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rnim教授:痴呆的生物标记物

 水共山华 2014-11-16

  

Arnim 教授
痴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重的负担,虽然中国目前的痴呆发病率比北美及西欧国家要低,但每年的新增人数较欧美为多,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呈显著上升趋势。
其实,在临床出现痴呆症状数年之前,神经元及生物标志物便已开始发生变化,如神经元完整性的破坏、淀粉样斑块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等。在此,Arnim 教授主要就脑脊液 Aβ下降和 Tau 蛋白升高的这种生物标记物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和探讨。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 Aβ研究发现,Aβ单聚体没有神经毒性,不与神经元结合;而 Aβ42 寡聚体与神经元可特异性结合,对神经元的毒性最强,同时,Aβ42 稳定性很差,所以也对神经元造成很大的毒性。今后的研究方向将试图通过提高 Aβ42 的稳定性达到治疗目的。
研究还发现,AD 患者的脑脊液呈现 Aβ42 显著下降和 Tau 蛋白显著升高的特征。通过对脑脊液中 Aβ1-42 与 Tau 蛋白的比值,可在早期区分 AD 与对照组。因此,脑脊液诊断现在是德国痴呆新指南的一部分,具体方法是同时测定 Aβ1-42 与总 Tau 蛋白、或 Aβ1-42 与磷酸化 Tau 蛋白。推荐属于 B 级水平,2B 级证据。
Aβ1-42 和 Tau 蛋白还能很好地鉴别 AD 与抑郁症。AD 患者的 Aβ水平显著下降,而抑郁症与对照组较高;AD 患者的 Tau 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抑郁症与对照组较低。但脑脊液 Aβ和 Tau 蛋白对于区分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所导致的痴呆价值有限。由此,德国痴呆指南提出,脑脊液 Aβ和 Tau 蛋白可用于鉴别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痴呆症状,推荐属于 B 级水平,1B 级证据;但对于神经退行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不足以推荐用于临床实践,推荐属于 B 级水平,2B 级证据。

编辑: 唐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