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生姜8

 医道无涯 2014-11-16

◎姜茶饮,治痢方

最近天气转凉,有一个看管树林的老农人病倒了。

原来这几天连风带雨,他本来身体都不太好,又出去锄草,忘了披上大衣。这样一下子就肚中冷痛,拉起肚子来,拉到手软脚软,动不了了。

家里人以为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肠道里有热毒,于是又服用了一些凉茶,想不到这对于向来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老人家彻底起不了床了。你想想好汉都敌不过三泡屎,何况这老人家一天拉了七八次。

这时爷孙俩被请到树林里来给这老农人看病。小指月一看这老农人,印象特别深,这老农人脸上的皱纹就像干枯的树皮一样,没什么血色,加上现在拉了好几天肚子,连吸口气都费劲。这该怎么办呢?

穷乡僻野,缺医少药,即使有药方,要跑到镇上去抓药也难啊!这时最考验人了。一个郎中拥有数百种药,那他治起病来自然底气足,而真正考验人的是,你手中没什么趁手的药物,只能够利用现有的微不足道之物。

小指月想了好久,想不出什么招来。但见爷爷似乎早已胸有成竹,对那老农说,你身体年老阳虚,体弱无力,不能按照常规治痢疾的思路来吃药。

虽然说痢无止法,但不是说所有痢疾都要用通泄之药,只有体内热毒败浊留而不去,才给邪以出路,用寒凉通下之药。

但你的身体阳气不足,平时肛门又向下脱垂,不能再受通泄之药了。只能给你用些温中散寒之品,恢复中焦运化,把外围的风冷散开。

老农人久住山林,也懂得些医理常识,但爱好者毕竟是爱好者,容易被病名所惑,不能拨开乌云而见晴天,不能够透过表象看到病理实质。

小指月就想这可怎么治,什么药都不现成。

爷爷看出了小指月的困惑,便唱出民间流传的朗朗上口的生姜谚语:一杯茶,一片姜,驱寒健胃是良方。

于是把生姜切碎,和茶叶拌在一起,泡上一壶可口的姜茶,随意饮之。

小指月发现爷爷这次用姜有点奇怪,居然把姜皮给削了。不解其故地问为何?

爷爷便跟他说,《集验方》上讲,姜茶乃治痢简验方,用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二盏,任意呷着便愈。若是热痢,生姜留皮,若是冷痢,生姜去皮,此中有大妙。原来这个小小的姜茶方,居然是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地方非常简验便廉的食疗方。

那老农人喝完一杯热腾腾的姜茶,说道,好舒服啊!

老先生跟他说,慢点喝,老年人拉肚子后的肠胃虚得很,应该千口一杯饮,慢慢地品。就像你烧柴火一样,小柴枝慢慢地添,火才烧得旺,一下子大柴枝丢下去,火马上就灭了。所以老年人卧病在床,一切言语、行动、饮食都要和缓。老农人听后,点了点头,甚是赞许。

第二天老农人就下床了,又开始干活了。喝完姜茶后,就再也没拉过肚子。

看来拉肚子并不是热毒闭在里面,而是年老体衰,阳气不足,加上天气转凉,风寒客表,寒气循着脾胃所主的四肢传到肚腹去,所以肚腹缺乏阳气,运化不了水谷。这时姜茶一下去,直接暖中土,化水谷。于是泻痢止,肚痛除。

小指月便问,为什么要把姜皮削掉呢?

老先生知道他会这么问,笑笑说,生姜皮善于走外皮,偏辛凉,生姜肉更善于停留在脏腑,辛温能暖中。对老人家冷痢阳虚的身体来说,稍微带点凉的都会加重他的病痛。所以去皮留姜肉,取它暖中散寒以止痢。

小指月感到这中药太神奇了,同样一块姜,怎么姜皮就偏辛凉,姜肉就偏辛温,它们正是阴阳统一在一起啊!于是说道:

姜茶饮,治痢方。

冷痢痛,去皮尝。

肉辛温,皮辛凉。

寒热详,治病良。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窦伦平经验 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屡用生姜治愈急症。

中暑 某男,25岁。因夏日中午在楼顶架设电视天线而突然腹痛剧烈,大汗不止。腹部未扪及包块。系暑热内袭,腹痛剧烈,时欲呕吐,此属中医之“绞肠痧”之类。经用阿托品肌注及针灸治疗未效,急用鲜生姜2两锤碎敷脐,用热水袋外敷。5分钟后腹痛渐止,未用他药而愈。

蜂螫 妻侄在学校暑期补课。一日上午被马蜂螫伤。原来他在上学路上被马蜂螫伤左眼部,一节课下来后,疼痛难忍。用生姜约1两许,锤碎,用纱布包上直接敷在左眼上,命其卧床休息。一觉醒来,其眼已恢复正常,疗效很好。

急腹痛 窦氏回乡下看望兄嫂,那时天气凉,在河里洗澡之人已少。半夜里突然被其嫂喊醒,说侄子突然腹痛不止,急去探视。只见小侄在床上辗转反侧,呻吟不止。急问昨晚吃了什么?答曰未吃什么不净饮食,但临晚因干活出汗去河里洗了一次澡。联想到昨晚洗冷水澡,乃诊之为寒邪内袭致腑气不通。在乡下深夜无办法,就地取材,用生姜2两,大蒜3枚共捣碎(先用猪油在脐及周围涂一层以保护皮肤)敷在脐部,上盖塑料袋加热水袋,约半小时,腹痛好转,至天明大泻一次,未用他药而愈。可见生姜虽平淡之物,其疗效不逊于任何药物。其功一归于通畅,二归于解毒。用之确当,效如桴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