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气的运动规律》复习要点

 紫曦唯幂1 2014-11-18

《大气的运动规律》复习要点                                                                                                        1.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3)天气状况:晴天云量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2. 等压面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近地面相反,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
  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 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说明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则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则多阴雨天气。
  (2)近地面曲线等压线风向判别方法:
  ①在等压线某点画出切线;
  ②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切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③画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成30°~45°角,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3)风力大小的判断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分布规律(北半球)

  各气压带的中心位置:赤道低气压带--0°,副热带高气压带--30°,副极地低气压带--60°,极地高气压带--90°。
  (2)移动规律

  4. "副高"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1)"副高"与锋面  雨带的关系: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2)移动规律(正常年份)
  ①春末(5月)"副高"位于15°N~20°N--"雨带"位于华南(南岭)地区;
  ②夏初(6月)"副高"延伸至20°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 季节;
  ③7~8月"副高"北进到25°N~30°N--"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④9月"副高"南移--"雨带" 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3)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或"南涝北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