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治疗

 水共山华 2014-11-17

双相躁狂是双相障碍的一种发作形式。通常表现为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并伴有精力和行为的变化,常反复发作,但通过正确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恢复健康。

一、双相躁狂急性期的治疗

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目标为:迅速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迅速缓解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同时应避免诱发转相,考虑恢复患者正常功能。治疗方案应尽可能做到快速、有效、安全、合理、简便。目前治疗躁狂发作的药物主要有心境稳定剂和第 2 代抗精神病药。

世界生物精神病学会联盟(WFSBP)指南推荐以下治疗方案:(1)轻中度急性双相躁狂:一线治疗:锂盐、丙戊酸盐、第 2 代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有限资料);二线治疗:心境稳定剂联用或心境稳定和第 2 代抗精神病药联用,或更换心境稳定剂;必要时以苯二氮卓类和(或)低效价抗精神病药作为辅助治疗。(2)严重双相躁狂:一线治疗: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有限资料);二线治疗:联用 2 种心境稳定剂(宜考虑抗抽搐剂 + 锂盐);三线治疗:电抽搐疗法、必要时以苯二氮革类和(或)第 2 代抗精神病药和(或)高效价抗精神病药(需有注射剂型)作为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药物(批准时间)有:锂盐(1970 年)、氯丙嗪(1973 年)、双丙戊酸钠(1994 年)、奥氮平(2000 年)、利培酮(2003 年)、奎硫平(2004 年)、齐拉西酮(2004 年)、阿立呱唑(2004 年)、阿塞那平(2009 年)。基于安全性原因,宜优先考虑使用第 2 代抗精神病药,而后考虑使用第 1 代抗精神病药。

二、双相躁狂维持期的治疗

维持治疗期治疗目的在于预防疾病复发,维持患者良好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已确诊的双相障碍患者,在第 2 次发作(不论躁狂还是抑郁)缓解后即应给予维持治疗。在维持治疗期,可以在密切观察下对原治疗措施进行适当调整。

药物治疗方案:FDA 批准用于双相障碍维持治疗的药物(批准时间)有:锂盐(1974 年)、拉莫三嗪(2003 年)、奥氮平(2004 年)、阿立呱唑(2005 年)、奎硫平(2008 年)、利培酮微球长效针剂(2009 年)、齐拉西酮(2009 年)。在充分考虑疗效和副反应的基础上,如果患者对急性期治疗药物反应良好,应当继续使用。独立的 1 次躁狂症发作,其治疗期应持续>6 个月。对于不依从治疗且难于驾驭的患者,可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既往多次发作者,可考虑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 2~3 个循环的间歇期或 2~3 年后,再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在停药期间,如有任何复发迹象应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应进行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去除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并施以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能有效地提高预防复发的效果。若在过去的 2 年中,每年均有>1 次的发作,主张长期预防性治疗。

药物维持治疗并不能完全防止双相障碍病情复发。因此,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复发的早期表现以便自行监控、及时复诊就显得格外重要。须重视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争取获得家人的支持。患者可能不依从药物治疗,抱怨药物“治疗过度”,认为自己不如以前灵活,失去创造性。医生应向他们解释创造性减退的情况很少发生,而且药物治疗总体上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参与人际、学习、职业和闲暇活动的机会。应建议患者避免应用兴奋剂和酒精,注意作息制度。医生须了解患者的职业特点,弹性掌握用药剂量。

三、双相躁狂转诊的相关问题

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并不少见,但多数症状复杂而且不典型,患者主诉经常是:乏力、失眠、躯体不适或疼痛、烦躁等;通常不会主诉自己精力旺盛、活动过多及睡眠需要减少,患者和家属把这种状态当作“正常”。综合性医院的医生常根据患者的表现给以诸如“失眠”、“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等症状和状态诊断,患者也似乎比较愿意接受这样的诊断名称。然而这种模糊和不确定的症状诊断很难对双相躁狂发作患者进行准确评估,无法实施对双相障碍的正确治疗,很可能导致对双相障碍患者倾向使用安眠药和抗抑郁药治疗。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使用或合用抗抑郁药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医生对主诉烦躁、抑郁、焦虑的患者应当询问和观察是否有兴奋、激惹、心境高涨状况,如若不能确定可以请精神专科医生会诊。

下列情况患者可以在门诊治疗:病情许可且能依从治疗,或有可靠监护人能保证治疗顺利实施者;经住院治疗已完全缓解>1 个月的患者;已处于维持治疗阶段的患者。有下列情况者应转往精神专科医院治疗:急性期重症患者.有拒食、自伤或自杀或有伤人倾向,依从性不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骚扰社会和家庭,缺乏有效监护人,伴有明显精神病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而需进行电抽搐治疗,物质依赖及酒依赖需同时治疗者。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应当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或转精神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编辑: 雨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