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华文明看“治理”之道

 3gzylon 2014-11-17

2014-11-17 09:22 来源:北京日报  我有话说

  作者: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刘晨光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胡鞍钢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7世纪的英国政治思想家詹姆士·哈林顿,曾写过一本被喻为“假语真言”、影射现实的书《大洋国》,力主当时英国政府推行政制改革。对此,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评论道:“他只是在误认了自由的真面目之后才去寻找自由的;虽然拜占庭的海岸就在他的眼前,他却建造起卡尔西敦。”(《论法的精神》)读罢胡鞍钢先生等著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书,却不由让人想起被黑格尔改造了的希腊俗谚:“这里有蔷薇,就在这里跳舞罢。”

  用心理解、如实阐发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的理论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包括“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构成的两部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书是致力于用心理解和如实阐发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理论创新的力作。书中明确指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中国国家制度现代化。它包括“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两方面,有立有破。至于“破”和“立”的关系,他的看法是,“立字当头,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破为了立”。所谓“立”,其实就是建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谓“破”,也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各种弊端;而“立”与“破”的统一,就是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走向成熟与定型,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无疑,这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正是因此,全书是以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制度建设之路,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分析来总结规律、辨明方向,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书中还从政府与市场、国有与民营、中央与地方三大关系入手,具体论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之路的演进过程、形成原因与基本规律,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看普遍,显示了中国道路具有内生发展与自主创新的特性,而“两只手”并用、“两条腿”并行、“两个积极性”一起发挥作用所形成的“一体多元”的动态均衡机制,充分说明了中国道路具有巨大的实效性与优越性。

[责任编辑:蒋正翔]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