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港股遇冷 外资投行大跌眼镜沪港通开通后,中国内陆投资者并没有大量买入香港股票。这让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和高盛等外资投行感到意外。他们此前看好的股票也出现下跌。 港股的“价值洼地”也受到冷落。沪港通开通首日,大连港的股票下跌12%,南京熊猫电子下跌9.9%,这两只股票在香港市场的股价只有内陆的一半。 ![]() 以上两只股票并非孤例。港股大市在沪港通首日总成交830.21亿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高出大约14%,增量资金相当于92亿元人民币,并没有覆盖单日港股通的额度。这意味着在沪港通下,内陆资金入市态度极为谨慎。 沪港通对散户并不友好一直以来,内陆市场发展并不成熟,机构投资者占比长期偏低,而以散户为主导的市场更多体现出一种投机的氛围。而沪港通显然对散户并不友好。 首先,沪港通启动后,内陆散户投资港股仍受到“证券账户资产不低于50万元”的门槛限制。符合条件的散户只有200万人,占比不到6%,九成散户被排除在沪港通之外。 ![]() 其次,内陆散户炒港股,采用的是以港币报价交易,但以人民币结算。港股结算事项实行“T+2”,今天买港股赚的钱,两天后交割时可能因汇率波动而遭受损失。也给投资者带来汇率损失的风险。 此外,持有港股还会被收取一定的持仓费用,这些都会影响港股收益,造成散户们投资港股热情不高。 散户机会:A股入选MSCI指数沪港通本身对散户影响有限,但由此带来的A股市场的开放,以及A股入选MSCI指数将带来长期利好。 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者普遍采用的投资标的,韩国股市入选MSCI指数的三年里,股指大涨65%,市值增加了79%。台湾股市入选MSCI指数一年内,股指大涨了40%,市值增长了27%。 ![]() 今年6月MSCI因A股对外资存在限制,拒绝将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随着沪港通的推动,A股开放程度将不断提高,入选MSCI指数的机会大增。 根据德银估算,MSCI将5%的A股流通市值纳入指数将带来8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而全面纳入指数可能带来1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未来的这些重大变化,迫使国际大型公募基金更加关注A股国际化的进程,国际资金将会持续流入A股市场,给散户带来更多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