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颅内恶性黑色素瘤脑膜转移一例

 水共山华 2014-11-18
患者女,37 岁,复视半月,加重伴头痛 5 d 入我院神经科。患者自幼有癫痫史。于外院查头部磁共振成像 (MRI) 示:桥脑腔隙性缺血灶,左颞叶异常信号。入我院查体:右眼球运动外展不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黑痣,表面毛发生长,近期无增大、增多、瘙痒或破溃。行胸、腹 CT 检查未见占位病变。入院诊断:脑梗塞、外展神经麻痹。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无改善,头痛加重,并出现非喷射性呕吐、耳呜。
入院第 3 天行头部 MRI 检查示:左颞叶见直径 0.6 cm 异常信号,T1WI、FLARE 像高信号,T2WI 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左颞叶病灶稍强化,小脑沟回内见点线状异常强化。腰穿检查:压力 230 mm H2O,色淡红,血性;蛋白 0.63 g/L,葡萄糖 2.10 mmol/L,氯 122.9 mmol/L;白细胞 120×106/L,多核占 40%,单核占 60%。脑脊液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相关病原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入院第 5 天复查腰穿:压力 >400 mmH2O。
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找到恶性细胞,符合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特点。临床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脑膜转移。遂转入肿瘤科。治疗方案:全脑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 6 MV X 线两野对穿照射,总剂量 40 Gy,分 20 次完成,共 4 周;放疗第 2 天开始行甲氨蝶呤 12.5 mg+ 地塞米松 5 mg 鞘内注射化疗,每周 1 次,连续 8 周。第 2 次鞘内注射化疗后约 30 h,患者无诱因出现一过性癫痫大发作,发作后头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治疗 4 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治疗中患者有脱发和轻度皮肤放射反应;无骨髓抑制;记忆力、反应力及认知能力均无明显下降。8 次鞘内注射化疗后,于当地医院行每月 1 次鞘内注射化疗。5 个月后,患者自行中断治疗。中断 1 个月后,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症状,恢复鞘内注射化疗后症状缓解。至第 9 个月,患者第 2 次自行中断鞘内注射化疗,随后再次出现头痛等症状,恢复鞘内注射化疗,症状无缓解,患者出现嗜睡、抽搐,死于神经系统疾病进展。由诊断至死亡,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约 13 个月,无症状生存时间为 9 个月。
讨论
黑色素母细胞起源于神经脊,是黑色素细胞的前体,分布于皮肤、黏膜、眼葡萄膜及软脑膜。分布于软脑膜的黑色素细胞一旦发生恶变,将发展为原发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本例患者以颅神经症状首发,短期出现严重脑膜刺激征。左颞叶病灶符合恶性黑色素瘤磁共振成像 T1WI 高信号,T2WI 低信号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小脑沟回内点线状强化,符合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脑脊液生化检查表现也符合恶性肿瘤脑膜转移脑脊液的特点。黑色素瘤富含血管,易自发破裂出血;同时肿瘤易侵袭脑表面血管,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为本病的诊断起到关键作用。采用液基细胞技术联合巴氏染色观察黑色素瘤细胞特点为:大小不一,嗜碱性;细胞膜有不规则伪足样突起;核质比增大,部分为多核。本例患者自幼全身皮肤多发黑痣,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变的高危人群。然而黑痣近期无颜色加深、增大、破溃;全身检查未见其他病灶。因此,符合 Willis 提出的原发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标准。
脑膜转移是导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由于肿瘤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广泛浸润,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比较棘手。Chamberlain 和 Kormanik 等曾对 16 例恶性黑色素瘤脑膜转移患者采用鞘内注射化疗:甲氨蝶呤 (一线方案)、阿糖胞苷 (二线方案)、塞替派 (三线方案),并结合放射治疗。结果显示,全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 2-8 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 4 个月。
本例患者参考恶性实体瘤脑膜转移的治疗模式,给予引起症状区或影像学显示病灶区放射治疗,结合鞘内注射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同时考虑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化疗的抗拒性,采取放射治疗与鞘内化疗同期应用的模式,取得良好疗效,患者的生存时问明显延长。患者第 2 次鞘内注射化疗后出现癫痫发作,考虑为肿瘤细胞受到化疗药物作用大量裂解,刺激大脑皮层异常放电所致。本例患者在病情进展后,如换用其他化疗药物,其生存时间有可能进一步延长。

编辑: qianqi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