂赣交界处的通城县九宫山玄帝庙中拜神时遭当地乡民误杀,大顺政权至此灭亡。

2.6 诛除异己

    肃武亲王豪格,清太宗的第一个儿子,封肃亲王。顺治初立,肃亲王怨多尔衮不拥立他为皇帝,有嫌隙。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夏四月戊午朔,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等所讦。讦告肃亲王豪格怨望悖妄罪,多尔衮就以豪格“图谋不轨”,削去他的王爵,废豪格为庶人,其党俄莫克图等皆论死。大臣扬善等以谄附,坐死。顺治元年十月,大封诸王,又恢复了他的王爵。顺治三年,多尔衮派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往四川镇压张献忠大西军。顺治五年二月,豪格凯旋回京,没有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以豪格犯有包庇部属、冒领军功及提拔罪人扬善弟吉赛等罪名,将豪格囚禁于牢狱。顺治五年三月,豪格死在狱中。多尔衮纳豪格福晋为妃。(事见《清史稿·豪格传》)

 

3. 政治举措

3.1 重用汉人

    清朝入关,百废待举,多尔衮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用汤若望议,厘正历法,定名曰时宪历[3]。倚重汉官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人,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承袭了明代“票拟”制度,即内阁对内外大小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意见,供皇帝审阅定夺。

3.2 轻徭薄赋

    顺治元年农历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宣布自顺治元年起,薄税敛。令曰:“明朝弊政,实行三饷,辽饷之外,复还有练饷、剿饷,数倍加派,近者十余年,远者二十年,以致民不聊生,朝不保夕。更有粮料、召买诸多名目,各种私派巧取殃民。今与民约,凡正额赋外,一切加派尽予删除。官吏若有不从者,察实治其罪。”

3.3 革除弊政

    多尔衮进入北京后,还下令:“自明朝祸乱,刁风日竞设机构讼,伤财败俗心窃痛之!自今皆予以维新,凡顺治元年五月初二日昧爽以前,罪无大小悉行豁免。有违谕讦讼者,以所告之罪罪其自身。田、婚、斗殴细故,就有司告理即可。重大案情者经抚按结案,不是机密要情,无许进入北京越级诉诉。有讼师诬陷良民的,加罪一等反坐讼师。”

3.4 剃发易服

    清入关之初,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清廷明令清军所到之处,限全体汉族人10日之内尽废明朝衣冠,依从满族剃发垂辫、着马蹄箭袖的服饰习俗,违抗者处死,引起全国各地民众的强烈反抗,很多人为此献出生命。

3.5 占房圈地

    清军入关后,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强行将京畿土地无偿分给八旗王公贵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社会更加动荡。

    清朝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官民随同迁入关内,分布在北京及京畿地区。为了解决他们的生计,多尔衮下令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内城(又叫北城)的几十万汉民强迫迁往外城(南城),腾空内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汉人搬迁时虽然给一点搬家费,但根本不够买房或盖房。许多汉民倾家荡产,或流离失所。另一件事,是在京畿地区跑马占地。清廷派出官员,骑在马上,拉开户部发给的绳索,纵马圈占百姓良田,俗称“跑马占地”。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分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官兵,实际上是把农民的大量土地无偿占有了。

3.6 投充逃人

    清朝王公旗人富户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圈占的田地上设立农庄,因为缺少劳力,便实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农民供其役使。许多汉人不愿离开故土,或经济破产,纷纷投充到八旗名下,充当奴仆。他们的处境非常悲惨,又引发大批逃亡问题。

    多尔衮制定了严禁奴仆逃亡的法律,规定:抓获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这种肆意株连、刑罚过重的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恶果,与多尔衮“满汉一家”的思想当然也是南辕北辙。

 

4. 家庭成员

4.1 多尔衮一生中共娶有妻妾十人

妻子:正福晋,成宗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锦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吉桑阿尔寨之女。死后原本被多尔衮私谥为“敬孝忠恭元妃”,后因多尔衮被追谥为皇帝而得到皇后封号。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出身,尚书蒙格图之女。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尔莽部落出身,根杜尔台吉之女。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拉布什西台吉之女。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索诺布台吉之女,孝庄文皇后族妹。原为豪格之妻,因豪格与多尔衮政治斗争失败,在豪格死后被多尔衮娶之。继福晋,李氏。朝鲜王朝义顺公主,名爱淑,朝鲜宗室锦林君李恺胤(朝鲜成宗四世孙,《玉牒》作者,又译金林郡公李开音 )之女。[17]。侧福晋,公齐特氏,察哈尔部落出身,民族及父亲记载不明。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出身,部落名称及父亲记载不明。侧福晋,济尔莫特氏,出身记载不明。侧福晋,李氏。李氏朝鲜出身,李世绪之女。多尔衮多位妻妾中,只有李氏为他生下独生女?东莪。

养子:多尔博,多尔衮同父同母弟多铎第五子,过继给多尔衮为子,非多尔衮亲生。

5. 人物逝世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农历八月,多尔衮追尊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农历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顺治七年十二月(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顺治闻之震悼。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迎多尔衮奠。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顺治八年正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

    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顺治八年农历二月,苏克萨哈与詹岱讦告“多尔衮薨时,其侍女吴尔库尼将要殉葬,请以多尔衮所制八补黄龙袍、黑貂褂、大东珠置棺内。多尔衮活着时,欲谋篡位。”

    固山额真谭泰亦言“多尔衮纳肃王福晋,复令肃王之子至第较射,何洛会以恶言骂之。”于是巽亲王满达海、郑亲王济尔哈朗、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及内大臣等疏言:“昔太宗文皇帝龙驭宾天,诸王与大臣共矢忠诚,拥戴皇上。皇上方在冲年,令睿亲王多尔衮与臣济尔哈朗同辅政。后多尔衮独擅专权,不令济尔哈朗干预朝政,以多尔衮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言行妄自尊大,自称为皇父摄政王。构陷威逼肃亲王,使其死,遂收其财产,且纳其王妃。更悖理僣妄入生母于太庙。臣等从前畏惧吞声,今冒死上奏,原重加处治。”

    顺治遂下诏削多尔衮爵位,撤去庙享,并废除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罢黜宗室,收籍财产入官,养子多尔博归豫亲王宗。

    乾隆三十八年,高宗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定罪除封。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功劳未可尽泯。今其茔域榛芜,后嗣废绝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人员修葺,并令近支王公按时祭扫。”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又下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身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陷,首告诬陷以谋逆。其时世祖未尝亲政,经诸王大臣定罪除睿亲王封。朕念王若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其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入敛服僣越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朕每览《世祖实录》至此,未尝不为睿亲王堕泪。睿亲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大义。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睿亲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于太庙。依亲王园寝制度,修建其茔墓,令太常寺于春秋致祭。其王爵世袭罔替。”
 

6. 史籍记载

《清史稿·多尔衮列传》

    睿忠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初封贝勒。天聪二年,太宗伐察哈尔多罗特部,破敌于敖穆楞,多尔衮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三年,从上自龙井关入明边,与贝勒莽古尔泰等攻下汉儿庄,趋通州,薄明都,败袁崇焕、祖大寿援兵于广渠门外,又歼山海关援兵于蓟州。四年,引还,多尔衮与莽古尔泰先行,复破敌。五年,初设六部,掌吏部事。从上围大凌河,战,多尔衮陷阵,明兵堕壕者百馀,城上炮矢发,将士有死者。上切责诸将不之阻。祖大寿约以锦州献,多尔衮与阿巴泰等以兵四千,侨装从大寿作溃奔状,袭锦州,锦州兵迎战,击败之。事具阿巴泰传。六年五月,从征察哈尔。七年六月,诏问征明及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多尔衮言:“宜整兵马,乘谷熟时,入边围燕京,截其援兵,毁其屯堡,为久驻计,可坐待其敝。”八年五月,从上伐明,克保安,略朔州。九年,上命偕岳讬等将万人招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师还渡河,多尔衮自平鲁卫至朔州,毁宁武关,略代州、忻州、崞县、黑峰口及应州,复自归化城携降众远。林丹汗得元玉玺曰“制诰之宝”,多尔衮使额哲进上,群臣因表上尊号。崇德元年,进封睿亲王。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师伐明,命王偕多铎攻山海关缀明师,阿济格捷至,乃还。从伐朝鲜,偕豪格别从宽甸入长山口,克昌州。进攻江华岛,克之,获朝鲜王妃及其二子,国王李倧请降。上还盛京,命约束后军,携朝鲜质子、淏及大臣子以归。

    三年,上伐喀尔喀,王留守,筑辽阳都尔弼城,城成,命曰屏城;复治盛京至辽河大道。八月,命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讬将右翼,伐明。自董家口毁边墙入,约右翼兵会通州河西务。越明都至涿州,分兵八道,行略地至山西,南徇保定,击破明总督卢象升。遂趋临清,渡运河,破济南。还略天津、迁安,出青山关。克四十馀城,降六城,俘户口二十五万有奇,赐马五、银二万。五年,屯田义州,克锦州城西九台,刈其禾。又克小凌河西二台。迭败明兵杏山、松山间。

    围锦州,王贝勒移营去城三十里,又令每旗一将校率每牛录甲士五人先归。上遣济尔哈朗代将,传谕诘责,对曰:“臣以敌兵在锦州、松山、杏山三城,皆就他处牧马。若来犯,可更番抵御。是以遣人归牧,治甲械。旧驻地草尽,臣倡议移营就牧,罪实在臣。”上复使谕曰:“朕爱尔过于群子弟,锡予独厚。今违命若此,其自议之。”王自言罪当死,上命降郡王,罚银万,夺二牛录。

    六年,复围锦州。洪承畴率十三万人屯松山,王屡击之,以敌众,请济师。上自将疾驰六日,次戚家堡,将屯高桥。王请上驻松山、杏山间,分兵屯乌欣河南山,亘海为营。明兵屡却复前,上张黄盖指挥,明兵引退。王偕洛讬等趋塔山道横击之,明兵多死者;遂发炮克塔山外四台,擒王希贤等。寻以贝勒杜度等代将,王暂还。复出,七年,下松山,获承畴,克锦州,大寿复降。进克塔山、杏山。乃隳三城,师还。叙功,复亲王。

    八年,太宗崩,王与诸王、贝勒、大臣奉世祖即位。诸王、贝勒、大臣议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王同辅政,誓曰:“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王自立,王发其谋,诛阿达礼、硕讬。寻与济尔哈朗议罢诸王贝勒管六部事。顺治元年正月,却朝鲜馈遗,告济尔哈朗及诸大臣曰:“朝鲜国王因予取江华,全其妻子,常以私馈遗。先帝时必闻而受之,今辅政,谊无私交,不当受。”因并禁外国馈诸王贝勒者。济尔哈朗谕诸大臣,凡事先白王,书名亦先之。王由是始专政。固山额真何洛会等讦肃亲王豪格怨望,集议,削爵,大臣扬善等以谄附,坐死。

    四月乙丑,上御笃恭殿,授王奉命大将军印,并御用纛盖,敕便宜行事,率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及孔有德等伐明。丙寅,发盛京。壬申,次翁后。明平西伯吴三桂自山海关来书乞师,王得书,移师向之。癸酉,次西拉塔拉。答三桂书曰:“我国欲与明修好,屡致书不一答。是以整师三入,盖示意于明,欲其熟筹通好。今则不复出此,惟底定中原,与民休息而已。闻流贼陷京都,崇祯帝惨亡,不胜发指,用率仁义之师,沈舟破釜,誓必灭贼,出民水火!伯思报主恩,与流贼不共戴天,诚忠臣之义,勿因向守辽东与我为敌,尚复怀疑。昔管仲射桓公中钩,桓公用为仲父,以成霸业。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国雠可报,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

    丁丑,次连山。三桂复遣使请速进,夜逾宁远抵沙河。戊寅,距关十里,三桂报自成兵已出边。王令诸王逆击,败李自成将唐通于一片石。己卯,至山海关,三桂出迎,王慰劳之。令所部以白布系肩为识,先驱入关。时自成将二十馀万人,自北山列阵,横亘至海。我兵阵不及海岸,王令曰:“流贼横行久,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可集我军鳞比,伺敌阵尾,待其衰击之,必胜。努力破此,大业成矣。勿违节制!”既成列,令三桂居右翼后。搏战,大风扬沙,咫尺不能辨。力斗良久,师噪。风止,自三桂阵右突出,捣其中坚,马迅矢激。自成登高望见,夺气,策马走。师无不一当百,追奔四十里,自成溃遁。王即军前承制进三桂爵平西王。下令关内军民皆薙发。以马步兵各万人属三桂,追击自成。乃誓诸将曰:“此行除暴救民,灭贼以安天下。勿杀无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自关以西,百姓有逃窜山谷者,皆还乡里,薙发迎降。辛巳,次新河驿,使奏捷,师遂进。途中明将吏出降,命供职如故。

    五月戊子朔,师次通州。自成先一日焚宫阙,载辎重而西。王令诸王偕三桂各率所部追之。己丑,王整军入京师,明将吏军民迎朝阳门外,设卤簿,请乘辇,王曰:“予法周公辅冲主,不当乘。”众以周公尝负扆,固请,乃命以卤簿列王仪仗前,奏乐,拜天,复拜阙,乘辇,升武英殿。明将吏入谒,呼万岁。下令将士皆乘城,毋入民舍,民安堵如故。为崇祯帝发丧三日,具帝礼葬之。诸臣降者,仍以明官治事。武英郡王阿济格逐自成至庆都,大破之,获其辎重。自成西奔,又令固山额真谭泰、准塔等率巴牙喇兵追至真定,自成败走。王再遣使奏捷,上遣学士詹霸、侍卫巴泰赍敕慰劳。畿辅诸府县先后请降,分遣固山额真巴哈纳、石廷柱略山东,叶臣定山西诸省,金砺等安抚天津。

    王初令官民皆薙发,继闻拂民原,谕缓之。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用汤若望议,厘正历法,定名曰时宪历。复令曰:“养民之道,莫大于省刑罚,薄税敛。自明季祸乱,刁风日竞,设机构讼,败俗伤财,心窃痛之!自今咸与维新,凡五月初二日昧爽以前,罪无大小,悉行宥免。违谕讦讼,以所告罪罪之。斗殴,田、婚细故,就有司告理。重大者经抚按结案,非机密要情,毋许入京越诉。讼师诬陷良民,加等反坐。前朝弊政,莫如加派,辽饷之外,复有剿饷、练饷,数倍正供,远者二十年,近者十馀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更有召买、粮料诸名目,巧取殃民。今与民约,额赋外,一切加派,尽予删除。官吏不从,察实治罪。”六月,遣辅国公屯齐喀、和讬,固山额真何洛会等迎上,定都燕京。

    明福王由崧称帝江宁,遣其大学士史可法督师扬州,设江北四镇,沿淮、徐置戍。王致书可法曰:“予向在沈阳,即知燕京物望,咸推司马。后入关破贼,得与都人士相接,识介弟于清班,曾讬其手勒平安,拳致衷绪,未审以何时得达?比闻道路纷纷,多谓金陵有自立者。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义,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手毒君亲,中国臣民,不闻加遗一矢。平西王吴三桂,介在东陲,独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义,念累世之宿好,弃近日之小嫌,爰整貔貅,驱除狗鼠。入京之日,首崇帝后谥号,卜葬山陵,悉如典礼。亲郡王、将军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勋戚文武诸臣,咸在朝列,恩礼有加。耕市不惊,秋毫无扰。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传檄江南,联兵河朔,陈师鞠旅,戮力同心,报乃君国之仇,彰我朝廷之德。岂意南州诸君子,苟安旦夕,弗审事机,聊慕虚名,顿忘实害,予甚惑之!国家抚定燕都,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也。贼毁明朝之庙主,辱及先人,我国家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孝子仁人,当如何感恩图报。兹乃乘逆寇稽诛,王师暂息,遂欲雄据江南,坐享渔人之利。揆诸情理,岂可谓平?将以为天堑不能飞渡,投鞭不能断流耶?夫闯贼但为明朝祟耳,未尝得罪于我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特伸大义。今若拥号称尊,便是天有二日,俨为勍敌。予将简西行之锐,转旝东征,且拟释彼重诛,命为前导。夫以中华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大国,胜负之数,无待蓍龟矣。予闻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则以姑息。诸君子果识时知命,笃念故主,厚爱贤王,宜劝令削号归藩,永绥福禄。朝廷当待以虞宾,统承礼物,带砺山河,位在诸王侯上,庶不负朝廷伸义讨贼、兴灭继绝之初心。至南州群彦,翩然来仪,则尔公尔侯,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在。惟执事实图利之!挽近士大夫好高树名义,而不顾国家之急,每有大事,辄同筑舍。昔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可为殷鉴。先生领袖名流,主持至计,必能深惟终始,宁忍随俗浮沉?取舍从违,应早审定。兵行在即,可西可东。南国安危,在此一举。原诸君子同以讨贼为心,毋贪一身瞬息之荣,而重故国无穷之祸,为乱臣贼子所窃笑,予实有厚望焉!记有之,惟善人能受尽言。敬布腹心,伫闻明教。江天在望,延跂为劳,书不宣意。”可法旋遣人报书,语多不屈。

    京师民讹言秋七、八月将东迁,王宣谕当建都燕京,戒民毋信流言摇惑。又讹言八月屠民;未几,又讹言上至京师,将纵东兵肆掠,尽杀老壮,止存孩赤。王复宣谕曰:“民乃国之本,尔曹既诚心归服,复以何罪而戮之?尔曹试思,今上携将士家属不下亿万,与之俱来者何故?为安燕京军民也。昨将东来各官内,命十馀员为督、抚、司、道等官者何故?为统一天下也。已将盛京帑银取至百馀万,后又转运不绝者何故?为供尔京城内外兵民之用也。且予不忍山、陕百姓受害,发兵追剿,犹恨未能速定,岂能不爱京城军民,反行杀戮?此皆众所目击,何故妄布流言?是必近京土寇,流贼间谍,有意煽惑摇动,已谕各部严捕。通行晓谕,以安众心。”

    九月,上入山海关,王率诸王群臣迎于通州。上至京师,封为叔父摄政王,赐貂蟒朝衣。十月乙卯朔,上即位,以王功高,命礼部尚书郎球、侍郎蓝拜、启心郎渥赫建碑纪绩,加赐册宝、黑狐冠一、上饰东珠十三、黑狐裘一,副以金、银、马、驼。二年,郑亲王等议上摄政王仪制,视诸王有加礼。王曰:“上前未敢违礼,他可如议。”翌日入朝,诸臣跪迎,命还舆,责大学士刚林等曰:“此上朝门,诸臣何故跪我?”御史赵开心疏言:“王以皇叔之亲,兼摄政王之尊,臣民宁肯自外于拜舞?第王恩皆上恩,群臣谒王,正当限以礼数,与朝见不同。庶诸臣不失尊王之意,亦全王尊上之心。上称叔父摄政王,王为上叔父,惟上得称之。若臣庶宜于叔父上加‘皇’字,庶辨上下,尊体制。”下礼部议行。其年六月,豫亲王克扬州,可法死之,遂破明南都。闰六月,英亲王逐李自成至武昌,东下九江,故明宁南侯左良玉子梦庚率众降,江南底定。十月,上赐王马,王入谢,诏曰:“遇朝贺大典,朕受王礼。若小节,勿与诸王同。”王对曰:“上方幼冲,臣不敢违礼。待上亲政,凡有宠恩,不敢辞。”王时摄政久,位崇功高,时诫诸臣尊事主上,曰:“俟上春秋鼎盛,将归政焉。”

    初,肃亲王怨王不立己,有郄。英、豫二王与王同母,王视豫亲王厚,每宽假之。豫亲王之征苏尼特也,王送之出安定门。及归,迎之乌兰诺尔。集诸大臣,语以豫亲王功懋,宜封辅政叔王,因罢郑亲王辅政,以授豫亲王。肃亲王既平四川,王摘其微罪,置之死。四年十二月,王以风疾不胜跪拜,从诸王大臣议,独贺正旦上前行礼,他悉免。五年十一月,南郊礼成,赦诏曰:“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凡诏疏皆书之。”

    六年二月,自将讨大同叛将姜瓖,拔浑源。闻豫亲王病痘,先归。谕瓖降,未下。以师行在外,铸行在印。禁诸王及内大臣干预部院政事及汉官升降,不论所言是非,皆治罪。七月,复征大同,瓖将杨振威斩瓖降。十月,移师讨喀尔喀二楚呼尔,征敖汉、扎噜特、察哈尔、乌喇特、土默特、四子部落以兵来会。至喀屯布拉克,不见敌,乃还。十二月,王妃博尔济吉特氏薨,以册宝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七年正月,王纳肃王福金,福金,妃女弟也。复征女朝鲜。令部事不须题奏者,付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料理。五月,率诸王贝勒猎于山海关,朝鲜送女至,王迎于连山,成婚。复猎于中后所,责随猎王贝勒行列不整,罚钅爰有差。七月,谕以京城当夏溽暑不可堪,择地筑城避暑。令户部加派直隶、山西、浙江、山东、江南、河南、湖广、江西、陕西九省地丁银二百四十九万两有奇,输京师备工用。八月,王尊所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太庙。

    寻有疾,语贝子锡翰、内大臣席讷布库等曰:“予罹此大戚,体复不快。上虽人主,独不能循家人礼一临幸乎?谓上幼冲,尔等皆亲近大臣也。”既又戒曰:“毋以予言请上临幸。”锡翰等出,追止之,不及,上幸王第。王因责锡翰等,议罪当死,旋命贳之。十一月,复猎于边外。十二月,薨于喀喇城,年三十九。上闻之,震悼。丧还,率王大臣缟服迎奠东直门外。诏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尊妃为义皇后。祔太庙。

    王无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视诸王三倍,诏留护卫八十员。又以王近侍苏克萨哈、詹岱为议政大臣。二月,苏克萨哈、詹岱讦告王薨时,其侍女吴尔库尼将殉,请以王所制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貂褂置棺内。王在时,欲以两固山驻永平,谋篡大位。固山额真谭泰亦言王纳肃王福金,复令肃王子至第较射,何洛会以恶言詈之。于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及内大臣等疏言:“昔太宗文皇帝龙驭上宾,诸王大臣共矢忠诚,翊戴皇上。方在冲年,令臣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逮后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僣拟至尊。擅称太宗文皇帝序不当立,以挟制皇上。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更悖理入生母于太庙。僣妄不可枚举。臣等从前畏威吞声,今冒死奏闻,伏原重加处治。”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多尔博归宗。十二年,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精奇尼哈番许尔安各疏颂王功,请复爵号,下王大臣议,长庚、尔安坐论死,诏流宁古塔

    乾隆三十八年,高宗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定罪除封。第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今其后嗣废绝,茔域榛芜,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员缮葺,并令近支王公以时祭扫。”四十三年正月,又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殁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首告诬以谋逆。其时世祖尚在冲龄,未尝亲政,经诸王定罪除封。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敛服僣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实录载:‘王集诸王大臣,遣人传语曰:“今观诸王大臣但知媚予,鲜能尊上,予岂能容此?昔太宗升遐,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请予即尊,予曰:‘若果如此言,予即当自刎。’誓死不从,遂奉今上即位。似此危疑之日,以予为君,予尚不可;今乃不敬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后有忠于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忠于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且云:“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异于诸子弟者,盖深信诸子弟之成立,惟予能成立之。”’朕每览《实录》至此,未尝不为之堕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荩,感厚恩,明君臣大义。乃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依亲王园寝制,修其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袭罔替。”

    多尔博归宗封贝勒,命仍还为王后,以其五世孙辅国公淳颖袭爵。四世祖镇国公苏尔发、曾祖辅国公塞勒、祖辅国恪勤公功宜布先已进封信郡王,至是与淳颖父信恪郡王如松并追封睿亲王。嘉庆五年,淳颖薨。谥曰恭。子宝恩,袭。七年五月,薨,谥曰慎。弟瑞恩,袭。道光六年,薨,谥曰勤。子仁寿,袭。道光九年,上巡盛京谒陵,追念忠王,推恩赐三眼花翎。同治三年,薨,谥曰僖。子德长,袭。光绪二年,薨,谥曰悫。子魁斌,袭。

7. 人物年谱

    零岁 公元1612年11月17日(明万历四十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一岁 1613年2月,阿巴亥的母国即海西女真乌拉部被努尔哈赤所灭,所幸努尔哈赤对阿巴亥非但宠爱未衰,还更增了几分。

  四岁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迁都辽阳。

    九岁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分封八旗。多尔衮与弟多铎被合立为一个和硕额真,同掌一旗。这是多尔衮参与到后金政治架构中的第一步。

  十二岁 公元1624年,娶蒙古科尔沁部十四岁的博尔济吉特氏为妻。

  十三岁 公元1625年,后金国迁都沈阳。

    十四岁 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足以对其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多尔衮晋贝勒;农历八月十一,努尔哈赤死;次日,农历八月十二,大妃阿巴亥生殉;农历九月一日,皇太极登汗位,宣布将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恩养”于宫中,交由大福晋照看。

    十六岁 天聪二年(1628),从后金汗皇太极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获敖木伦(今大凌河上游)大捷,俘众万余,以功赐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封固山贝勒。

    十七岁 天聪三年(1629),从皇太极自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入明边,与贝勒莽古尔泰等围攻北京,败山海关援兵于蓟州(今天津蓟县)。

  十八岁 天聪四年(1630),还师先行,再败明军。

    十九岁 天聪五年(1631),初设六部,受命掌吏部。参加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之战,率先冲击,勇胜明总兵祖大寿部。与贝勒阿巴泰等奔袭锦州,击败出城明军。

    二十岁 天聪六年(1632),与贝勒济尔哈朗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南黄河岸俘蒙古部众千余。

    二十一岁 天聪七年(1633),皇太极问进军方向,力主以征明为先,奏言乘机入明边、围北京,被采纳。

  二十二岁 天聪八年(1634),纵掠山西等地。

    二十三岁 天聪九年(1635)二月,任统兵元帅,贝勒岳托、萨哈林、豪格等为副帅,以正黄旗固山贝勒纳穆泰为左翼,以吏部随政图尔格为右翼,统兵万余招抚察哈尔蒙古林丹汗子额哲,深入青海却只围不攻,秋毫无犯,怀之以柔,耗时半年,而终使察哈尔十万兵马投诚,获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随率林丹汗的众后妃与其子额哲班师还朝。回军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斩六千余人,俘获甚众。九月五日,凯旋大军班师过辽河,皇太极亲率众福晋、贝勒及文武群臣出迎数十里。

    二十四岁 清崇德元年(1636),晋封和硕睿亲王。为配合武英郡王阿济格进关攻明,受命与多铎率兵攻山海关,以牵制明军。继从皇太极进兵朝鲜(今朝鲜、韩国)。

    二十五岁 清崇德二年(1637),同肃亲王豪格进克江华岛(今属韩国),迫使国王李请降。

    二十六岁 清崇德三年(1638),监筑辽阳、都尔鼻城(今辽宁彰武),治盛京(今沈阳)至辽河大道。旋授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四旗兵与扬武大将军岳托所率右翼军大举入关攻明,越北京至涿州(今属河北),分兵八路,乘虚掠山西及保定(今属河北)地区,击败明总督卢象升部。继破济南,掠天津等地,凡二十余战皆捷,克城四十余座,俘掠人口二十五万余。

    二十八岁 清崇德五年(1640),率兵参加松锦之战,与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轮流充任前方统帅,以筑城屯田、围城打援之策,进围锦州,败明军于宁远(今辽宁兴城)、杏山(今凌海西南)、松山(今锦州南)间。

    二十九岁 清崇德六年(1641),以私遣甲兵归家罪,降为郡王,被罚银万两。后两次围锦州。

    三十岁 清崇德七年(1642)二月,参加松山决战,大败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所统八总兵十三万人,俘洪承畴。三月,迫前锋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城降,获松锦大捷。 进克塔山(今葫芦岛东北),歼明军七千余人,再破杏山。师还复亲王爵。

    三十一岁 清崇德八年(1643),在皇太极卒后,立年幼福临为君(是为顺治帝),与济尔哈朗联合辅政。旋称摄政王,实掌军政大权。

    三十二岁 顺治元年(1644)四月,以奉命大将军率阿济格、多铎等统满、蒙、汉军十余万攻明。在山海关东威元堡诱降前往乞师的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约十万(一说六万)。五月攻取北京,确定迁都于此,以武力统一全国。制定了先攻农民军,后灭南明政权,联合汉族官僚地主势力,以汉治汉的方略。六月,分遣部将抚定山东、河南、山西、天津等地,拱卫京畿地区。遣辅国公吞齐喀等赴盛京奉迎顺治帝至京。致书南明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劝其削藩称臣。十月,受封叔父摄政王。旋命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合击大顺军于陕西。

    三十三岁 顺治二年(1645)初,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统领,率准塔、谭泰等代豪格征山东。三月,命多铎分兵三路南下,四月屠扬州,五月占南京,于芜湖(今属安徽)俘弘光帝朱由崧,相继灭亡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权。晋封皇叔父摄政王。六月以剃发令激起江南各地民众的反抗,相继派兵镇压。闰六月,命兵部尚书洪承畴等经略江南及粤、赣、闽、湖广、云贵等地,以攻抚之策相继平定江南。

    三十四岁 顺治三年(1646),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攻四川大西农民军。命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征闽、浙。命多铎为扬威大将军,率师征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等。命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同耿仲明等率师征湖广。十一月,部将豪格部于四川西充凤凰山射杀大西农民军首领张献忠。

    三十五岁 顺治四年(1647),修成《大清律》,命颁行全国。七月,罢济尔哈朗辅政,独专朝政。

    三十六岁 顺治五年(1648),命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会征讨降而复叛的原明将领、江西总兵金声桓。调户部侍郎额色率兵协助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镇压甘肃回民米喇印丁国栋起义。命吴三桂镇守汉中。为排斥异己,迫害豪格致死。初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禁民间养马及收藏军器。命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征湖广大顺军将领李过、高一功部。十一月,晋封皇父摄政王。

    三十七岁 顺治六年(1649),两次率师亲征降而复叛的大同总兵姜?,克浑源(今属山西)等地。同年,弟多铎、嫡福晋、长嫂孝端相继去世。

    三十八岁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先追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生前谋逆罪,削爵。

  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睿亲王封号。已距其亡128年矣。

 

8. 相关之谜

8.1 太后下嫁

    孝庄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孝庄文皇后持下嫁说专家的理由:

1.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无疑是把太后置于妻子,皇帝置于儿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没有下嫁,她和皇室亲王贝勒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却得到他们的默认。当多尔衮死后,竟破例追封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神位附太庙。曾有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

2.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六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朝鲜国王也说:“然则二帝矣。”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明朝遗臣张煌言着《张苍水诗集》中“建夷宫词”一诗中云:“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咋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4.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留下遗嘱,“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这种作法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可见她有难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灵枢停放在东陵,雍正时才葬入昭西陵地宫。

持未嫁说的专家认为:

1.孝庄文皇后在顺治时已贵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会死后葬入皇陵了。

2.顺治诏书子虚乌有。

3.张煌言之诗不可信,有的著名清史学家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帝后分葬在清代不乏其例,如真有其事,当时私人著作里应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著述印行问世,除了张煌言的诗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印证太后下嫁摄政王的史料,因而下嫁是“敌国”(指南明政权)之传闻而已。现存的清代官书、档案中没有任何记载,“诗之为物,尤可以兴到挥洒,不负传信之责。”因此不能据此孤证为定论。在《建夷宫词》中另外一首中说,清初某皇帝曾经娶了一个怀有遗腹子的孀妇为皇后,“错将虾子作龙儿”,但在清史上,这事子虚乌有,可见他的诗根本没有史实根据。

4.康熙帝及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对其尊崇备致,歌功颂德,祭礼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宁宫里烂盈门”之句说太后大婚时慈宁宫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据《清实录》载,孝庄文皇后是在顺治十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大办婚事必得在顺治十年之后,但多尔衮已于顺治七年十二月病死,可见“太后下嫁”之说不可信。

8.2 生母之死

  关于多尔衮生母阿巴亥的死,在清朝的官修史书中就有不同说法。

    在成书最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阿巴亥被描绘成容貌艳丽,却心怀嫉妒的人,因此屡屡引起努尔哈赤不悦。努尔哈赤担心自己死后,阿巴亥会危害国家,所以,预先遗言给年长诸子,到时候必须令她殉死。在努尔哈赤死后,努尔哈赤年长诸子代善、皇太极等告诉阿巴亥,按照父亲遗言,她必须自尽,以便死后继续服侍他。阿巴亥只有37岁,丰姿绰约,正值盛年。基于对人生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她百般支吾,不愿殉死。代善、皇太极坚持必须遵从先帝遗命。阿巴亥被逼无奈,只好盛装打扮,佩带珠宝饰物,请求诸贝勒善待两幼子多尔衮、多铎,随即在辰时(早晨7-9时)自尽。阿巴亥死时,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但这种有意丑化阿巴亥的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因而有研究者推测,这部编写于清太宗时代的《实录》企图隐瞒历史上的某些真相。

    根据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时,曾遗命由幼子多尔衮继承汗位,代善为摄政。但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支持皇太极登极。为确保多尔衮母亲不加反对,必须逼迫其自尽。还有一种说法,努尔哈赤并未确指继承人,但他曾明确宣布,日后将由掌管八旗的八和硕贝勒共同执政,并从中推举一名新汗。努尔哈赤死时,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各领一旗。其它和硕贝勒担心,在其母阿巴亥的支持下,他们三人联合在一起,力量会变得十分强大。因此,四位年长的和硕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才决定阿巴亥必须自尽。如果这种推测言之成理,阿巴亥应是被迫自尽的,并非遵照努尔哈赤的遗诏。所谓“遗诏”,纯属伪造。《实录》中有关阿巴亥的记述,也是无中生有。

    此后,关于多尔衮生母的记载,在清朝官修史书《实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录》中几经修改。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福临年幼,多尔衮总摄朝政,权势达到顶点,他追谥其母为“孝烈武皇后”,并配享太庙。他还命令编写本朝历史的史官,从《实录》中删除不利于其母的记载。然而,一旦多尔衮逝世,在诸王罗致他的诸多“罪状”中,就包括篡改历史、使其母配享太庙。随即,“孝烈武皇后”的谥号被追夺,并重新恢复了《实录》中已被删除的有关阿巴亥的内容。

    最后,在乾隆年间编纂的《清太祖实录》的最后定本中,关于阿巴亥的死,做了新的解释:一是否定了努尔哈赤生前有遗嘱的说法,“上(指努尔哈赤)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死)不复言及”;一是对阿巴亥的死做了含糊其词的处理,只用了“以身殉焉”四个字。至于是被逼殉死,还是主动殉死,完全没说。
 

9. 人物评价 

    豪格诅咒多尔衮是“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常常头昏目眩,壮年猝死,大抵跟纵欲有关。随着权力的迅速膨胀,多尔衮的生活穷侈极欲,“于八旗选美女入伊府,并于新服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还逼娶朝鲜公主,又嫌其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女,搞得朝鲜朝野大怨。

    多尔衮是满人能统一中国的重要功臣之一,但一般认为他有“六大弊政”,薙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延续时间最长的,是逃人法。顺治七年六月,广西巡抚郭肇基等人因为“擅带逃人五十三名”,被处死。顺治十年豪雨成灾,“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