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书法作品上的用印

 虚园文馆 2014-11-17

浅论书法作品上的用印

一、

    一篇书法作品上的印章分为引首章(印)、腰章(印)和压角章(印)。引首章亦称为闲章,一般为椭圆形或长方形,印章的文字内容可以与书法或画作的内容相呼应,也可以是斋、堂、馆字号,也可以是名言警句、风花雪夜之类的雅句,也可以是动物之类的肖形。在印章里统称它为盖帽章、拦边章、起首章或闲章。其实闲章不闲,它一是做补空之用,二是与压角印成对角呼应之势时以完成对称点睛之美。引首印在字数多的作品中,盖印的位置不能高于整篇作品的第一个字,也不能低于第二个字。在横幅榜书的少字作品中,引首印最好在第一个字的中间位置或靠下一点但不能高出文字,引首印只可以盖一个而不能是二个或多个。

    有些书画家不太了解这些书画上从古传承下来的印章使用章法,我就经常看到有些书画家把方型的印章或姓、名章盖在引首印的位置上。有些书画家喜欢独出心裁,在引首印的文字内容上刻上诸如:死猪不怕开水烫、专打瘸子那条好腿、无门无派无法无天等等不雅的文字内容,这样的印章盖在登大雅之堂的书画作品上岂不是不论不类了吗。

二、

    腰章在一般书法作品中不常见,只有在长篇大论的书法作品中才见有盖在整篇书法的行、字句中间的,腰章要比引首章和压角章小一些,它的作用是连接引首印和压角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腰章也不可多盖或乱盖一气,有些书家多盖章一是显摆自己印章多,二是显示自己比别的书家高一等,最主要的是印章多了就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古人传承至今的作品上印章多,是因为历代收藏家收藏时盖的藏画(书)印章,以显示在某一阶段自己拥有或收藏过这件作品,今天的您总不能是多盖章以示自己收藏过自己吧。田蕴章先生在《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的网络讲座中就批评过美院的王镛先生,说他在一篇书法作品上盖十几个章的问题,田蕴章先生说:“王镛先生这叫侉老婆爱颜色”。

三、

    压角章一般为姓名章,多用于一幅作品的左下角。盖在左下角,表示压角、镇边、不漂浮的意思。与起首印遥相呼应,起着适当平衡作用。压角印的位置不能低于整篇作品的最后一个字,在横幅榜书的少字作品中不能低于最后一字最下面的笔画。压角章有盖一枚的,也有盖两枚的但多为两枚印章,小幅作品或斗方可以盖一枚章。盖一枚印章时是作者自己的全名,盖两枚印章时上面的印章为姓氏,如赵氏、李氏等,下面的印章为名字,也有上面的为斋馆名或籍贯的,下面的为全名印章。盖两枚印章时,下面的印章要比上面的稍大一点或同等大小,不可上大下小,上大下小一是不协调美观另外也违背审美感觉,会给人以为是小时候得过大脑炎或脑积水那。上下盖章时,距离不可过近也不可过远,过近从远处看像一个长方章,过远则有姓与名分家另过的感觉,就好像练武的二把刀一样,整套路连贯不上,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耍把式。两个印章最好的距离是间隔半个章至一个章的空挡,最多不超过一个半章的空挡。压角印不论上面的一枚是姓氏还是斋馆号,必须是白文印(阴文印),下面的姓名章因为要给人作者是个稳重规矩的人的感觉,必须是朱文印(阳文印)。压脚印的篆刻风格最好要相近,用汉印风格就两枚都用汉印风格,用秦小篆就都用秦小篆,文字的朝代不可乱搭配。姓名压角章因为是个严肃的事也不可用一枚朱白相间文替代。

    我在2009年的国展看到一位苏州的书协理事写的几千字的小楷佛经非常工整,我是赞不绝口,但当我看到最后发现他的名章是左右朱白文的印章时,觉得太不严肃了。我还曾经看到过北京一个著名的书法、绘画、篆刻大家给上海的一个90多岁的老画家刻的一对压角印,上面的印章用的是类似甲骨文或金文的文字,印边用的是封泥形式,(注:封泥是皇家酒坛泥盖上印的封记,相当于后来的火漆或现在法院封条上的大印)。下面的印章用的是汉印文字和风格。这就形成了上印为甲古文,下印为方汉篆,这样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其实有些人可能认为把盖章的问题说的这么繁琐有点严重了,其实不然,明清以后的书画作品非常注重印章,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可以使作者名留千古,是很重要的。一个书画家在书画作品上费了很多心血认真创作出来了大作,但印章却是随便一盖,会给人看成书画家兢兢业业但不注意小节,由小节处的不严谨又会造成别人认为书画家缺乏某一方面知识的错觉,由于有了这种错觉在别人的内心深处会有不说出口的认为书画家肤浅浮躁的感觉,以至于影响了画作、影响了名誉、影响了收入。

    不知道11-14世纪的殷墟甲骨时有没有封泥,据我所知现在可以考证的封泥最早出土于秦代墓,后来在马王堆汉墓里也有出土。可能殷墟的先人们提前知道了使用印章,才有“甲骨封泥”的形式流传至今吧,也可能是现代人的这种艺术结合属于一种艺术创新还需要我继续学习。对于这种压角印的使用我善意的提出来过,但名家回复说这叫各有所好。好就好去吧,我全当是看了一场现代版名家表演的关公战秦琼的大戏吧。我虽治印几十年但还是学识有限,以上用印仅为个人浅见,还望方家海涵。(南城铁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