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侃论】星际穿越:究竟是谁救了人类?|也谈风月

 苏醒的贝壳 2014-11-18
摘要
我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了“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越来越坚信人性的阴暗根深蒂固坚不可摧,越来越把“这是类本能”当做“所以我也不能”的借口。

刚刚看过这部豆瓣评分高得惊人的电影——《星际穿越》。好读各种科幻作品的我,对黑洞、高维空间、虫洞、外太空世界等等早已不再惊奇。影片对人性的呈现,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种呈现主要是通过两组矛盾来达到的。


第一组是拯救人类的责任与守护家人的承诺之间的冲突。


科幻大片都是关于拯救地球的故事,往往会设定人类的危机,危机的时候就是科学大展身手的时候。这次人类面临的危机是生态日趋恶化,粮食严重短缺。


反常的是,科学起初并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影片里的未来地球,科技完全退化绝迹了。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仰望星空、探索宇宙更是侈谈,阿波罗计划都被抹去了存在过的历史痕迹,男主的妻子患了重病也因造不出医疗仪器只能早早逝去。人类智慧设计出来的方法,无论是A计划还是B计划,归根结底都是一条路——逃离地球,到宇宙中去,开辟新世界。


踏上征程的库珀,最初动力是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一场饱含情感的漫长旅途。也就是说,启程本是为了回归。可是随着剧情的进展,库珀必须做出选择——是回去践行对孩子的承诺?还是继续探索以保证人类的未来?


如同影片中布兰德质问的一样:“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你是为了全人类,而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你们谁会愿意踏上征途呢?”是的,人都是自私的。哪怕是为了家人愿意舍弃自我,也恰恰是因为那是“我的”家人。



很有看点的第二组矛盾是自保自救的求生念头与诚实务真的科学操守之间的冲突。探索太空的十二位先行者有三个返回了积极信号,但是前两个都是谎言。


曼恩博士可以说是这里面唯一的反角,为了自保甚至不惜杀死库珀夺取飞船。但他的行为却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易地而处,只要放出积极信号,就一定会有人来这里,就一定能得救。这种绝境里人性再次面临选择。绝地求生的念头战胜了对人类的责任、真理的坚守,自私又一次占了上风。


曼恩说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库珀,你知道人将死之时看见的最后一个画面是什么吗?是你家人的面孔。这些面孔会给你勇气,让你想要活下去。”这些面孔也是你最终能创造出绝地逢生奇迹的原因。


果然,最终结局是一个绝处逢生的happy ending。


那么,救了人类的是科学吗?当然不是。这部电影恰恰表现了科学的局限。克里斯托弗·诺兰自己说:“电影探讨的一个有趣问题是,科学至今还没有解析和量化人类情感的途径。”


救了人类的是爱吗?看上去似乎是。诺兰也明确想传达给观众的是:“爱是一切人类问题的终极解决途径。我始终觉得宏大和微小是可以结合起来的,因为再大的问题最后也会回归到我们是谁、我们之间靠什么维系等简单问题上。”


那么爱是如何解决危机的呢?不谈物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爱恰恰是通过对自私的超越来做到的。恰恰是因为那是“我的”家人,我们才愿意为了他们舍弃“自己”。到了这一步,虽然自私自保几乎是人类的本能,但另一方面,自私也培养出了自己的反对者。


想要真正圆成自我、满足自我,恰恰需要不断地委屈自我、舍弃自我。这才是超越。多么令人感叹!


不过在今天,我们往往把超越视为虚妄。古典艺术常常会谈人生的境界,而现代艺术的伟大则往往被界定为深刻地写出生命的困境、人性之不能。我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了“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越来越坚信人性的阴暗根深蒂固坚不可摧,越来越把“这是类本能”当做“所以我也不能”的借口。



或许,影片中无数次循环的那首诗正是在谆谆告诫——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白昼将近,而暮年仍然应该燃烧和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完--


另,看到后台很多朋友还想进共识网读者福利群,但由于腾讯后台规则已无法扫码进入。只能麻烦您先加共识君微信号aigongshi。

或者,猛扫共识君二维码,之后——您就到碗里来了。

↙↙↙猛戳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