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地域医学情结 中医文化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顺其自然王也 2014-11-16
   性的医学流派当然自古就有,但又难以铁定是从哪一年代开始的。在流派纷呈的宋、金、元时期,当时以地域命名的医家流派颇多,如金·刘宗素作为是“寒凉派”的代表人物,又以所在地区,名之为“河间学派”,他的学术、临床对后世有极为深广的影响;再说张元素,他是一位医药、针灸并擅、著述丰富的名家,其学术、经验传授其子张璧(云岐子)及诸多生徒,因为他是河北易州(即今之易县)人,世称“易水学派”;又如元·朱震亨,在“金元四大家”中属“滋阴派”的一代宗师,他所居地区是浙江义乌县的丹溪,世人称之为“丹溪先生”,作为以地域命名的学术流派,称之为“丹溪学派”,这个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并遍及于国内外。明、清时期,在诸多地域学术流派中,似以新安医学、吴中医派和钱塘学派名声更大。迄于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整理、发掘、研究地域性学术流派的趋势已逐步趋向一个新的高潮。作为一名地域范围内的中医,我和一些“地域医学”也有了一定的关联。
    1.参与“新安医学”名著的整理研究
    光阴如箭,我从事医学竟已六十余年,这一辈子主要生活在上海、北京二地(工作主要集中于北京)。我与新“新安医学”的关系,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1985年应安徽中医学院邀请,赴安徽省屯溪市(后改为黄山市屯溪区)出席由安徽省卫生厅和安徽中医学院主办的“新安医学研究会”。该会选举王乐訇教授为会长,福建中医学院俞慎初教授和我等几位为学术顾问。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听取与会代表发言后,决定要针对新安地区(包括今安徽省的歙县、祁门、休宁、绩溪、黟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古今的名医名著,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整理研究,并明确提出先编纂一套《新安医籍丛书》(共15本,1000余万字)。会议决定由我和安徽诸老(包括安徽中医学院王乐匐教授、皖南医学院李济仁教授、蚌埠医学院吴锦洪教授)及安徽中医学院中壮年专家项长生、张玉才6人共同主编这套丛书,并决定由我为此丛刊撰写一篇“总序”,以阐论编写这套丛书的多种缘由和重要性。比较突出的是,介绍了新安地区历史上丰盈、充实的多位名医与多种传世名著,论述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分析这套丛书对学术、临床传承方面的重要性。应该说,我们数人在几年内,参考选书、确定版本和在审稿、订正等方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这套丛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荣获华东十省市科技图书一等奖。较为难的是,该书是近数十年来,在地域医学研究中较为早期、有明确类别、渐趋系统的著作,引起全国对地域医学的重视。
    2.我和“孟河医学”的传承关系
    江苏常州市孟河地区,清代中叶迄今,卓有影响的名医比例相当高。所谓孟河医学,主要有四大流派(指费、巢、马、丁四大家)。费姓的代表人物是费伯雄及其孙费绳甫等;巢氏则以巢崇山、巢渭芳二位卓有声誉,马家则以马培之为代表;丁家则以丁甘仁的学术临床影响最大。上述医家的时间跨度,应该是从清代中期迄于晚清、民国时期。孟河丁甘仁先生是我的太老师,他生活于1865.1926年,在百余年前即享誉沪滨,于1916年领衔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多年来培育为数甚多的中医后继人才,他在孟河四大流派中门生、弟子最多。回顾在2007年,常州市中医同仁成立了“孟河医派研究会”,该地的一些负责人到全国各地拜访孟河四大医学流派的后继传承人才。常州李夏亭教授专程来京访谈存活于世的丁甘仁再传弟子们,亲自到中国中医科学院访问了相关的几位老专家。我的业师秦伯未先生是丁甘仁的高足,因此我受到了他们的专访(晤谈并照相)。2010年,李夏亭等主编了(《孟河医派三百年》,由学苑出版社刊行问世。该书注重源流,阐介费、巢、马、丁四大学派的学术临床与传承状况相当全面。在记述丁甘仁这一学派时,对丁氏门人中的诸多名家各以丁氏分支详予记述。书中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秦伯未支”,其中列述秦氏门人与再传弟子共28位之多。在28位中,除对我和秦老其他生徒有专文、图片介绍外,并对我在中医科学院早期、中期招带的研究生,如黄汉儒、王立、郭君双、伊广谦与曹东义五位,也列于“孟河学派”中。这就反映了我和孟河医学流派的关系。
    3.京、沪地域医学对我亦直接相关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上海读书,医学院毕业后分配来京工作。1955年底,有幸参加全国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1956年经先父倡议拜在秦伯未先生门下。上海在近百余年,国内外地来沪执业、定居的中医名家为数甚多,形成学术经验各具特色的“海派”。我的父亲无言先生、业师秦伯未先生都是上海市的名中医。从医学传承的角度分析,我和“海派”中医也算是有一定的传承关系。1955年迄今,我长期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科、教、医工作,而当前正在加强开拓、研究工作的“燕京医派”,我虽然只是缺乏学验特色的普通一员,但也和“燕京医派”研究者有过一些接触。他们希望我对“燕京医派”的名医、名著、有关事迹和医学传承、重要贡献等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我也争取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