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川西甘南行】

 杏叶书签 2014-11-18

当我们登上坛城后面的高处,俯瞰整个喇荣五明佛学院
身在其上,心却在其下
越是爬高,心越是放低
身体越沉重,心越是轻松
是信仰的魔力,让召唤来此的灵魂更加洁净和卑微。





最初她吸引我的是炫目阳光下那一片壮观的红色,童话般的小房子沿着山坳,错落排列。
云影和山形可以映照其上。
因此,第一次去到这里,我希望阳光来迎接我!
但是,那一次迎接我的却是另一个使我惊喜的极端,雪色佛学院!


这一次,该是阳光来迎接我了。

这天一早,我们从若尔盖颠簸一天,风尘仆仆到达色达洛若乡时,已是傍晚,天色已暗且雨雾蒙蒙。原定住条件好一点的色达县城,临时改住洛若乡,条件不好但离佛学院很近。热汤热饭下肚,疲惫全消,简单洗漱躺下,一晚小雨淅淅沥沥不停,直至第二天上午。
早饭后在小雨中去往佛学院,沿着泥泞小道往觉姆殿方向而去,小道两旁的红色僧房中不时出来一两个面色安静眼神清亮的觉姆,一两个聚成三四个然后四五个七八个,最后汇成红色的一条人线,牵引我们往大殿而去,到达觉姆殿时,已是几百个了,那里诵经之声已经朗朗。
把心静下来,慢慢脱鞋,以记事以来从未有过的轻轻的脚步,进入大殿,绿草地一样的地毯,红色的柱子和装饰,温暖祥和与殿外判若两个世界,只有诵经之声在壁间梁上萦绕,偶尔,几只麻雀在绿地毯上沉默觅食。



























在大殿楼上楼下轻轻上下,见觉姆们大多面向墙壁专心诵经,不愿被我们拍摄打扰。于是干脆放下相机,准备清空大脑享受这难得的静谧。一个面带稚气有着可爱高原红的觉姆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然后,咱俩趴在地毯上,于是有了我有生以来最奇特的一次对话,我们用彼此听不懂的语言交谈,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但却会看着对方的眼睛一起开心的笑。她给我看她的学习证明书,又骄傲又羞涩的指着格子里的藏文跟我说着不懂的话,我只会一个劲的点头称赞。我指指相机再指指她,她笑着摇头,我指指相机再指指她的经书,她笑着点头,然后把佛珠在经书上认真的摆了一个心形,拍完给她看,她一个手指放在嘴唇上露出洁白的牙齿,开心的笑了。
我却难以平静,经书上很多地方都贴着海绵宝宝之类的卡通图案,这分明还是一个孩子,在我们以为本该拥有世俗一切美好的年华,她却只有佛堂僧衣,但却哪有什么值不值该不该?只有愿不愿!
一路上,说得最多的只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那么,一切就了然!








告别小觉姆,出了觉姆殿,雨已经停了,再往大经堂去,这是男僧讲经学习的地方,早课已经结束,只有很少几个僧人在此。窗边坐着一个年轻女子,裹着羽绒服安静的阅读,聊了几句,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老师,利用暑假已经环青海游了一圈,做了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她说,帮助别人感觉很快乐觉得自己有价值,并且梦想一生走遍自己喜欢的所有地方。我想,有梦想算不算一种信仰?用她的手机为她拍了片,告别这个女子离开了大经堂。









然后,去往高处的坛城,去感受凡人们对佛是如何敬仰膜拜的。整个坛城肃穆庄严,叩长头的一丝不苟,转动经筒的人们一言不发,只有衣衫婆娑和经筒转动的吱呀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信仰。看着转经筒金色的流光和身着五彩民族服饰的彩色人流,突然明白,原来,但凡是人,不管你是什么人,都想求一方心灵的安宁,都需要灵魂能有归宿。那么,无论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吧?

























在坛城旁边的赖荣宾馆安顿好当晚的住宿,洛若乡吃完午饭后,去天葬台看天葬,再去坛城后面的山上等待落日,当晚的佛学院满天繁星之后皓月又当空。

敬告朋友:因为是补写博文,不愿意再劳烦大家评论,所以评论通道关闭。
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喜欢,也因此,我才会在这里坚持这么多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