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是写点吧,大家关心的儿病本气篇总结(未完)

 飞龙御天 2014-11-16

名词:横肝

肝脾津液,业已枯竭,肠胃腠理必有积滞,燥热之药,不能健脾,反以横肝

 

发热:疏泄正常

方剂1:四豆饮:黄豆二十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十五粒煎服

辩证1:疏泄正常证状为、发热甚盛(高烧)、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色红粒饱、膝下都有

辩证2:冬令寒冷,冬不闻雷,大气中木气根深,来春小儿疹病发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证

方剂2:黄豆二十粒、黑豆、绿豆、淡豆豉、各十五粒煎服,右脉重按充足者,白饭豆改淡豆豉以调木宣滞。

注意1: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

注意2:白饭豆使用时机右脉不充足者用,饭豆除湿补土,脉不充足者可用,(小便利者,忌用白饭豆动阳食品)

 

发热:疏泄不及

方剂1:巴戟天四豆饮,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至一钱

辩证1: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低烧)、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

辩证2:病人所在地,冬令鸣雷,或冬至起雾,如不到交春而发现于冬至后者,则微阳大泄,易成死候

辩证3以小便短少为要证。右脉微于左脉,或左右两平而虚微不旺,或右尺无脉

注意: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注意1:小便利者,忌用白饭豆动阳食品

知识1:有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炙草或用理中丸为治者,不甚平稳

知识2:木气疏泄,不喜刚燥。虽属阳虚,乃阴中之阳虚,宜避去白术干姜炙草之刚燥伤阴

知识3巴戟天温润不燥,温补肾气,与豆同用,又能调木气之疏泄

知识4:凡见左右脉皆微小者,亦脾肾阳虚,可考虑“桂附地黄丸”

知识5: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党参一钱、黄芪白术、炙草、当归干姜、巴戟天、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

 

发热:出疹

方剂1: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痊愈,预防亦宜服之

 

发热:麻疹:乌梅丸

辩证1:疹子原因与温病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麻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可能咳嗽,可能发烧)

方剂2: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

注意1:疹子忌发表,疹子忌凉药(败脾胃)

注意2: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以动木热而伤肺阴,致热气入肺而成肺痈,或热气入目而成目疾等患

注意3:麻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

注意4:小便利者,忌用白饭豆动阳食品

 

 

 

发热:大头温症-初症

方剂1乌梅二枚白糖一勺极效

辩证1:发热、头肿,脉浮洪者,

知识1:木气无根,上冲。金气不收,故头肿

方剂2:四豆饮、花粉、竹叶、枳实、各五分同煎

辩证2:发热头肿、气粗作喘且喝、脉象紧滞、舌心有黄白厚苔者肺热较实

 

发热:大头温症-中土大败之象(低烧)

辩证:头肿而热微足冷,面色不匀,鼻梁唇环清黄不思饮食,脉沉微或沉按无脉,舌心皆无黄苔。

方剂1:先以猪腰汤补益脾肾。待青黄退后,再按证施治

方剂2:必用古方篇之“肾气丸“乃效

注意:如头上、耳内,发现水泡。此泡不可刺破,肺气收敛自消。如刺破,是将木气疏泄上来的元气消散矣

知识1:舌心如有黄苔,胃家有热,鼻梁、唇环、不现败象。

知识2鼻梁、唇环清黄、如兼舌无黄苔则是败相,胃中阳败,无热之象也。凡温病胃热为顺

 

发热山药扁豆各一钱,绿豆五十粒

辩证:冬春发热,为木气偏于疏泄,金气不能收敛,鼻流清涕

知识:绿豆清肺热以收清涕

 

发热:藿香五分(呕症)至一钱生扁豆一钱至二钱温降胃气

辩证:夏暑发生之时,忽然发热头痛欲呕者

 

发热

方剂1:藿香五分(呕症)至一钱生扁豆一钱至二钱, 加冬瓜自然汁(止喝利尿,或者西瓜汁,或者滑石一钱,代替)

辩证1:夏暑发生之时,忽然发热头痛欲呕者,小便短而泻且口渴

方剂2:藿香五分(呕症)至一钱生扁豆一钱至二钱, 可加生枳实、炒栀皮各三分(去积热)

辩证2:夏暑发生之时,忽然发热头痛欲呕者,舌有干黄苔

 

发热:黄豆汤,治小儿暑天发热欲吐特效。

 

中虚相火不降:冰糖+白糖水 黄豆数十粒补中即效

辩证:手心热,或头身热,脉轻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轻按无力

知识1:小儿脉数,即是中虚

 

内热停食:淡豆豉数十粒以消食

辩证:手心热,或头身热,脉重按比轻按有力。

扩展1:舌有黄胎,口气臭者,停食较重,淡豆豉加重用之

 

发热抽搐:四豆饮--黄豆二十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十五粒煎服(尿长忌饭豆)

知识1:抽搐者,津伤木燥而风动也

知识2:小儿忽然两目上视,亦风木上动

 

小儿急惊风

处方1:四豆饮--黄豆二十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十五粒煎服(尿长忌饭豆)

辩证1:无病忽然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眼歪斜,为急惊。急惊为热,

小儿慢惊风

处方:扁豆、山药各一钱(代白术,甘草),巴戟天、淫羊藿、各五分(代桂枝、附子),当归、白芍各三分以养肝脏,清木热,神曲、厚朴、橘皮各三分,以去滞开胃。

处方2:附子理中地黄--附子理中汤,与六味地黄

处方3:附子理中丸五分,六味地黄丸一钱。益母草一分,神曲二分煎水调服

辩证1:慢惊为寒。

注意1:热不可用凉药,寒不可用热药

注意2地黄汤即肾气丸去桂附。如冬令不闻雷声而又寒冷之地,大气阳足,附子慎用。

知识1黄芪补气当归补血,黄芪只有芍药六分之一,仍是降多升少之法,黄芪性升,当归性散,适与肺收胆降二义相反。故服后肿胀热黄,皆相火被升被散现象。

 

脾虚发热:用山药扁豆各一二钱,如时行温燥病起之时,加黄豆二三十粒,以清温燥便妥

辩证:小儿小便忽然短少,即系脾土湿中气虚,服山药扁豆之脉,必浮虚也。如脉沉实,便非虚证,黄豆亦不可服。脉实发热,必有停食内热

知识1:尿少便泻发热,虽咳嗽不可加降肺药(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

知识2:尿少便泻为中下虚陷,降肺则中下更虚更陷

知识3:喘,则下陷又加上逆中败而亡

知识4:无论何病,小便短大便泻而发热,是为脾虚

 

面红身痒:冰糖糯米粥极效(补阴之法)

原因:冬春之交,小儿面红身痒。冬春之交,阳气发动,小儿中气不足,阳动于下,遂越于外。红与痒皆阳气外越(总的说来是阴不足而虚阳外泄),

方法:宜补中气以回阳气,红自退痒自止。

扩展:面不红身不痒,才可用凉药

 

大便绿色肉桂阿胶即效,或白术阿胶亦妥

辩证1:小儿大便绿色,一日数次,日久不愈,即土败风起。

辩证2:寒证则中沉必较微也

扩展1:大便绿色者,山根如现青色,一面食牛奶面糊,一面食生阿胶一钱自愈

扩展2:如无他病而大便绿色,必大人乳汁不佳。换食罐头牛奶,或麦粉,或大米粉煮稀糊食之,一二日,大便即黄。

知识1:小便短忌阿胶

 

肺金热者而肝木失养(大便绿色):天花粉一钱、生甘草薄荷、五分

辩证:热证脉必沉而不虚

扩展1:炒熟糯米粉或糯米稀粥亦效,糯米补肺阴以平热也,比食药稳妥。

 

阴液不足(阴虚):宜鸭蛋调匀蒸熟拌饭自愈

扩展1:凡六脉或沉或细而现阴虚诸病皆宜

知识1:小儿半夜大便,最泄元气。此阴液不足,不能滋养肝木

 

尿短:中虚土湿,木气下陷,不能疏泄故短,

尿长:里热实,土气燥,木气疏泄,故小便长

 

尿黄:赤者,中虚土湿,木火下陷故赤。木火下陷,中气遂寒

扩展1:湿热病小便短赤为热,然乃虚热,非实热。

扩展2湿热病舌胎淡白,或厚腻,或干黄。湿热伤阴则淡白,湿热聚于胃中,则厚腻。湿热聚久津液灼伤,则干黄。

扩展3用白扁豆黄豆各一把,或单用黄豆而愈,治湿热而用淡味之谷食,妙不可言

扩展4湿热伤损肺胃之阴也。面色青黄阴伤土败也。扁豆除湿健胃黄豆清热益阴。兼而用之,除湿不伤津液,健胃不嫌横燥。

知识1:黄豆善补胆肝胃脾肺肾之津液而不湿脾

 

尿清:木火下陷,故小便清

小便清而多:多食猪肝以润补肝木,肝木补足,疏泄不偏,小便自减。

原因1:小便疏泄多而燥木间接伤肾(耗肾阳,同时耗肾水)

扩展1:阿胶白术土木双补即效

知识1:少阴寒病,小便极短而清如水,乃为下焦无火

知识2:小便赤为实热者,必兼有实热之外证。如烧热不退、舌有干黄苔、口臭、便秘、脉沉实有力也。否则按中虚土湿的湿热处理。

知识3:伤寒小便清为病在表(除开少阴寒症,小便短清),小便赤为病在里,赤亦虚热

 

大小便快失禁了。木热中虚

自创方:生白芍甘草各一钱以清木热,冰糖,白天补中,如在春夏,用黑豆代生白芍。

扩展1:大便泻下不知,小便自下不觉,皆中虚木热

 

停食水泻1:先用淡豆豉五十粒浓煎予服,如不见效,再用平胃散加减,

辩证1:所吐并非原食而是酸臭,精神不惫,此为停食。

知识1:平胃散--苍术、厚朴、栀仁、神曲、麦芽、生甘草白芍当归、各三分煎服。

注意1:小便一利,水泻即止,切莫再服。

停食水泻2--辩证2水泻如连泻不止,腹响肠鸣,必系停食

方剂2:槟榔五分、乌梅一枚

知识1:泻而腹痛。泻后痛减为停食。泻后仍痛为脾虚

 

久泻不食+抽搐:附子理中丸五分,六味地黄丸一钱。益母草一分,神曲二分煎水调服

辩证:面色青黄,此为木虚土败

知识1:一切驱风散风之药,最伤津液伤中气

 

 

停食不泻:神曲、麦芽、各五分以消食,当归、芍药、各五分以润血,白糖五钱以养中

注意1:如不用药,日久必腹胀干烧,血润食消,则经脉通而烧热止,不可用攻破药。

扩展2:如日久积深,非下不可者。腹必胀满,按之觉痛。

方剂2大黄三分、附片一分温下之。

方剂3:加减黄龙汤(阿胶、生地、龟板、鳖甲各二钱,赤芍、丹皮、黄连、各二钱,鸡子黄一枚,生调,分二次服),少少服之自愈

 

脾虚之泻山药、扁豆各二钱,白术五分,干姜三分,炙甘草三分,小便一利,泻即止住

辩证1腹不响肠不鸣,稀粪无水,其色灰黑,一滑即下,不似水泻之射远有屁。泻后倦怠神萎面黄,不速止住,其死甚速,(兼现小便不利

脾虚之泻:理中丸一二钱,煎汤分二服

辩证2:泄又兼吐,原食不消化,中气易亡,最为危险。

注意1:用理中丸是在非山药、扁豆所能挽回的土气的情况下。

注意2:脾虚腹泻,不可横加温补,如可不用干姜,不用为妥

注意3:理中丸证是吃干姜不觉得辣,就是理中丸症。

知识1:先条粪而最后稀溏者(大便先硬后稀),脾土虚寒也,最后稀溏宜补脾土

知识2:泻后仍痛为脾虚。泻后腹痛应服白术三钱、白芍三分、橘皮三分煎服(善后之方),补土舒木为治

 

热泻:方剂1:单用栀仁数分至一钱,方剂2:绿豆汤亦效最好

辩证:食欲精神照常,射远有声。

知识1:大便稀溏,最后有条粪。先稀溏者,热滞也(大便先稀后硬)

 

肝寒泄水:宜肉桂五分,阿胶二钱以温木气

辩证:泻稀粪夹水,粪带绿色,此为肝寒

注意:凡泻服阿胶而愈者,初始症状是小便长

 

停食消食

方剂1:红白糖以建中气

方剂2:扁豆一钱、藿香五分以养胃、降胃亦效。

方剂3:白糖三钱普通茶叶五分----如其嗳酸是食停不化(感觉有酸水要吐出),胃逆生热。可用

方剂3原理:茶叶清热,却不败火。茶与糖同用,亦能运动胃气以消化停食

注意1:用食物烧焦以消食,世称糊药,植物烧焦者最伤脾胃,不用为好

 

大便结燥:菠菜或青菜或红薯+黑豆煎浓汤服以润之,

注意:蓖麻油、生蜂蜜、均败胃忌服。

 

停食腹痛,淡豆豉三五十粒浓煎服以消食

辩证:必口有酸臭之味,或发热或不发热。

扩展1:发热者,加白糖以养中气。

 

虫痛腹痛

1:春夏用乌梅一枚花椒五粒煎服以养虫,其痛自止。

2:秋冬用生白芍甘草各一钱以清木热,其痛自止,

3:使君子肉二枚以下虫,其痛乃止。

辩证:能食而面黄肌瘦,忽痛忽止,下嘴唇内有白点,脉则弦细,或弦洪而大小缓急不定

 

寒痛腹痛

1:附桂地黄丸一钱调服以补阳。

2:艾叶三分煎服以温寒可也。

辩证:寒痛最少,寒痛必肢冷不食,或额心冷不食。

 

水泄腹痛:宜阿胶一二钱,山药二三钱,养木燥收疏泄,泻渴立止

辩证:冬至小寒之间,小儿病水泻,口渴能饮,小便甚长

原因:此木燥伤津,疏泄偏胜,不可用水泻之方,以再伤津液,致生奇变。

注意:培土以御木之法

 

水泄腹痛:阿胶三钱,白术山药各三钱,肉桂五分

辩证:病痢兼泻黄水,一天十次,不渴,脉则左右均弱,似乎无脉,小便或有时利。

原因:风木大动,疏泄偏胜之病,此病不渴,故用肉桂(不渴说明不偏燥)

扩展:冬至小寒之间,宜注意木气,小儿误服温燥肝木之药,木燥克土,多有成鼓胀者

 

咳嗽:冰糖大枣肉各二钱,芍药当归苦杏仁枇杷叶各五分

辩证:无痰干咳,或有痰而脉细沉,左脉比右脉细

原因:左脉必比右细。此肺金枯燥,不能生水以养肝木

扩展:小儿咳嗽,最忌脉细。如脉细者,猪肺煮汤,养肺即愈

 

咳嗽 山药扁豆各一钱,加生阿胶枇杷叶各五分

辩证:无痰干咳,右脉若细,肺伤更重。

扩展:如鼻梁青,咳而泻绿粪者,阿胶与山药并用亦能医治。山药重用

 

咳嗽 山药扁豆各一钱,小枣二枚以补脾肺,半夏杏仁桔梗陈皮各三分,以降肺气即愈

辩证:咳声不干,脉不沉细,此为脾肺之虚。

 

咳嗽:猪腰汤

辩证:小寒前后咳嗽脉微

原因:微阳升动,根本摇泄,小儿中气微弱,当不住大气动摇之力,故阳冲于肺而咳

 

咳嗽:八珍汤,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五分或一钱

辩证:八珍之咳其脉必浮虚,如以上诸咳,用以上诸法治不见效

原因:大补中土以降肺经,资助血液以降胆经,胆经降肺经自降,其咳自止

注意:八珍所治的咳,日重夜轻

 

咳嗽: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各五分,于子时前服下即愈。且不可服麻杏石甘汤,致中寒加病也

辩证1:干咳气紧而喘,脉涩沉有力,半夜交寅,病必加重且烦。此肝胆病热,冲塞肺家

辩证2:有中寒的证据

扩展1 如痰中带水,日轻夜重,脉不沉涩,而沉中两部现弦者,此乃肺燥,宜用麦冬三钱,天花粉、杏仁、桔梗陈皮、半夏、生甘草、各一钱,细辛五分

原因1:肺燥而痰中有水者,金燥则结聚,将水聚于胃间也。气聚故脉弦也

原因2: 这个麦冬汤,痰有清水,咳在下半夜,咳的原因在肺燥

注意1:四逆散和扩展1方,夜重日轻脉涩或弦也

 

咳嗽:处方1:五味子、细辛干姜

辩证1:虚劳咳嗽,如有喉痒,清痰夹水,脉必虚寒(按道理讲,口应该不渴)

辩证2:不分日夜,就枕即咳,此咳之原因在水逆

自辩:此法可视小青龙迷你版,

 

咳嗽:

处方:小青龙

麻黃9  桂枝9、白芍9 炙甘草9 乾薑9、細辛6(2)  法半夏9、五味子9(心脏病手术着,荊芥五錢,防風三錢,浮萍三錢來取代麻黃)

倪证:怕冷、無汗,發燒,咳嗽重,出白痰, 口不渴,身體痛,沒有胃口

自辩:小青龙为内寒、外寒(荣卫双郁)

 

咳嗽:麻杏石甘汤之法变通,麦冬紫菀炙草各二钱

辩证:麻杏石甘汤症相关症状,无痰干咳,或有痰脉沉。

倪证:有汗, 咳嗽不止,痰出黃粘,胃口尚可

自辩:用到石膏,必有内热,阳明经必现燥热。哈气应有热气。

知识1:麻杏石甘汤--麻黃12  杏仁9  炙甘草6  石膏,打碎用棉袋裝,24

知识2:心臟手術的病人,請改用荊芥六錢,防風四錢,浮萍四錢來取代麻黃

 

咳嗽: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

辩证:麻疹愈后,咳嗽困难

 

耳病: 脓清

方剂1:桂附地黄丸五分至一钱

方剂2:韭菜汁(温降胆经,温补木气药)滴耳内,连滴数次亦愈

辩证:流脓,耳心痛 ,脓清为寒(上述2方乃脓之清者),兼现大便不实,面色浮红

扩展1: 耳前后肿项不活动者,桂附地黄丸五分至一钱+益母草一分

扩展2:耳朵痒者,桂附地黄丸五分至一钱+龙井茶一二分(清胆热)

注意1:脓清为寒,浓稠为热。桂附地黄丸与韭菜汁,乃脓之清者

 

耳病: 浓稠者,

方剂1山药、扁豆、各一钱天花粉、生甘草、绿薄荷、各三分,煎服

原理:肺胆胃上逆乃中虚(山药、扁豆症)之故。但用清热为治者,必小儿体气充足,大便三日一次,面无浮红之色,乃可用之

知识1:小儿体气充足,大便三日一次,面无浮红之色,方可清热

 

耳病:耳痛

辩证:睡醒痛减为虚,痛不减为实

方剂1:胆热实也。淡豆豉汤或一味黄豆汤,以清胆热为治

知识1:病睡醒病不减或稍加皆热实,病减皆中虚阳虚(所有病都可以此为佐证)。

知识2:胆热虽实,亦宜用豆类,胆热--上逆中亦虚

 

眼病:

方剂1:黄豆一把养木即愈

辩证1:寻常目珠胀痛。

方剂2:“栀子花“一方多服即效

辩证2:气实热实脉实的热症.

方剂3:归芍地黄丸一钱以养木即愈

辩证3:立夏前后目珠红痛,脉弦不舒,时令的木气衰退之故。

知识1: 小儿眼角肉多,先天不足。

 

眼病:干姜五分炒栀仁五分

辩证1:目珠红痛,凭脉为治。脉轻按盛,重按微,此为中寒心热。此目珠红色,必鲜明而浮。

辩证2:若目珠红色,沉而不浮暗而不鲜,其脉必轻按少重按强,且现滞涩之象,此为湿热之证。

处方2:方用栀仁、金银花、各五分至一钱,薄荷荆芥各五分,木通五分,

说明2:栀花以清热,薄荷荆芥以散滞,木通以去湿,服一剂而脉渐起,涩渐通,薄荷荆芥减半再服

 

疲劳

方剂1桂附地黄丸五分至一钱

方剂2:蒸猪腰(温补)食

辩证1:当小寒、大寒之间,身体倦怠,均宜服,

辅证2:脉必虚浮,或微少模糊

扩展1:大人体虚,亦多此证。蒸猪腰(温补)食亦佳。

 

疝气:

辩证1:睾丸硬连少腹

方剂1:五味子三分,甜苁蓉一钱,清早煎服。日服一次。

注意1:服至数剂,硬处作痒,乃阳气回复,将欲上升,最佳之兆

注意2: 用小茴香治疝,取效一时不能断根。

知识1:小茴温散结气,无治根本之力

知识2:五味子--散结、温补、肾中水火之气,以助肝阳上升,五味子大热,肺病大忌

知识3:甜苁蓉温润肝肾形质

 

疳病:

辩证1:外证,腹大筋青,大便时结时泻,身有虚热,贪食而瘦,面色苍白,夜不安眠,舌有黄白苔。

辩证2:严重者,外证口唇部先发生小水泡,外面坚硬,内部破溃,变为黑色,遂向外面穿孔,同时四周蔓延,不甚疼痛,颜色浮肿,虚脱而死

原因:中阳虚寒,升降无力,湿热滞于上中二焦不能运动,以至木郁生虫之病

方剂:甘草泻心汤加减治之。炙甘草 三钱 干姜二钱 红枣 六枚去核 黄芩 一钱 半夏 二钱 炒黄连 五分

注意:特别注意,当归乌梅亦可加入。此方宜按脉随时加减,不可呆服

 

腹痛虫病:

辩证:时痛时止,或者忽然发热呕吐,有时烦躁,而左脉现洪急不宁之象者,亦为虫病也

方剂1:知柏地黄丸、附桂地黄丸各一钱,花椒五粒,乌梅一枚,煎服,虫即自下

扩展1:服后仍痛,“使君子“五枚下之。

扩展2乌梅花椒治虫病之不足,使君子治虫病之有余。先用乌梅花椒不效,然后使用“使君子“,便稳妥矣

扩展3:下后常食黄豆为妥(善后方法)

扩展4:偏热之地,秋后内热生虫,小儿黄瘦,可食“使君子“三枚,下虫一次,下后常食黄豆为妥

 

腹痛虫病:

辩证:虫病外证,腹痛面黄舌现红点甚则唇之内面出现小白点,脉来大小迟数不均

方剂1花椒五分乌梅二枚,温调木气亦效

方剂2乌梅

知识1:食糖食鸡食蛋鱼面,皆能热肺热肝,也是虫生之原。

腹痛虫病:当下之虫

辩证:如虫病口吐涎水心痛如咬,脉洪大乃为当下之虫证

方剂:甘草二钱、熟白蜜四钱、铅粉(有毒慎用)一钱下之

喉痛:刮痧

辩证:如喉痛而脉沉不细恶寒,呕吐,身体觉胀,四肢觉麻,是为痧闭,应速刮痧。

 

普通感冒:葱头带须一个豆豉三十粒为最轻剂

辩证:感寒者鼻塞、发热、身痛,用葱豉汤(淡豆豉+葱白带须),如脉虚气弱者,豆豉改用黄豆最妥(黄豆+葱白带须)。

说明1:舌有黄苔,无论润燥,均用葱豉汤(淡豆豉+葱白带须)

说明2:外感初时恶寒,后虽单发热,只要鼻塞、身痛、头痛,仍宜用葱豉汤

知识1鼻塞、身痛、头痛,系卫气收敛之病

知识2鼻不塞、单发热而神昏气微,脉象不明,乃属于温病,(黄豆汤就可以了)只用黄豆之养木养中养津平热可也。

 

猩红热:温病之败证,温病中之最虚之病,方剂:四豆饮

知识1:收敛偏盛的感冒,属于伤寒;疏泄偏盛的感冒,是为温病

知识2:如木气强足的疏泄,则发热出汗,皮肉血色并不作猩猩脸面的污红色

知识3:木气疏泄无力而又疏泄的疏泄,面色则作猩猩脸面的污红色,脉微小而急,色红而污,气微神怠,其热按去无根底。猩红热,温病之败证

知识4:白饭豆亦补土气利小便

方剂1:  四豆饮 或者 黄豆60+山药6

辩证1小便短少,是为脾湿。四豆饮去黑豆、绿豆、饭豆,单用黄豆六十粒,加山药二钱,兼现:咳嗽而作嚏、目红含泪、时刻想吐、咽痛、大便泄同时小便不短少,也可能小便短少

方剂2:黄豆60+山药6+巴戟天2克(须右手脉微才可加)

辩证2:如黄豆+山药用后,仍不利,是不只脾湿,且兼肾虚,宜黄豆山药,加巴戟天五分,(温补肾气)

 

 

知识1:疏泄正常之脉,右较左盛;疏泄不及之脉,右较左虚,或右左均微

知识2:咳者,金气被木气冲开也。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

知识3:眼含泪者,木气疏泄也。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

知识4:耳冷者,胆经相火外泄也。

知识5:发热者,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

知识6:昏睡者,木动火逆中气虚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