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概述

 昵称20476692 2014-11-18

     生物技术产业是指以微生物、动植物为反应器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从而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在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共振中,已广泛应用到医药、农业、航空、环保等各个领域。由于现代生物技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许多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世纪,2010年前后,生物技术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进而成长为比信息产业更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将首当其冲。
      一、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10多年来,全球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开发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产业化方面以医药和农业为发展最快的两个领域,其中现代生物技术约70%的成果体现在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是应用基因工程等技术,改良传统医药产业,开发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药的高新技术产业。自20世纪中叶成功地实现了基因的体外重组和克隆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正在引发整个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近4000家生物技术公司已有近200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已经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行业不到10%的增长速度。2003年整个生物制药产业销售额可达600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还未盈利,但这种亏损不是因市场需求造成的亏损,而是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多处于投资研发阶段,且投资总量大,还没有到收获期。如开发一种新药平均花费8.02亿美元,研发周期10~15年,成功几率仅为0.02%。2003年,全球生物医药开发费占总销售额的近50%。尽管如此,其快速的成长势头,不可替代的产品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吸引力远超过其风险,使其在药物审批数量、年收入量、从业人数、专利和文献数量等方面保持高增长的趋势,被称为朝阳产业。生物技术已成为各国政府展示科技实力,进行经济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各种资源争夺的焦点。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研发初具规模。目前我国从事生物医药研究开发的公司、大学、科研院所达600余家,注册生物公司500余家,这些企业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比同行业增长率高出6%~8%?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完成的1%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为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在源头上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产品品种日益增多。自1989年,我国研发出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重组人干扰素a-1b以来,我国已批准上市2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成为继美国、欧共体之后,能够生产较多品种、各类细胞因子及疫苗的国家。我们已经拥有3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还有数十种产品正在进行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预计在“十五”期间每年可有2~3个新品问世,一批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已从实验阶段向产业化转化。
3.投资规模不断增大。1998年以前,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总投资累计约为40亿,但从1999年开始,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年均达20亿元左右,2003年达到60亿元,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4.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生物技术科研力量已初具规模,直接从事科研开发的人员在20000人左右。同时,每年还约有5000名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生物医药产品营销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使我国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营销整个链条上形成一个初具规模和有一定竞争力的队伍。
5.产业前景广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生物医药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目前世界上销售额前10位的生物技术药物我国已能生产8种,生物工程产品市场从1996年41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85亿元,市场规模翻了一番,高科技产业“高投入、高回报”的特征初步显现。“十五”期间,国家继续将生物技术列入优先重点发展领域,投向生物技术产业的资金达1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将继续保持25%~30%的增长率,2005年中国生物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二、河北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
           河北省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首先,河北省地理条件较好,既有平原、山地、高原、草原,还有海洋资源,生物物种比较丰富,为生物医药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利用生物技术从这些资源中筛选有价值的活性物质,将为开发药物提供许多机会。
第二,河北气候条件比较好,温度、湿度都比较适合生物工程。河北气候比较干燥,能有效减少其他微生物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冬季河北没有极端严寒,有利于微生物保温培养,夏季长时间近30℃的平均温度又能给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第三,河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在生物遗传学、组织工程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育种方面都取得过突出成绩,并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省政府的重点支持下,我们已建成一批具有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中间试验为主要功能的医药重点实验室、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医药技术孵化中心,形成了具有一定能力的医药新品研发体系,储备了一批有产业化潜力的科研成果。掌握了国际前沿的药物筛选、药物合成、微生物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检测、鉴定等技术。
              第四,京、津两地可借助的人力、科技和信息资源丰富。京津地区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对信息的收集优势,以及学校交流的区位优势都远优于河北省,但抛开行政区划、京津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河北的中心地带,依托京津搞研发,发挥河北在生物技术产业化上的优势,增强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服务能力,提高产品的营销水平,我们比其他地区有相当的优势。
第五,生物医药技术应用在河北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我省虽然在现代生产制药方面暂时落在了后面,但医药行业是我省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在全国各省市比较中各项指标均进入前5位的行业。基因工程药物产能已达3000万支左右,在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能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涌现出以华北制药为代表的一批以生物医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拥有一批能够实现新技术产品产业化转化的职工和科研队伍。
       华北制药是我国生产能力最大的制药企业,2003年营业收入达70亿元,2010年规划目标为200亿元。华药经过50年建设和发展,微生物发酵技术已经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目前正在建设国家微生物工程中心,完善生物制药技术攻关体系;华药旗下的金坦生物技术公司,拥有较为成熟的基因工程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和细菌、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等研发及产业化基础优势,并拥有覆盖全国近30个办事处的营销体系,目前公司生产的GM-CSP、EPO均后来居上,产销量居全国第二位。华药正在申报的人工皮肤等产品,将进一步完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产业化平台,使许多不治之症被攻克。


       除华北制药外,以石药集团为代表的高密度微生物技术体系、以神威药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体系及石家庄、邯郸、承德、张家口等地有一定竞争力的制药企业,都可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改造提升,构成河北省强大的生物医药产业群。
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建议和措施
1.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河北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的产业。综观我省高技术产业10多年的发展过程,虽形成一些亮点,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难以对区域经济和整个经济起到应有的提升作用。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根据上述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走向、市场导向、产业优势、成长潜力的分析,我省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会逐步改变河北省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基础材料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在未来经济分工中,后来居上,占据有利的地位。
2.组织有关部门、企业和专家制定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长、中、短期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对于集中有限资源,指导产业统一发展意义重大。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中,要找到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的结合点,应在降低成本,提高产业水平上下功夫。例如可将基因重组DNA技术和原生质融合技术用于传统发酵工业的菌种改良、流程优化上,使用基因工程菌,提高产率、大幅度降低成本,使更多的人能用得起生物医药产品,扩大市场,产生经济效益,重新树立人们对生物技术产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信心。如华药正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一些传统药物的菌种,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发酵指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在这一过程,又使基因工程的技术平台得以完善,为开发生物技术新药打下了基础。
3.制定优惠政策促使人才、资源、技术、信息向生物医药产业和优势企业流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具有科学头脑和经济头脑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是相对稀缺的,所以我们要放开眼界,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具有竞争力的待遇和前景吸引人才。鼓励高层次人才带课题、带项目、带成果、带资金来我省发展,积极采用年薪制、技术与资本对接、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下转25页)
(上接21页)对于技术和信息等其他资源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能力,制定有竞争力的政策,争夺宝贵的资源,为我省所用。在投融资方面,我们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金融支持、民间参与、外资介入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4.政府加大对有关大学生物技术学科的投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长远看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应充分鼓励并扶持河北高等院校设置或研究生物技术前沿学科的专业,并鼓励本地高校与京津乃至国内外高校合作,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
5.以华北制药的研发中心为依托建立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化基地。经过90年代末生物公司投资热潮后,我国形成了几百家规模小、竞争力不足的企业,目前生物产业已进入重组整合阶段。我们要积极推进大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使企业形成技术、专利、市场的进入壁垒,加大企业集中化力度。目前,华药在生物工程技术方面,已形成以新药中心、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研发龙头,以金坦生物工程公司、泽生干细胞工程公司为专业化基地,以北京凯正生物工程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北京大学药学院联合实验室等为外延“产学研”基地的系统开发生产体系,以此为依托,建立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化基地,将能真正形成河北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体现集聚效应。
6.以企业和大学为主,组建生物技术行业协会和学会。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对真正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地方服务和中介功能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以企业和大学高校为主成立高层次的生物技术行业组织,致力于协调产业和政府之间、高校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产学研联合。鼓励和扶持企业出资,高校出智,研究所出设施,高校享受学术成果,企业享受产业成果的发展模式,真正解决研发与产业化脱节的痼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