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创作技巧之一

 莱阳好人 2012-08-11
小小说创作技巧之一

一、小故事,大主题

                                  小小说   

    这个季节的风就是大,这不,昨天刚着了点凉风,今天就得了伤风感冒,只好在家休息。

    外面的寒风还在不停地刮,我正舒舒服服地躺着看电视。“咚、咚、咚”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传来,“是谁会在这样的大风天来呢?”我琢磨着,打开门。“呼——”,一阵寒风卷着尘土闯进屋里。我顿时打了个寒噤,仔细一看,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友老张。

   一身俭朴的工作服单得不能抵挡寒风,已经冻得浑身颤抖了。“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我一面说着,一面赶紧把他让进屋,他哈着腰,“王处长,好久不见了,听说您病了,我来看看您”。说着,他放下了手中提的两大兜水果和其它补品。 

     我不禁又打了一个寒噤,不高兴地说:“这是干什么?咱们都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你还来这一套!待会儿都给我拎回去!还有,别叫我王处长,还是叫我的小名……”“使不得,使不得……这只是一点小意思,现在社会上刮的是这股风嘛!”他赶忙说。“您现在可是招生办的处长了,可我呢,也没什么出息,到现在还是个车工——我只希望我儿子别像我这样,他只要上个好学校,以后——”他咽了口唾沫,下决心似的继续说:“所以,我儿子上学校的事,还得您多帮忙啊!”我忽然觉得一阵寒风呼啸而来,尘土四处飞扬。

   风怎么这么大!”我抱怨着去关窗。“是啊,这么大的风,真没办法。”他停了一下,又说:“那我儿子上学的事,您多费心了。”说着,他恭恭敬敬地站起来要走,可东西却怎么也不肯拿走。送走了老张,可能又着了点风,我觉得头好像更沉了,赶紧吃了点药。

    我躺在床上想着老张的事。电视机里的摇滚歌手正用沙哑的嗓子喊着:“昨天刮的是人情风,今天又是送礼风,明天——风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停——”

    这时,又一阵敲门声传来。开门一看,原来是银行的李行长,只见他一身笔挺的西装,风风火火地走进来,手里也提着一大兜礼品,他大声地说:“老王!你们申请的那笔贷款批了!”我正要谢他,他却又说:“还有我儿子上学的事,你可得帮帮忙啊!”看到我愕然的样子,他接着说;“你不要怕,现在风行的不就是这……以后咱们还要多多合作呢!哈哈……”李行长走了,我觉得感冒更重了,药也好像失了效。

    外面的风还在不停地刮,我揉着发晕的脑袋,心想:“明天,我一定要去开点好药,好好地治一治这伤风感冒,——好好地杀一杀这股风。”

 

二、小冲突,大起伏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

   首先,可根据内容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抑扬生姿

    就拿抑扬之法来说,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姿态万千。

   例如,鲁迅先生的《范爱农》一文就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通过他听到徐锡麟和秋瑾女士被害的消息,“以一种钝滞的声音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表现了与鲁迅截然不同的看法。从作者的眼里看来,这位范爱农多么的不通人情、胆小如鼠。鲁迅甚至认为“要革命,首先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

    后来,通过鲁迅与他多次交 往,特别是回国后,范爱农与蜕化变质分子王金发的斗争,积极支持学生的革命行动,坚定不移地站在鲁迅一边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才使人明白范爱农的为人。这是“扬”。通过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角  色 

     在文艺作品中,大师们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而深刻,这些“角色”都留给我至深的印象。其实,“角色”就在生活中,就来源于凡人,其中,当然不乏形象丰满,特色鲜明的。 

    去年寒假,邻居文文的爷爷从河南来了。老汉瘦小的个头,皱巴巴的脸,平时总穿件黑土布的棉袄,一条肥腿裤子到脚脖儿紧束着,叼着烟斗,见人就笑。老汉喜欢孩子,没事就逗我们乐,跟我们讲他们‘那鼓子咋种田……’。可他讲得最多的还是他到北京后的感受。一说到这儿,他总是把烟斗一嗑,说:“吓,咋那么贵呢?!”“我们村里……”

    有一回,文文他爸回家,递给坐在门口的老汉一个包裹,说:“爹,这给您买的。”老汉的脸,一下子露出为难的神色,挺不情愿地接过来,说:“你这娃,光会浪费,平白无故,买嘛呀!”我们这帮孩子忙凑上去,推他让他打开瞧瞧,老汉笑着,打开了,原来是一顶绒帽子和一条相配的围巾。老汉看后,苦笑着,“咋整的了吗,弄这干啥?我七老八十了,戴这鼓子,这多少钱?” 

    文文他爸说:“不贵,三十块钱。”“啥?!三十,你这个不孝的儿,三十,我们村买猪崽还不到三十!”我们哄笑了一阵,老汉被笑得脸红起来,可还在念叨:“咋城里都这么不怜惜钱哪?”我心里想,老汉真是小家子气,三十块算什么。

     过了几天的一个下午,楼下来了个卖玉米的。吆喝了几声,大伙儿都下楼去买,可一到楼下,就只剩下玉米摊,不见卖玉米的小伙子。左看右瞧,真没有人卖,有的人竟挑了几个,径直走回楼里。不少人也都纷纷仿效,一会儿工夫,一车玉米没剩下几个,人也散尽了。正在这时,从那边跑来一个小伙子,当他看到眼前的情景时,“哎呀!”叫了一声,蹲在地上,显然他就是那个卖玉米的。这时刚才一直在旁边的老汉走上前,蹲在他旁边问,“咋的啦?”“刚解了个手的工夫,就……,我这儿回家的路费全在这玉米棒子上,您说怎么好……”小伙子说到这儿,忍不住要掉泪。

    哎,这些城里人,咋这……”老汉摇摇头,伸手向肥裤子兜里摸索,竟掏出50元钱来,塞在小伙儿手里,说,“娃儿,你拿着,回家过个春节,你也是外地人吧,怪不易的。”“这哪能呢,”小伙儿一下子站起来,把钱往老汉身上推,“我怎么也不能要您钱!”“哎,你拿着,别说那么多了,以后要小心些。”老汉把钱又塞给他,蹒跚地走回楼里。

    一时间,我感慨良多,我觉得正像有篇文章中说的,一个角色,就像一个从远处走来的人,先看清面目,后看清品格。       

   老汉走了,说是过不惯北京生活,但他给我印象却还很深。 

   

其次,可以采用“蓄势陡转”“设置悬念”“巧用误会”等手法;

   蓄势陡转”是在写作中反复渲染环境和情状,极力烘托气氛,以蓄足势能,等待造成“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态势,而到了时机成熟的高潮或结局时,笔锋突然一个急转,道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这种技法,叫做蓄势陡转。

   运用此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1、文章前面蓄势的目的是为了下文的陡转,所以一定要达到相当的效果积累,使读者的心情相当急切,再道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二2、文章陡转的结局要“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科普小说练笔)          我和未来人的一次会面          丁元昊

   秋天到了, 树叶变黄了, 一片片飘落下来, 伴着秋风, 在空中慢慢飞舞. 忽然有片叶子, 从我眼前飘过, 那轻盈的姿态似乎在诉说着它曾经的美丽.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看着远处灰蒙蒙的毫无生气的天空, 我心头一惊: 难道地球真的要走到那一步。

    那是今年暑假的一天, 我参加的旅游团到达了我向往已久的戈壁. 车一停, 我便迫不及待地跑了下去, 望着那一座座荒凉的古堡和四周寸草不生的沙漠, 心中不免有些感伤. 想当年西夏在这里建国的时候, 这可是水草丰茂, 气候宜人的沃土, 但物转星移, 几百年过去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帝都到如今也只剩下沙海茫茫. 出于好奇, 我偷偷地溜到了一座古堡后面. 忽然看到它的背后有几块大石头, 堆在一起, 与之不成一体, 似乎是有人故意掩盖了什么。

     一定是有文物吧! 我心里这么想, 不由得激动起来. 为了看个究竟, 我索性把那几块石头一块块地移开, 当我把最后一块移开时, 一个不规则的洞口展现在我面前.我欣喜若狂, 不管三七二十一,弯下腰便爬了进去. 也怪, 明明古堡不算大, 但这洞似乎是长了一些. 正当我摸着石壁往里爬时, 一道强光忽然刺入我的眼睛, 我顿时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时, 一个机械死板的声音传入耳朵: “你是中国人吧?”我慢慢张开眼, 只见一个全身银白色的怪物站在我面前。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 耳朵里只听的自己的心跳, 大气也不敢喘。他看我好像醒了, 便坐在我对面, 古怪呆板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不用怕, 我是来自3698年的美国人, 我来一是为了考察二十世纪末的地球环境, 二也是为了验证时光隧道的稳定性。我不会伤害你的。”说完他顿了顿。

 

     这时我才注意到这声音是由头盔上的机器里发出来的, 似乎经过翻译。 “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无法接受, 但我认为有必要告诉你. 我是艾尔伯.爱因斯坦, 人类的再生克隆技术把我复制了出来。最近, 在我的相对论的基础上, 我又发明了时光穿梭机……”他看到我疑惑样子, 便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

    你大概不知道吧,你误入了时间隧道实验室, 按理是不能放你走的。但我看你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就仍然让你回到你的世界。不过, 既然来了, 我还是有必要提醒你们这些过去的人类, 现在的地球除人以外, 没有任何生物, 就连水也是我们自己合成的。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趋恶化,如果你们还在意你们的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的话, 就请立即开始尽最大的努力保护环境吧! 

    说到这里, 他不免有些激动。“我代表实验室的全体成员做出决定, 送你回去, 希望你带动并号召全人类保护环境. 至于今天你所见到的, 说出去多半也没人信, 反正我们实验室已经完成任务, 要回未来了, 以后再不会有人能找到我们。未来并不是固定的, 我们那个地球就算是糟蹋了, 希望你们这个地球不要重蹈覆辙. 请你们珍重. ”说完, 只见他的手按动了一个机关, 顿时, 我眼前又是一道强光刺过, 昏了过去。

    再醒来时, 发现自己正躺在旅游团的人群中, 团长关切地问我是否有事, 为何要独自离开团队等一系列问题, 我一一敷衍了过去。在遭到众人指责之后, 才又回到车上。

     晚上, 我久久不能入睡, 回想着白天那一幕, 心想: 那该不会是做梦吧? 不过仔细一想, 便又否定了自己的推测。未来人的话语回荡在我耳中, 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不免让人害怕。为什么未来的地球竟是那种样子呢?不可思议。

小小说创作技巧之二

三、 小细节,大视角 

    作家陈建功说过这样一段话:“微型小说是一种通过对细节、场面的描写, 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作文的细节,应当是呈现出事物或事理的精微,需要细细描述或剖析的地方。以此观之,作文中有无生动、传神的细节,确实关系到文章的成与败,是作文“新”与“旧”的重要区分标志。写人是不可能不写细节的。因为通过细节我们能触摸到一个人的灵魂。可以这么说,一大段的泛泛而谈还不如一个小小的细节。 

示例:

  根据下边材料,完成片断作文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请以“儿子来信了”为题,写一个400字左右的片断,描写这位大学生的父母收到信后的情景。

   要求:

   以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为主。

   注意表现细节。

   不要编故事。

   可假拟人物姓名。

习作:

    赵大爷一手拎着锄头,一手高举着信,气喘吁吁跑进小院:“孩儿他妈,快来看,儿子来信了——”

    笑容洋溢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他扔下锄头,把另一只沾满泥土的手在玻袄上使劲蹭了几下,把信从刚才那只手上转到这只刚蹭过的手上,又把刚才拿信的手在袄上蹭了蹭,用衣袖抹了一下汗,把信摩挲平,笑嘻嘻等着老伴。

    赵大妈从屋里跑了-出来、声音抬高了八度:“大学生来信了,好让人盼哟——”这声音足以让左邻右舍听到,“快打开,给我念念!”

    邻居们往这边张望了。

    赵太爷打开了信,脸上的笑容立刻没有了。他看了又看,但一个字也念不出来。赵大妈的声音也发颤了:“出了………啥事?她抢过那信,虽不大识字,但她能数清,那封信上只有三个字,而且中间那个字她看明白了。

    赵大妈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信上。 

    把满是泥土的手在破袄上使劲蹭,这个动作写了两次, 读者会领悟到,赵大爷之所以蹭手,是怕把信弄脏。是他对儿子挚爱的感情使然,同时他也为了把信保护好让邻居们都看看。为此,他还把信摩挲平,也是把一个极细微的动作加以凸现。突出这一动作可”以小见大”,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赵大爷打开信后,“看了又看”,这是又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当然,信上只有三个字,但赵大爷却要“看了又看”,因为他不明白,自己供的大学生,自己的亲儿子,自己盼了多时的家信,为什么写得这么简短。他“看了又看”,仿佛要从字里看出答案来,这使他内心充满酸楚,又不忍心让者伴也品尝这滋味。这些意思,作者没有说,但作者用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

四、小片断,大开阖

                  示例(一)

    根据下文,运用想象,完成片断作文。

    有一位钢琴大师,在音乐会上叮叮当当地一通狂奏。场下听得如醉如痴。曲毕,掌声大作,女士开始献花了。

    这时,大师恭恭敬敬向听众鞠了一躬,说:“对不起,刚才我弹错了,现在我给各位再弹一遍。”

    全场愕然,你看人们的表情……

 

  要求:

    写出听众三种各不相同的表情(神态),表现他们各不相同的心态。不要用语言描写。400字左右。

 

            习         作:

    一些人的脸唰地红了,笑容僵在了脸上,眼睛向左右侧瞄,好像在观察是否有人注意自己。其中一位老者直愣愣站在那里,两手还保持着鼓掌的姿势,只是眼神透出十分的尴尬。一会儿,他闭上眼,仿佛陷入沉思。

    一位女士绯红的脸上已渗出汗珠,眼神告白着内心的羞愧和不安。

    另一些人嘴巴张得大大的,形同许多字母“O”,仿佛要将整个舞台吞动掉。他们的眼睛瞪得贼圆,要把钢琴家看个通透。一会儿,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眼里流露出轻蔑和不满,眉头也不知疲倦地紧锁着。

    还有一些人居然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自己早已看出了门道,不像别人那样天真。但可惜他们的眼睛不会说谎,显得一片茫然,好像对发生的一切还弄不明白。其中一位少女东张西望,捕捉着周围人的表情,后来她的嘴角动了几动,好像要问个究竟,但终于没有问,保持着颇为老到的沉静,保持着尊严。

  

小小说创作指导之三怎样让小小说更有小说味

    近年来在高考作文中,小小说是记叙类文章里较易得高分的一种文体,也确实有不少优秀文章令人拍案叫绝。但是,在平时同学们的习作中也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将有关值得注意的方面列举一二,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
             

          一、内容宜“真”不宜“伪”——真金才能经受住现实烈火的淬炼。
    中学生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这让很多同学感到实在没什么东西可写,于是将写作的空间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现实社会中。但是,由于同学们对社会的了解更多是通过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的间接认识,往往在事件的冲突和人物的塑造上把握失衡,以至于给人虚假的感觉。
例如,有些同学的题材不时涉及成年人的情感纠葛,虽说有大量的影视作品作参考,但由于缺乏对爱情、家庭的深度理解,写出来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那是一种可贵的纯真和一种可爱的稚气相揉合的产物。
    还有,有许多同学喜欢写某位“落拓公子”的人生传奇,主人公常常凭借某种意志就能登上人生巅峰,大有草鸡变凤凰的本事。本来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说没有,可是作者在写作时过分突出主人公某一方面的非关键因素,忽略了其它重要因素(如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环境因素甚至机遇等),让人感觉特别“假”,难以认同。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生活阅历的不足造成的,因此在小小说写作中要尽量避免写陌生的领域,多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
             

         二、题材宜“小”不宜“大”——让神奇的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有很多同学在小说创作中有贪大求全的毛病,表现之一为时间跨度长,例如总想在小小说中表现主人公传奇性的一生,结果落得“一地鸡毛”,没有一处片断耐人咀嚼。表现之二为涉及人物多,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喧宾夺主,而主人公却不知到哪儿快活去了。
这种问题的出现是构思不严谨造成的。小小说是借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性格的表现离不开特定事件,离不开细节的刻画。如能注意到这一点,以上的问题便不会出现了。
    小小说的特点在于一个“小”字,通过一两个生活侧面折射出社会的侧影。故而要尽力做到情节紧凑(一般主要事件不要超过24小时),人物集中(三五人足矣),寓意深刻(小中见大是小小说永恒的魅力)。切记大象不可能在杯子里洗澡,不要将较大的、适合写中篇乃至长篇的题材用来写小小说。
          

           三、角度宜“专”不宜“多”——借一双慧眼就足以看清世界。
    小说的叙事角度有全知全能视角、限制视角和纯客观视角三种。全知视角又称零度焦点叙事。叙事者无固定视角,并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作者可以不时变换叙事角度,一会儿写A君如何想如何做,一会儿写B君怎么想怎么做。这种视角常出现以中长篇小说中。纯客观视角又称外焦点叙事,指叙事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只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不去追溯事情的历史背景,不涉及任何人的心理活动,叙事者也不抛头露面,评头论足,抒发胸臆。这种叙事角度在新闻作品中较为常见,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力度不够。限制视角又称内焦点叙事。它是以小说当中的人物视角展开叙事的。它的叙述要受到叙述者视域的限制,即只能叙述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而他自己没有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更不能介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小小说的篇幅特点决定了最好采用内视角来展示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否则易让人觉得内容虚假或松散拖沓。
    例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全部从主人公——农民的角度展开叙事。写他因穷困无奈弄回毒鱼的心理矛盾;写他所看到的妻儿欢呼的场面;写他怕见全家中毒的惨象而出外,略去妻子做鱼的细节;写他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的意外,让他又不得不回到直面全家人食毒鱼而死的现实中(作为唯一的知情者,直面死神的降临无疑是痛苦的);在妻儿的鼾声中仍然不能入眠的依然是他,他没想到因煮的时间太长鱼已经失去毒性,求死不能的现实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无奈中。全文都是以这个农民为中心展开的叙事的,略去了不必要的细节,文章干净利落。
              

            四、结构宜“曲”不宜“平”——峰回路转方知人间别有洞天。
    古人云:“文似看山喜不平。”此处的“文”还只是“文章”,是应对策论之作也。写小说更得注意这一点了,矛盾冲突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性格在矛盾中才能得以展示。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小说。
    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竞标》一文中的公与私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情与法的矛盾,一重又一重,使文章悬念丛生,读来欲罢不能。最后揭开谜底,令人拍案叫绝。再如《陷阱》一文,韩信的心理矛盾是文中的主要矛盾,展示其在紧急关头对情与理的艰难抉择。还有《石碑上的历史》,在这篇以“非典”为题材的小说中,有个人情感和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感情和理智的矛盾,还有传统习俗和现代法律的矛盾……以上每一篇都写得曲折生致,扣人心弦。
    写小说好比引着读者走山路。“山阴道上,络绎不绝”,阅尽人间奇景,是中长篇小说的惯用手法;而路转峰回、豁然开朗则是小小说的看家活路。
       

        五、表达宜“纯”不宜“杂”——让好茶在紫砂壶中泛出清纯的幽香。
    小说得有小说味儿,必须得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主,人物的性格需要借助人物本身的言行来展示,这就决定了其表达方式只能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且只能以人物描写为主。
    有很多同学受多年散文写作的影响,总爱在文中夹杂过多的环境描写和抒情,这就好比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偏偏背着坤包、打着小花伞,搔首弄姿,实在有点不伦不类。还有的同学在刻画人物时爱贴标签,先直接点出人物性格,再写事例加以证实。这种构思其实是受了议论文写作的影响,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其思路:我认为某人是怎样的——不信我举事例证明给你看——通过以上事例证明了我的结论。这就像用煮咖啡的方式泡茶,纵然是龙井珍眉也难免暴殄天物了。
    找到一个好的题材确实不易,就如极品茶叶于世间难寻一样,记叙描写则是泡好这壶茶的紫砂。在小说创作中,作者应当用细节不露痕迹地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不置褒贬,让读者自己去评价,去体味。

小小说创作指导之一:把握住小小说的特点

 

小小说又称千字小说、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等,以其篇幅短小、构思新颖、立意深远而为读者所喜爱。近几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的兴起,在高考作文中也出现了不少以小小说为体裁的佳作,如一股股清新的空气拂向沉闷已久的考场。如2000年的《豆角月亮》,2002年的《昭君的选择》(全国卷)、《一个人的战争》(北京卷),2003年的《竞标》、《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全国卷)、《水浒论杂》(上海卷)等都先后获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可以说,话题作文写作所提出的“在话题范围内作文”、“八百字以上”和“文体自选”等要求给了同学们一个通过小小说来发挥自己创造才能的空间。
    那么,怎样写好小小说呢?下面先谈谈小小说的特点。
    总的说来,小小说的“小”是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篇幅短小
    小小说的篇幅短小,字数只有几百字到一千多字,往往通过撷取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场景、甚至是一个瞬间,反映人物在某件事或某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出某个道理。它所反映的往往不是人物的精神全貌,只是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格的某个侧面。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选取的就是王昭君在民族大义和个人幸福之间作出心灵抉择的一个镜头,以此来表现她为了民族的和平安定宁愿作出牺牲的伟大精神。文末写道:“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卒章显志,凸现主题。全文仅八百余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历史瞬间,堪称佳构。
(二)、情节简单
    情节冲突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情节简单并不意味没有情节冲突,只是小小说的篇幅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太复杂的情节,作者往往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来表现人物特点。有很多时候,作者将读者能够想象到的情节都尽量省略了,从而造成令人回味的效果。         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小说全文只有七行字,内涵却极为丰富,可以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一位公司经理,喜欢上了刚招聘来的年轻的女打字员,给她预支了薪水,送了花束并共进了晚餐……不料此事被夫人知道了,为了平息风波,花了一大笔钱买贵重礼物向夫人和岳母赔罪。事后,只得另招聘一位中年女打字员了事。这么丰富的情节,但是作者仅仅选取了账本上的一张支出明细表来表现,对于其中的情节变化、人物冲突的过程,作者没有刻意渲染,留给了读者一个巨大的能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使读者读后发出会心一笑。
(三)、人物集中
    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通常只有一两人,次要人物很少,人物间的关系也不复杂。通过人物间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冲突展开故事情节。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陷阱》,取材于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韩信因为与萧何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最终没能识破吕后设下的“陷阱”,一去不回,留下千古遗憾。主要人物是韩信,全文就是通过他的“迟疑不决——追忆友情——坚信不疑”等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而次要人物——使者,对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垂手站立,静静地等候”,静观其变;他“轻轻地说了句:‘萧丞相也将出席。’” 貌似平静,却包含无限奸诈,并促使韩信拿定了主意;他“露出了一个不易觉察的诡秘的笑。”暗示韩信此行的悲剧性结局。文章将笔墨集中于韩信这个人物身上,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显得不蔓不枝,内容紧凑。
(四)、以小见大
    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指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是指所选的题材截取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但正如佛家所说的“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它的篇幅虽小,却有丰富的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小小说的“大”。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往往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如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穷困潦倒的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之夜用自己的生命在墙上画下了一片绿叶,这可能是他最微不足道的作品,却是他最有意义的最伟大的杰作,因为它拯救了一个因贫穷和疾病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年轻人琼西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几幅作品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呢?文中充满了人文精神的闪光,启示着读者去思索人生的价值。
    篇幅的短小、情节的简单并不意味着其内容的苍白和思想的浅薄,应该做到篇幅的短小与内容的博大、意旨的深远的完美的统一。这正是我们在进行小小说创作时要努力追求的境界。

 

小小说创作指导之二:小小说的选材

    小小说的选材和立意决定着作品水准的高低。通常来说,我们要尽量选择自己所熟悉的题材,摹写自己所熟知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熟知”有两层含义:一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有过深刻感受的生活;二是自己借助其它方式间接了解的生活,如借助影视作品、报刊杂志、网络聊天等方式感知生活。中学生进行小小说创作要尽量避免进入陌生的领域,如山盟海誓的情感纠葛、变幻莫测的政坛风云、生死一线的江湖传奇等。具体说来,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写现实生活——摹写生活,刺恶扬善
1、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我们所熟悉的内容,但所谓“熟地无风景”,太熟悉反而觉得平淡,无材料可抓,无话可写。真的如此吗?非也。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再宁静的校园也会有故事发生。不然的话,《花季,雨季》怎么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弦?不说别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互相掣肘,传统的师道尊严与教学民主化的冲突,青春少年面对朦胧情感的躁动不安,平庸的学习成绩与遥远的梦想之间的距离……这些生活中的大小矛盾又怎么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引发我们的思考?或许,一场小小的争论,一次不大的风波,一支短暂的插曲,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写作灵感,演绎成为我们笔下生动的画面。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涉及学校题材的小小说也不罕见。在2000年高考作文中就涌现出了大量高分作文,如《豆角月亮》、《这样的学校》、《蓝的马,黑的花》等。
2、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永恒题材,家庭内的悲欢离合,家庭间的情仇恩怨,在这个星球上不断上演,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写作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父辈与子女的沟通障碍,上辈与下辈的情感交流,传统与时尚的格格不入,还有父辈的情感危机对子女的身心影响……凡此种种,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怎能不想将它们现诸笔端?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人间大爱》表现的就是父母对亲子与养子的真挚情感,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绿太阳红太阳》则以父母离异为题材来表现亲情因素对评价客观事实的影响。要注意的是,在用第一人称写家庭生活题材的小说时,因受其中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不由自主地写成散文。写作中不要忽视小小说的基本要求。
3、社会生活
    作为一名学生,这十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还有小部分时间则在享受亲情的阳光,涉世未深的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往往是一种间接的、感性的认识。很多时候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生活场”——即行业特色突出的生活环境、言语动作习惯等,因此,在涉及此类题材时要尽量避免自己了解不多的生活侧面,以免露了马脚,“磕”出“硬伤”。
    在高考作文中,每年都有大量反映社会问题的优秀小小说问世,如2000年的《县长手中的王八》、《剃头记》,2001年的《面试》,2002年的《夏夜蝉鸣》、《我叫不叫》、《老张算命记》、《一个人的战争》,2003年的《竞标》、《保姆与家教》等。这些小说中,有的以表现人物的心理见长,如2002年的《我叫不叫》、《一个人的战争》;有的以情节构思出彩,如《县长手中的王八》、《老张算命记》、《竞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竞标》这篇小小说,可以说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篇小说的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悬念巧妙:1.吴市长掌握项目决策权,但无建筑公司上门——为什么?一个波折,一个悬念;2.吴市长的儿子有一家建筑公司!——看似前一波已平,悬念已解,实则一波又起,悬念又生——吴市长何去何从?3.吴市长不露声色,但内心焦急:儿子不堪重任,他人不敢自荐——情节趋于平缓,继续向前发展;4.天龙公司总经理夜访吴市长,并送来一纸包。——纸包里装的是什么?平地起了波澜,悬念越来越悬;5.天龙中标——意料之中,但神秘的纸包仍然让人牵肠挂肚;6、吴市长揭开谜底——纸包里装的是一叠以前长江大桥发生事故的惨不忍睹的照片!——意料之外!情节达到高潮。整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让人欲罢不能。
4、动物人生
    转换小说主人公的角色,从动物的角度出发,以动物的眼光看社会、看人生。视角的转换往往能造成一种新奇的效果,对事物往往也能有全新的诠释,并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方面,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可谓是高手,他的小说《我是猫》轻松诙谐且不乏讽刺力量,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人们强烈兴趣,引发人们对人类自身广泛存在的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装腔作势等人性弱点的思考。
     在这几年高考作文中,像2000年的《全能学校》、2002年的《我叫不叫》、2003年的《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等,均是如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文章采用了独特的叙述角度,从一只驴的角度出发,写亲情,写理性,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这篇小说如果把“驴”换成了人,那么它的可读性、趣味性就会大大降低。另外,小说中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语言和“驴”本身所具有的乡土味相互映衬,令人倍感亲切。
                   (二)、写历史传奇——“故”事新编,借古讽今。
   借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实所谓“旧瓶装新酒”也,方法有二:
1、扩写
    撷取历史故事的一个片断,紧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片断的内容,翔实地摹写出人物在紧要关头的心理、情态,借以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选择这类题材进行写作,一定要注意在熟知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尽量忠实于原著,否则,就会让读者误以为作者的文史知识有所欠缺。借这种题材来进行小小说创作的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并不少见,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陷阱》的题材就来源于《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髃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计五十八字。作者紧紧抓住“相国绐信”四个字作文章,着重表现韩信面对好友萧何的“绐”时的心理抉择,他最终没能走出感情的迷障,“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再也没回来过。再如2001高考优秀作文《赤兔之死》,其题材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作者尽情驱遣想像,将一匹马的传奇演绎得淋漓尽致。
2、改写
   对名著或历史中的题材进行加工、改写,是近几年高考作文或平时作文中见得比较多的一种方式。相对于扩写来说,改写要显得轻松一些,一般来说只要人物性格和原著基本吻合就行了,而故事情节则不必受到过多的束缚,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去设置。这也是同学们在写作中比较喜爱采用的一种形式。在这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中,这类作文占了较大的比例,如2000年的《谁是打虎英雄》,2001年的《堂?吉诃德新传》、《佛爷爷的宝典》、《朱贵开店》,2002年的《刺秦》、《弥勒规则》(北京卷),2003年的《既生亮,何生关张?》、《水浒论杂》(上海卷)、《孙悟空下岗记》、《普朗克的忏悔书》、《谁偷了玉坠?》等。
                        三、写虚拟世界——畅想未来,催人警醒
    不知何故,在高考作文中极少见到科幻类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原因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种可能是评卷老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君不闻“子不语怪、力、乱、神”么?),对“胡思乱想”类的文章斥之以“一派胡言”,不感兴趣,即使有明珠美玉也因缺少慧眼而被埋没了——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另一种可能是考生的想像空间狭窄,根本难以写出高水平的蕴含人生哲理的科幻小说。若是前者,大家在平时练笔中则完全不必担心(当然,在高考中就不必冒险了);若是后者,则应反省自己的知识结构了:那一点点可怜的理化知识、生物科技知识、宇宙空间知识是否在这小小的创作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了?
    再看这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只在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中出现过大量的科幻类题材的佳作,如《两个人的一生》、《爱因斯坦复活之后》、《梦醒之后》等。这一年的作文可以说是题目激活了考生的想像能力,而从此之后,考生们面向虚拟世界的那扇大门就再也没有打开过。这倒不能完全说是题目限制了考生的想像能力,其实,人类对环境、能源、政治的忧患意识,对地球命运、人类未来的责任意识,追求平等、民主与自由的人文精神等都可以用科幻题材表现出来,难道大家就不能从《魔鬼终结者》、《黑客帝国》等科幻片,甚至从《哈利?波特》这类魔幻片中受到启发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