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尺幅兴波寓真意

 sanmin 2014-11-18

——简评吴鲁言新作

 

桂维诚

 

    吴鲁言的小小说创作渐入佳境,因为她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汲取来自周遭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她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以此作为创作的发端。

    小说的故事需要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并非凭空臆造。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并进行了巧妙的组织,读者会觉得这些故事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吴鲁言的小小说通过发挥想象来构思故事,绝不是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瞎编乱造,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为构成作品情节的基础,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表达主题、展示人物性格的事件,经过提炼、加工、改造,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这种情节典型化的过程,是符合小说构思的基本原则的。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认为,文学的力量不是来自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来自鲜血淋漓的批判,而是来自一种对生命处境的真实体会,来自作家对人类饱含同情的理解。好的文学,总是力图在“生活世界”和“人心世界”这两个场域里用力,以对人类存在境遇的了解,对人类生命的同情为旨归。文学的正大一途,应该事关生活、通向人心。

     现实远比小说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精彩。吴鲁言作为一位业余作家,她的创作构思源自生活,她的思考贴近民生,小说中的一个个人物呼之欲出,一件件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她的作品是“接地气”的,给人绝无“隔”的感觉,她把自己热爱的写作化为一种依附大地的美的形式。她一路走来的无疑是文学创作的正途。

    在《画》的结尾,那个陈亦饰小朋友一语道破天机:“爷爷,您不盖章,这画不值钱。”高雅的艺术一旦蒙上了铜臭,污染的不仅是艺术本身,更是人们的心灵,特别是下一代的心灵。这个主题在叙述中不动声色地凸显出来,给习以为常的大人们击一猛掌!《三个鸡蛋》的故事,不只是一段丑陋的邻里纠葛的展示,更引发人们对那种歧视社会底层贫困人群的思维定势进行一番深刻审视。《文化》和《我们》如同两幅漫画,以反讽的笔法真实观照生活中的一些怪现象,试图走进人物的心灵,揭示当下许多被物质化的可笑复可悲的灵魂。而《优雅地活着》则对人物不吝赞美之词,彰显出一位女性作者倡导的一种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价值观。

微型小说可以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个瞬间之中,捕捉到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个新鲜的发现、一个深刻的思考、一种智慧、一种美或者一种丑。吴鲁言的小小说已初具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这三个要素。尺幅兴波,富于变化,读来引人入胜。

    小小说最讲求行文中的省略,结构上的空白,意在让读者依据自身经验参与文本创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作品价值。“空白”在微型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情韵,在行文中巧用空白省略之术,以最简洁的笔墨唤起读者最丰赡的想象,诱导读者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造。吴鲁言的描写语言简约朴实,但有的地方写得有些“满”,留白不够。可以借鉴西方现代派手法,尝试一些情绪化描写,改变那种注重性格刻画的传统写法,避免明晰性。让情绪气氛笼罩全篇,有意识地作一些深层意识的剖析和细微感觉的刻画,营造一种朦胧而又深刻的意境。这样写出来的人物似乎如缥缈的影子,往往只用“他”或“她”等代词称呼,其实反映的就是生活中的平常人。吴鲁言在《我们》中对此已做了一些可喜的探索,试图使人物趋于类型化,但行文尚欠“空灵”。
    要收获果实,就得辛勤耕种。持之以恒,坚持一个目标,就会有成功的希望。不克服惰性,无所事事地坐在沙发上或懒于思考地奔忙着,就不会产生创作的灵感。勤写勤练勤修改;写累了,就枕着书本打个盹;没了灵感,就迈开双腿去生活中寻找。相信勤奋如斯的吴鲁言,今后一定能博采众长,不拘一格,不断提高语言功力,力求在富有“动势”的瞬间生活中,表现丰富的人生场景,表达耐人寻味的思想旨归,继续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1549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