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军如何能够成功偷袭刘公岛

 aj6688 2014-11-18

日军如何能够成功偷袭刘公岛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的战役就是刘公岛保卫战。日军在完全占领刘公岛周边的炮台后,就利用中国人提供的巨炮,与港内的北洋海军进行炮战。北洋海军的军舰只能充当水上炮台使用,并没有出港作战。日军居高临下又有海上军舰配合,形势对北洋海军极为不利,由于北洋海军英勇作战,战事进入胶着状态。日军多次正面进攻都没有奏效。

北洋海军虽然有多艘鱼雷艇,但没有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打击日军。所有的军舰都龟缩在刘公岛港内,这是李鸿章“避战保船”策略的具体提现。这种指导思想必定打败仗。

日军在正面进攻没有奏效的情况下,改用偷袭的战术,派鱼雷艇在夜间潜入刘公岛港内,向北洋海军军舰发射鱼雷。在战争进入胶着状态,这样的非常时期,日军能够偷袭成功,应该说是个奇迹。因为即使是白天要进入刘公岛码头也是不容易的。

刘公岛码头北洋海军军舰停泊区域,由于刘公岛的遮挡,从海上是看不到北洋海军军舰的。刘公岛码头有东西两个出口,西边出口较小,东边出口虽然较大,中间横亘着日岛。为了保证码头的安全,在东西两个出口都设有阻拦铁索。在东边出口靠近陆地的位置,留有可以供军舰进出的通道。北洋海军军舰进出港口时在通道两侧安装浮标,防止军舰撞到铁索或礁石。所以,进出刘公岛码头是有风险的。

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海军先是回到旅顺,那里有可供修军舰的船坞。在军舰还没有完全修好的情况下,因为日军就要进攻旅顺了,北洋海军放弃旅顺,舰队驶向刘公岛。

在进入刘公岛时,定远在前,镇远在后,依次进入码头。由于通道地方所设的浮标铁链太长,定远正常进入港内时产生的海浪,把浮标推离原有的位置,尽管镇远是贴着浮标的里面航行,但却撞上礁石。镇远舰体严重受伤,海水涌入船舱,经过紧急抢险,才避免了沉船的悲剧。但镇远完全丧失出海作战的能力。战事极为紧张的时刻,镇远意外事故,管带林泰曾引咎自杀。大战在即北洋海军损失了一员战将和一艘主力战舰。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是如何成功偷袭刘公岛。战争的胶着状态,双方谁也不能睡大觉。即使再笨的指挥官也不会放松对敌人的监视,日军怎么会从通道处进入码头偷袭成功?难道没有人在这里站岗放哨吗?

日军在1895年2月5日天亮前,有10艘鱼雷艇进入刘公岛码头水域,向北洋海军军舰发射多发鱼雷,定远舰就是这次偷袭中被鱼雷击中,随时将沉入海底。定远在紧急情况下驶向刘公岛浅滩抢滩成功,避免了沉入海底。这样还可以充当水上炮台使用,仍可以参入战斗。

问题是5日的偷袭前,3日日军已经进行过一次偷袭。也就是说,5日的偷袭实际上等于是在有预警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什么原因使日军的偷袭能够成功?已经被偷袭过一次的刘公岛,难道会放松警惕吗?这根本不合乎常理。但日军的偷袭却成功了。这其中必定有其诡异之处。

国内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应该说著作汗牛充栋,但没有人注意这个细节。清在整个战争过程没有留下照片,文字资料也十分有限。至于由参战军人亲自撰写的资料几乎没有。甲午战争研究权威戚其章,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调查研究,那时甲午战争已经过去近60年。关于日军如何能够偷袭成功,国内找不到资料。尽管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各大媒体连篇累牍“甲午策划”,都是图片加文章的描述,慷慨激昂,却千篇一律。根本没有实质性进展。

笔者只能根据常识进行推测:日军10艘鱼雷艇能够进入刘公岛,其目标非常大,只要有站岗放哨的士兵,不可能不发现敌情。再说鱼雷艇开动过程中必定有相当的噪音,即使在夜间看不见,也能听见。难道站岗放哨的士兵谁大觉了吗?其实,这样重要的地方,不可能只有一两位士兵站岗。

到底是什么原因日军可以瞒过北洋海军的岗哨,无非两种可能。一,由于连日苦战,人困马乏,岗哨注意力不集中。会出现瞬间打盹的时候,被日军摸掉岗哨。二,日军用重金收买了值班的军官,岗哨因此失去作用。清是一个高度腐败的社会,军队也是腐败的军队。发生这种事完全可能。当时许多人对胜利无望,急于寻找活路。更有许多人准备投降。当这种思潮弥漫刘公岛,什么事都会发生。

当北洋海军鱼雷艇队从港内冲出来时,日军相当紧张,以为是来与他们拼命的。没有想到的是鱼雷艇队做了左转弯,向烟台方向逃窜。接下来鱼雷艇队遭到来自北洋海军和日军两方面的炮火打击,中日两国的军队步调如此一致,可谓天下奇观,这是战争中极其罕见的现象。结果,除个别鱼雷艇逃脱外,大部分被击沉或被日军俘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