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与制作】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梦泽赤子 2014-11-16
只有脱离了摸索和模仿,对躺车相关的基本问题认真思考,广泛采集数据,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并反复验证,分析讨论,达成共识用以指导设计制作,才能说躺车开始成熟。这必须依靠有志躺车的同好一起努力。

     这是练内功,躺车要发展离不开这一步。抛砖引玉,我来开个头吧!

中心对称面上的弯曲

      去掉躺车上和自行车通用的东东,就只剩下车架和座椅。按下座椅不表,先说车架。

     我们第一个关心的是够不够结实——会不会坐坏?

     坐下去以后车架会下塌,人起来能恢复,这叫弹性形变。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塌下去起不来了,产生永久形变(塑性形变),却没断裂,就不能说强度不够,而是刚度不足。金属材料做车架,只要刚度够,强度肯定绰绰有余。仅仅结构不破坏,但扭曲得不成样子,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躺车车架的垂直弯曲形变不能超过一定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躺车标准之一,
可惜现在还没有。怎么办?

       一是参考自行车标准。躺车车架和单梁的自行车相似,完全可以借鉴,例如用反向设计求出的车架刚度作为躺车的参考。

       二是根据一般机械设计标准决定,例如座椅负载70kg时,最大挠度小于轴距的1/500,或小于1.5mm。究竟该是多少,还望大家讨论

       跨度对挠度的影响远大于材料和截面积:其它条件相同时,跨度增加26%,挠度就猛一倍,两者是立方关系。

       仅就这点看,两轮低躺的轴距比高躺大,要保持相同挠度,本来就比较长的梁又需要较大的截面,因此车架会比较重。

       事实上车架压塌的情况非常少见,最常见的是撞击使前叉后退使车架拱起,应该予以足够重视: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车架的强度如何,还得经过实际使用的检验,或用模仿实际骑行的方式检测。例如上面说的撞击,《GB 3565-2005自行车安全要求》是这样检测的: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可见也完全适用于躺车车架。而车架/前叉组合落下试验就不一样了: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典型的菱形车架凤凰26轻便车的实测数据是: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以团购躺车为例,估算数据是: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我们做个定性的分析比较:



——————————————————————————————————
                      重心             后仰角         重心升高        前轴升高  
——————————————————————————————————

26轻便车  21.4%轴距           24°            45.3mm           416mm
团购躺车   64  %轴距             63°           430  mm         1040mm

———————————————————————————————————

      撞击的能量来自负荷的势能。                     

     忽略车架自重和轴承摩擦,同样的检测方式,26轻便车的势能为70×0.0453=3.171千克米=31.1焦;团购躺车为70×0.43=30.1千克米=295.8焦,是前者的9.5倍!

      再看冲击力。

      26轻便车前叉滚轮上的重力是70×0.214=14.98(千克 ),团购躺车是70×0.64
=44.8(千克 ),躺车大2.99倍。另一方面,自由落下的高度分别是416mm和1040mm;

      自由落体末速度与高度是平方关系(v^2=2gh),躺车前叉滚轮接触钢砧的瞬时速度是26轻便车的3.08倍,冲量就是3.08×2.99=9.21倍。可以认为两者减速为0的时间一样,躺车在这个试验中的冲击力是26轻便车的9倍以上。

      事实上躺车不可能后仰63°——人都大头朝下了,这显然不符合实际骑行状态。可见这测试全不适合躺车。如果用后仰(前轮上抬)24°或前轴升高400mm代替可能更接近实际

      天津市自行车研究所《自行车车架前叉疲劳试验方法剖析》一文认为,日本JISD9401-84标准中的车架、前叉组合件振动试验方法比我们现行的冲击疲劳试验方法合理,更具科学性: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西德DIN14-7900一84标准是在木障高12.5mm、 木障间距0.597m的滚筒上进
行,天津市自行车研究所用同规格木障铺在路上,由体重为70kg左右的人骑行速度为8.022km/h模拟这项试验。结论是“成车动态试验方法较为合理,模拟了实际骑行的受力状态。但若作为一种疲劳试验方法则强化不够。其振动频率和振幅还有待于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并指出:“其平均应力值与平坦路面1 6km/h速度骑行时的平均应力值接近。……滚筒试验是一种可在室内进行的整车振动试验,目前已有许多国家采用。

如果适当加大振幅(提高木障的高度)或提高振动频率(加快滚筒的转速)是可以研究作为一成车疲劳性能试验方法的。”

      天津市自行车研究所用的是更直接的办法:体重为70kg左右的骑行者,在平坦的柏油路面上以24km/h和16km/h的速度骑行,从120mm高的台阶上慢速骑行做前、后轮跌落试验。

      这对躺车车架测试极具参考价值。

      这些测试是通过贴在车架不同部位的应变片取得数据的;躺车车架的测试同样也应该采用。

      应变片相当便宜,电路也很简单,就看谁开这个头了。这个问题有时间可以专题讨论。

      以上内容都是关于成品车的 ,目前好像对躺车DIY用处不大。

      是的。用碗口粗的管子做车架,想必强度就不成问题了。为什么没人这样干?

      减重是个潜在因素。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弄清车架内部的应力,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去掉冗重,减轻车架。尽管这是个讲究奢华的时代,但简洁依然是工程设计永恒的追求。

      但这不是躺车DIY现阶段的目标。因为依靠经验或凭感觉,选材和结构都倾向大些以求保险,就算选小了也不过刚度稍有不足,并不影响使用,只是骑行感觉不同而已;而躺车现在还根本谈不到像公路车那样考虑车架刚度的区别。


车架刚度的检测


       这是普通自行车用的方法之一,比较简单可行:“ 把车架安装在试验台或类似试验台的夹具上,在中轴附近装置百分表并校零,在中轴两侧挂上法码30kg。这时由于车架变形,中轴处下降△米,中轴处的刚度系数k=30/△  (kg/米)=294/△ (牛/米)”

       躺车没有中轴,曲柄轴也在前端,可以在车架正对骑行人重心下方处加载和测量。注意人体重心位置,最好自己实测一下,一般人的估计差得很多的。刚度系数可借鉴普通自行车。适用于不带减震器的车架。


小结

       ☆车架的刚性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减小跨度(轴距)是提高刚度的有效方式

       ☆重视前管和车梁结合部的强度和刚度

       ☆一些可供参考的检测方法

       ☆重心位置对动态性能(振动特性、冲击及疲劳强度等)有决定性影响

横向弯曲和扭曲        

       作用在自行车上的力除了负载(骑行人和载荷的重量),还有蹬踏力和转向操纵力。

操纵力不大,先不考虑,而蹬踏力对车架的影响不亚于负载。

       蹬踏力的特点

       1变化范围大:重力是恒定的,而蹬踏力是变化的。滑行时腿部不用力,踏板上只有腿的重量;良好路面的平路,时速18公里左右时蹬踏力约12公斤;较差的路面25~30公斤;上坡、顶风或加速时站起来摇车相当于体重(70公斤左右),而瞬时猛踩可高达140公斤!

       2周期性:每踏一周,每侧踏板的蹬踏力变化一次

       3左右交替:两个踏板上的蹬踏力错开180度

       4作用在中心对称面两边,相距270mm左右

       在菱形车架上,这个相当大的力除了直接扭转车架,还使链条把曲柄轴和后轴拉近引起后三角侧向弯曲。如果车架这方面刚度不足,车架就“软”,影响骑行感觉。反复变化的力还会引起车架的疲劳。菱形车架横向刚度远低于纵向刚度,因此有必要测试扭转疲劳强度。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可以看到,在侧视(XY平面)、前视(YZ平面)和顶视(XZ平面)三个平面中都有引起形变的作用力存在。在蹬踏力最大的摇车时,情况更复杂: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在躺车上,蹬踏力和重力是分开的,因此踏板上的作用力比普通自行车要小,并且接近车架的轴向,而轴向是材料的最佳受力方向 ,同时链条的拉力方向又和蹬踏力基本重合,因此躺车车架的受力情况要比普通自行车单纯。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另一方面,躺车的蹬踏力和重力(负载)大小相近,它不是引起扭转,而是产生横向弯曲;而躺车车架多采用单梁形式,其抗弯截面模量是各向同性的,纵向刚度达到要求,向刚度就可得到保证。

      躺车曲柄轴的受力和自行车中轴有很大区别。自行车中轴是车架最重要的结合件,也是主要承力件,又是蹬踏力的受力件,因此它是车架上强度最大的部分:它的厚度是车架管的一倍*。而躺车曲柄轴仅仅承受蹬踏力,双脚(连腿)在踏板-曲柄上的重力不过10公斤左右,又是与蹬踏方向接近垂直,可见曲柄轴处所需向上的支撑力很小,向前的蹬踏力由于有链条拉力的抗衡也不大,螺丝锁紧的套管夹紧力就足以应付就是证明。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在躺车上,蹬踏力在牙盘上和链条拉力是一对反作用力,曲柄轴对车架的作用力基本上是轴向力。可见首管的设计只须考虑侧向的弯曲刚度即可。

      以上只是躺车曲柄轴部分受力分析,实际情况最好通过实测或模拟,拟另行讨论。


    *以28“平车为例:B3F(A3)钢,上管1.1;前管、立管、立叉1.2;下管1.4;平叉1.5;上接头、后接头
1.7;下接头2;中接头(五通)2.7


车闸的影响


       车闸可分两类:V刹、钳刹、吊刹等在车圈制动,碟刹、抱刹、涨刹、倒(脚)刹等在车轴或靠近轴处制动。

       作用在车轮上的制动力相当大。根据自行车安全标准的要求,时速25公里时制动距离不得大于7米;由此可计算出制动力F。

       设人与车质量m=85kg,制动距离7m,初速v=25km/h=6.94m/s,S=7m;由v^2=2aS可求得a=3.44m/s^2;制动力F=ma=85×3.44=292.4N≈30Kgf。

       制动力由两个车轮分担,每轮约15公斤。26“车轮半径32cm,车圈半径28cm,碟碟片平均半径8cm,在车圈处制动力为15×32/38≈17公斤,在碟片处为15×32/8=60公斤。

      圈闸的制动力平均作用在后叉两边,每边仅8.5公斤;而碟刹的60公斤制动力都集中在边。另一方面,后叉是本来是按弯矩向轮轴方向减小设计的,碟刹座正处于承载小弯矩的位置,这是相当不利的。下图中间表示后叉本来的弯矩分布,叉腿强度就是按此设计的,可见圈闸制动力产生的弯矩远远低于该处的设计弯矩,而碟刹恰恰相反: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事实上已经有碟刹导致后叉断裂的例子,必须引起注意: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建议将碟刹座同时和平叉
立叉都连接固定。



颠簸和减震
      
重心位置影响路面不平引起的颠簸

      因为前后轮是相继通过障碍的,前轮的跳动是以后轮为轴的转动,所以车架不同位置跳动量也不同。在前轮正上方,跳动量等于障碍的大小;在后轮正上方就变为前后晃,不是上下跳了。

      仍以前述两车为例:

  车型          重心位置            
26轻便车       78.6%   
团购躺车        36  %    

       设前轮遇到100mm障碍,26轻便车鞍座处跳动约100-79=21mm,而团购躺车座椅跳动达100-36=64mm。而障碍在后轮时,跳动分别为79mm和36mm。可见坐式自行车只需后轮减震就能有效减少颠簸,但躺车的颠簸主要来自前轮,后轮跳动小于坐式,其减震作用也相对较小,所以躺车的颠簸比坐式车厉害。

       鞍座和座椅处的弹性是影响颠簸程度的主要因素。弹性应该多大,却没有相关资料,能通过其他途径寻找。

       实测一款后轮减震折叠车,鞍座加68kg(150磅)时降低39mm(约1.5吋),即100磅/吋。

       这是鞍座处的弹性,应换算为后叉的弹性。该车后轮上抬量为1.9吋(48mm),重心在80%,后轮负荷0.8×150=120磅,故后叉弹性是63.2磅/吋;

        用逆向设计法,该车减震器为1,500磅/吋,减震叉长384mm,减震器距转轴82mm,臂长比4.68。由杠杆原理可知,后轴处的行程是减震器的4.68倍,而压力却是减震器的1/4.68,即弹性是减震器的1/4.68^2=1/21.9,约68.5磅/吋。不同途径得到的的数据仅差8.4%,相当接近。

       另外根据一种悬臂式鞍座的资料,也是每100磅下压1吋;可见座椅处的弹性取100磅/吋是合适的,可以作为减震器选择的参考。

减震器的选择   

      前面说过,在杠杆系统不同位置处的弹性系数与该点到支点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决定了座椅处的弹性系数,就可以根据座椅在前后轴间的位置,分别求出前、后轴的等效弹性系数。例如重心在轴距36%处的躺车,按座椅处等效弹性系数100磅/吋计算如下: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前叉即可按41磅/吋选用。后轮是摆式减震,可以根据减震器的弹性系数决定臂长

比,也可以根据臂长比选择减震器。例如减震器选500磅/吋,500/13=38.5,√38.5=6.2,此即臂长比。


       如果减震器轴线与其力臂有夹角θ,实际的减震磅数就要乘sinθ。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减震器磅数越大,接头到转轴的距离就越小,该处应力也越大,因此减震器磅数宜小。小的臂长对结构和强度都有利,但摆臂式受制于车轮尺寸,而后三角形式则不受限制。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躺车减震前轮的作用约占3/4,而且普通自行车后轮减震系统比躺车的要求硬5倍,可见躺车减震的设计原则和普通自行车大相径庭。

一般结构与受力

       三躺车架通常由十字交叉的纵梁和前桥组成。纵梁除了受到和前面的两轮躺车车架相似的力,还有前桥施加的力。

      纵梁和前桥结合处的受力情况十分复杂,作用力也相当大,不同的结构形式在这方面有很大区别: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前桥

      前桥包括前轴(横梁)、转向节(羊角、指轴)和主销等。对前桥的要求是:

      1强度足够

      2保证前轮定位准确,刚性好

      3转向系统摩擦力小,耐磨

      4重量轻

      前桥两端的主销有不同结构,最常见的是用自行车碗组的拳形和关节轴承的叉形。小橘的这个帖子介绍得非常详细:http://www2./bbs/thread-42922-1-31.html

前轴

      前轴用得最多的是圆管,但承弯性不及工字梁和方管。前轴弯矩由前轴载荷、轮距和与纵梁的结合方式决定,安全系数取静载荷的5~7倍,垂直方向是水平方向的2.5~3倍。

      前轴承受的负荷有垂直平面内的弯矩(侧滑时加大):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水平面内遇障碍和紧急制动时有水平弯矩以及制动时的扭矩。前轮受到冲击,前桥就会对纵梁在水平面形成相当大的扭矩;而两个前轮很少会同时遇到障碍,所以前桥会经常摆动,在与纵梁结合处形成相当大的交变应力: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紧急制动时,垂直负荷加大(称为重量转移),水平弯矩达到最大,并伴随巨大的扭

矩,最严重的情况。重量转移和重心高度成正比,和重心到后轮的距离成反比。

      当车身倾斜和曲线运动时会产生侧滑,此时横向力最大;而制动扭矩在拳部最大

      前轴的允许负荷应比实际有效静载荷大2倍以上。

      以一辆三躺为例,看看这些力的大小。数据如下:前轮2×20",后轮26",轴距100cm,轮距78cm,载荷70kg,自重20kg,重心高45cm,距后轴60cm。

      垂直负荷:总重20+70=90,前桥静载荷G=90×60/100=54,重量转移系数m:

      m=φh/b+1

      式中,φ-车轮与地面附着系数,取0.7;h-重心高;b-重心至后轴距;

       故m=0.7×45/60+1=1.525,前轴垂直载荷为:1/2mG=0.5×54×1.525=41.18,不平路面载荷系数δ取2.5,则实际有效载荷为41.18×2.5=103,允许载荷2×103=206(kg)。

       水平面内,前轮制动力为X=1/2mGφ=41.18×0.7=28.8,该力形成水平弯矩。

       制动力在拳部扭矩最大:M=Xr=28.8×0.25=72(kgm),r-滚动轮半径。

       以上数据可供设计参考。

转向节  

      为了减小前轮轴(转向节指轴)的应力,应尽量减小转臂,主销中心线要尽量靠近车轮中心线,和前轮轮毂内侧轴承较近。指轴直径应按侧滑负荷选择。

      依前例,侧滑弯矩M=G/2×[(φr-C)(1+2φh/B)],式中,G 前桥静载荷,54;φ-横向附着系数,取1;r 滚动半径,250;C 车轮中心至内侧轴承距离,35;h-重心高,450;B 轮距,780。 有M=12500;指轴根部应力σ=M/W。选45#钢σ=61,12500/61=205,则直径d=12.7mm;A3或B3钢σ=47,则直径d=14mm。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车架结构的影响

       紧急制动时水平面内的力对前轴形成弯矩,不同结构的车架上弯矩不同。单纵梁十字形车架力臂最长,弯矩最大;双纵梁形式较小;框架式座椅焊在前轴上的形式最优: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侧滑时的横向力使座椅相对车架移动,在单纵梁上形成扭矩,也是另两种车架较合理: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前轮定位     

     讨论前轮定位,首先要明白三轮躺车和两轮躺车在平衡方面的根本区别。

      两轮躺车和自行车一样,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平衡,要避免倾倒就一定要向倾斜方向转向,它们是分不开的;在结构上这是靠转向轴的后倾形成正伸距来保证的。

      三轮躺车是静平衡的,并不需要用转向来保持平衡,主销的倾角要由其他因素决定。



主销后倾

      转向轮在受到干扰偏离原来的方向,正伸距能产生恢复力矩,负伸距则会加速偏离。正伸距可取40~50mm。得到正伸距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主销后倾: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主销内倾

       由于结构上的原因,转向轴无法与前轮中心重合,转臂较大,指轴的力臂和弯矩也大。主销内倾使转向轴与地面的交点向前轮着地点靠近,减小了转臂: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主销内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转向时重心会升高,因此能得到回正力,增加了方向稳定性。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前轮内/外倾

       从上图可见,前轮外倾能进一步减小转臂和指轴的弯矩,但也使前轮以轮轴延长线与地面交点为圆心转向,必须用前束校正,造成轮胎的不均衡磨损,同时又减小了轮距,因此必要性不大。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残疾人竞赛和运动的轮椅因为既不能妨碍双臂活动,又要以宽轮距获得高稳定性,所以下
宽上窄,有很大的内倾;对三轮躺车并无必要,它既使指轴的弯矩加大,又减小了车体有效空间:

关于躺车车架的思考

       所以三轮躺车除了主销后倾,前轮相互平行即可。四边形独立悬挂系统不在此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