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宜人春光 2014-11-19

     中国画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独特的绘画技巧和精美绝伦的表现形式深受华人所喜爱。我国的邮票很早就将中国画列入选题,邮票选用中国画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以画家擅长的某一题材为主题,如徐悲鸿的“奔马”,吴作人的“熊猫”等;二是画家作品的合集,如“户县农民画”,“明清扇面画”等;三是国宝级名画,如“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四是画家美术作品的专集,如“齐白石作品选”、“吴昌硕作品选”等。

    著名画家徐悲鸿,学贯中西,人物、花鸟无所不通,而尤以画马驰名中外,徐悲鸿画的马笔墨酣畅奔放,见其画仿佛能听到狂风暴雨般的马蹄声,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名画家,吴作人,他熊猫画的非常好,熊猫生动逼真,憨态可掬。   

    我国发行的“名家画作”个人系列共有九套,分别是“齐白石作品选”、“吴昌硕作品选”、“郑板桥作品选”、“傅抱石作品选”、“黄宾虹作品选”、“潘天寿作品选”、“何香凝作品选”、“八大山人作品选”和“李可导作品选”。邮票为国家名片,能以个人作品作为邮票选题的都是我国最优秀的画家。九位名家中除了郑板桥和八大山人是古代画家外,其他七位都是近现代著名画家。女画家就何香凝一位,她是国民党早期领导人廖仲凯的夫人,共产党领导人廖承志的母亲,擅长工笔动物画,以画虎、狮最为精妙。

     我国名画家众多,其作品入选邮票的还有石涛、刘海粟、叶浅予、吴作人、黄胄、林风眠、李苦禅、刘继卤、王淑晖、关山月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他们在绘画领域有极高的成就,形成自己的鲜明的艺术风格。将大师的精品印制成邮票,集美观与雅致于一身,让喜爱集邮和国画的民众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即能观赏品味名家精美之作,又具一定的收藏和升值空间,同时又能够学习到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以中国的名家书画作品为蓝本而设计成的邮品,不仅弘扬了祖国文化,也让世界了解到东方这块沃土的神秘色彩。笔者整理如下,供欣赏。

     吴作人作品《熊猫》赏析

1. 特59《熊猫》特种邮票  1963.8.5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1963年8月5日邮电部发行了志号为特59的《熊猫》特种邮票1套3枚,分别是:(3-1)8分熊猫;(3-2)10分熊猫;(3-3)8分熊猫。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1973年1月15日邮电部再次发行了志号为57-62的《熊猫》编号邮票1套6枚,分别是:(57)20分熊猫;(58)10分熊猫;(59)8分熊猫;(60)8分熊猫;(61)4分 熊猫;(62)43分熊猫。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欢迎。   

    《熊猫》充分体现了吴作人水墨渗化没骨的技法,以水墨点垛造型传神,气韵生动而又应物象形,为传统的中国画或纯粹的西洋画均难以办到。图中所画熊猫憨态可掬,形象生动。

    吴作人(1908-1997)

    江苏苏州人。吴作人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为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六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

  

徐悲鸿作品《奔马》赏析

2.T28 《奔马》特种邮票  1978.5.5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T28奔马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全套10枚,小型张1枚,影写版,刘硕仁设计,由北京邮票厂印刷。邮票及小型张原画作者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邮票和小型张是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中精选出的11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组成了一幅壮观的十骏画卷,它彷佛让我们听到了奔马在空中的嘶叫声和清脆马啼声。《奔马》特种邮票及小型张在30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邮票。

     图1-10分别为1953年、1945年、1948年、1942年、1941年、1944年、1942年夏季、1939年、1938年10月、1944年冬季所创。十枚邮票组成了一幅壮观的十骏画卷,它彷佛让我们听到了奔马在空中的嘶叫声和清脆马啼声。

     10-1:奔马 4分 邮票。图案中画的是一匹四蹄腾空急速向前飞奔的骏马。此画是1953年在北京辟处东城的徐悲鸿居处创作的。据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回忆,当时“窗前绿树成荫,悲鸿在欢快地挥动墨汁淋漓的画笔。和往常一样,只消十几分钟,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便跃然纸上。不同的是他不再题写表现压抑和渴求光明的词句……而在画面上写上了‘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发自内心的真诚喜悦,使他那略显苍白的面容上,漾起了深情的微笑。”(《人民有情——忆悲鸿画马》)画中的奔马正象征着新中国向着光辉美好的前程奔跑。 

    10-4:奔马 10分 邮票。图案中画的是一匹向右侧身的奔跑马,画的左下角的题句为:“水草寻常行处有,相期效死得长征。”此画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困难的1942年,画家借马抒怀,把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倾注于他所画的马上,表达了画家强烈的抗日愿望,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10-5:奔马 20分 邮票。图案画的是一匹正面本来的骏马。此画1941年创作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为了救济在战火中失去家园而流离失所的祖国的难民,只身远赴南洋,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榔屿、怡保3市举办画展,将卖画所得巨额收入全部捐献给祖国救灾,表现出画家赤忱的爱国之心。

   《奔马》邮票及小型张是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中精选出的11幅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型张图案中画的是五匹骏马奋蹄疾驰。原作长181厘米,宽95厘米,1942年创作于重庆。观看此图,使人仿佛能听到那疾风暴雨般的阵阵马蹄声,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在设计上用仿绫银灰色花纹作为衬底,显得质朴大方,极富中国画的装裱韵味。  

   《奔马》邮票在设计上采用白底不加边框的形式,一方面使奔马形象得到突出,更好地表现出奔马不可阻挡的奔腾之势,另一方面使邮票在整体风格上具有国画未装裱时的质朴,使我们仿佛是在欣赏画家刚画好的新作。 

    《奔马》特种邮票及小型张在30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邮票。

   在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关系中,马是对人类恩惠最大的动物。在承平的盛世,它躬耕垅亩,无怨无尤;在战火纷飞的疆场,它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在人们的心目中,马是英俊、忠实、勤劳、勇敢的象征。唐朝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著名的《房兵曹胡马诗》写道:“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据说从汉武帝伐大宛时起,大宛马便从西域源源来到中原。杜甫的诗不只讴歌马的外貌,更赞扬了战马横行万里,可生死以托的品德。在《题壁画马歌》中,杜甫更称其“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以画马著称。

  徐悲鸿爱好画马,有这样一段轶事:1904年,徐悲鸿应印度国际大学邀请前往讲学,并游历了大吉岭和克什米尔。在漫长的旅途中,徐悲鸿骑着印度名马驰骋在异国的漠漠荒野上,深切地了解到马的慄悍、驯良、勇敢、忠实、耐劳、无怨的性格,于是成了马的知心朋友。英姿勃勃的骏马奔驰起来如同疾风闪电,简直使他迷醉了。自此,徐悲鸿开始喜欢用泼墨写意的手法,塑造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奔马。徐悲鸿把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倾注到他的画马之中,他的奔马带着时代的风声和雷声在画面上驰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题画马云:“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水草寻常行处有,相期效死得长征。”缘物抒情,表达了主张积极抗日的愿望。在长夜中,徐悲鸿的马,追索光明的前景,他题诗云:“直须此去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题画不再是那种忧思难忘的情调,他激越的情感犹如解冻的春潮,一泻千里,他题画马云:“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百战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徐悲鸿的马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显示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不朽精神。

  1978年5月5日,为了展示中国绘画艺术成就,发行《奔马》特种邮票。采用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原画。

这套邮票的10枚图案,设计者精心选取了徐悲鸿的10幅中国画力作。徐悲鸿是中国画创作中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大师。他从西方油画技法中吸取了适合中国画的内容,将之巧妙地融合起来,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徐悲鸿酷爱画马,一生中画了许许多多的马,这10枚邮票上的10匹骏马,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品。画家笔下的马,粗看,似乎不注重细节刻画,不着力表现运动中的一块块肌肉;但若仔细鉴赏马首姿势、马鬃动态、马蹄变化的色彩浓淡,便可发现画家用挥洒自如的笔法,大块的着墨,简洁明快而富有力度的线条,准确地把握住了一匹匹骏马生动各异的神采,它们不受羁绊、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驰骋在祖国大地上,具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召力量。

 

齐白石《齐白石作品选》赏析

3.T44 《齐白石作品选》  1980.1.15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为了反映齐白石的伟大艺术成就,1980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16枚。其中(16—5)—(16—12)这8枚邮票于1980年5月20日发行。采用齐白石原画。邵柏林设计。齿孔11.5度。背面刷胶。邮局全张枚数50(10×5)。北京邮票厂印制。这套邮票图案采用的16幅画稿,都是白石老人60岁以后艺术上最成熟时期的作品,通过一草一木,一鸟一石,让读者领略到了这座艺术大山的无限风光。16幅图案不饰边框,不衬底色,使画幅间的细微差异统统融于白色票型之中,具有绝妙的艺术效果。

    1980年的邮票中有一套齐白石作品选,十六张邮票,外加一张小型张,邮票设计显得有些小巧,但十六张一套的邮票要想设计得更大气一些实在也是困难的,它们绝对是我最喜爱的邮票。我特别喜欢“蛙声十里出山泉”,几只小蝌蚪顺着山间的小溪水自由自在地游下来,溪水轻轻地流动着,它是怕流得太急会伤及小蝌蚪啊,画面的视线延伸得很远,隐隐约约地看得到远处的山,整幅画并不见青蛙的影子,我们却仿佛听到了蛙声一片。我还特别喜欢“酒蟹图”,一支红烛,一只酒壶,一只盘子里随意地放着两只螃蟹,盘子外散落着一只螃蟹的残肢断体,一只小酒杯还在那儿放着,红烛还燃烧着,刚才还在喝酒吃蟹的主人却醉去了,画面构图非常简洁,却带给人许多的猜想。我也喜欢“秋声”,画的只是四张芋头的叶子和两只小蟋蟀,其中的两张叶子显得很青翠,一张叶子还是嫩嫩的浅浅的绿,而它们给我的那种感觉都是用墨汁的浓淡来表现的,一张叶子已枯黄,无赖地垂到了地面上,两只小蟋蟀很恩爱地在一旁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它们让我们听到了秋天的声音。我也喜欢草垛前和草垛里觅食的毛绒绒的小鸡,喜欢悠闲地嚼着因熟透而掉到地上的葡萄的小松鼠。 

    齐白石(1864—1957)是中国著名的国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村人。

  齐白石原名齐璜,“璜”是古代佩在身上的半月形的玉,称为“半璧”。为什么改叫“白石”呢?齐白石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在家放牛打柴。11岁起学木工,每天工余辛勤刻苦学画。20岁左右就成了雕花能手,人称“齐木匠”。他为人憨厚,不喜欢应酬,也不愿聚在一起大吃大喝,只喜欢两三个知己友人在一起随便吃点什么,聊天,谈诗和画画。他的诗朴实无华,自然豪放。这与他喜欢爬山和游历有关。他少年时常去爬离杏子坞不远的北山,这山叫“白石山”,因此他自称为“白石山民”,到50岁以后改署“白石山翁”,并用“齐白石”为名,晚年署“白石老人”。齐白石40岁后,远游南北各地,在7年—8年间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丰富了他的绘画境界,后来整理游历所得,作《借山图卷》50多幅,是他早期山水画的重要作品。57岁后长居北京,手植花卉果木,养虫养鸟,朝夕观摩,艺术造诣益臻成熟,所绘画的作品,都有独创成就。在艺术上,他常与陈衡恪相切磋,推崇徐渭、朱耷、原济、李蝉及吴昌硕等诸家。60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融合了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花鸟鱼虫,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一起。也画山水、人物。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见解。他不仅精于绘画,而且长于刻印,书法也很有名。齐白石一生共画四万多幅画,写一千多首诗,治印三干多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白石老人为人朴实耿直,富于正义感,并能坚持民族气节。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乎后,他在自己门口贴上“画不卖于官家”的字条,表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以十分欢欣的心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以后又热情地以自己的创作参加了保卫和平事业。

  1953年他90岁生日时,文化部特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奖状。1955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金。他曾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7年9月16日病逝北京。

  齐白石是位举世闻名的中国现代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西方人赞誉他是东方的毕加索、马蒂斯。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说,白石老人的艺术成就在我们面前永远是座辉煌的大山。白石老人在自己创作的画幅上,有不同的落款,如白石、齐璜、借山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等。这些号大致可分为四类:(一)说明白石老人是木工出身,如木人、老木、木居士等;(二)表示白石老人对故乡的怀念,如杏子坞老农、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三)说明白石老人频年寄旅,形同萍漂,如寄园、寄萍、老萍、萍翁、寄萍堂主人等;(四)表示白石老人随遇而安的意思,如借山老人、借山馆主等。另外,还有齐大,这是由于他行大,并采用“齐大非偶”这句成语。至于“三百印富翁”,是表示他对许多收藏石章的珍爱。

    1996年5月18日至24日,北京第一次举办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非洲的乌干达为此发行《齐白石作品选》专题邮票,分小版张、小全张各一种,边纸都印齐白石生卒年份“1864-1957”及第九届亚洲邮展徽志、吉祥物和“中国‘96—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中英文对照文字。

 

刘海粟、于非闇、吴作人作品选赏析

4. J6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艺术展览纪念》 1980.10.8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邮电部于1980年10月8日发行志号为J6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艺术展览纪念》邮票1套3枚,分别是:(3-1)8分黄山云海奇观【刘海粟】;(3-2)8分黄鹂玉兰【于非闇】;(3-3)8分牧驼图【吴作人】。

 

  刘海粟(1896-1992)

   江苏武进人。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刘海粟6岁读私塾、酷爱书画。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开幕式,回国后创办天马会。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回国后,充实了美术院的课程和设备,成为当时国内美术最高学府,并著有《米勒传》、《塞尚传》,介绍西洋艺术,颇有影响。从1931年到1949年他大部分时间在国外,经常举办画展及讲学。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于非闇(1887-1959)

   山东蓬莱人。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他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从小喜欢豢鸽艺菊,写有《都门钓鱼记》、《都门艺菊记》、《都门养鸽记》等书,影响颇大。曾在北京师范学校、华北大学、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3年后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建国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 

  吴作人(1908-1997)

   江苏苏州人。吴作人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邮票里的扇面画。

 

 吴昌硕作品赏析

5.T98《吴昌硕作品选》特种邮票  1984.8.27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1984年8月27日,为了纪念吴昌硕诞生1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吴昌硕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8枚。采用吴昌硕书法、绘画和篆刻原作。卢天骄设计。

  这套邮票的8枚图案,围绕吴昌硕曾经说过的“诗书画印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这一中心,精选了包括牡丹、菊、梅、金石乐等内容的书法、绘画、诗词、篆刻八件精品,既像一部印制精美的吴昌硕袖珍作品集,真实地展现出了大师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又准确地把握住了吴昌硕刚正自强、纯朴善良、智慧勇敢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具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邮票图案设计成中国字画挂轴的传统装裱形式,挂轴的天地两头采用浅灰色绫绢风鸟图纹,与洁净的中心字画相配,和谐统一;首尾两枚图案选用的书法和篆刻作品,采用贴金雪花纸衬底,占朴典雅,高贵华丽,颇有领衔和呼应之势;若将八枚图案按照顺序号横向挂上墙壁,则成一套经过精心装裱、缩小的中国字画“八扇屏”,生动地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字画艺术和装裱艺术的有机结合,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票题和铭记、面值等文字,分别安排在浅灰色绫绢的天地两头,既不破坏中心画面的完整,又能保持上下平衡,与主图和谐。

    第一图:《书法》。票面是一副对联,上写“金石乐,书画缘”,此为吴昌硕76岁时作,属其晚年大成之作。

    第二图:《双桃》。票面是一幅诗画交映的佳作。

    第三图:《芙蓉》。是吴昌硕83岁时所作,曾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绘画第二名。
    第四图:《紫藤》。

    第五图:《牡丹》。

    第六图:《秋菊》。这三幅画是从吴昌硕78岁所作的条屏中选出的,它们充分体现了吴昌硕“书画同源”和“以篆之法入画”的艺术主张。

    第七图:《梅花》。梅花是吴昌硕毕生所画最多的题材之一。为了表达梅花的气质,吴昌硕自称不是“画”梅而是“扫”梅。从画中的梅花形象及意蕴来看,这“扫”字恰如其份地表现出画家在作画时纵笔挥洒、风驰电掣的神态。

    第八图:《篆刻》。这是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印章的上一方为“美意延年”阳文篆刻,下一方为“乘长风破万里浪”阴文篆刻。两枚印章合成一幅,顿使画面显得丰满。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浙江安吉人。生于1844年阴历八月初一日,1927年去世,终年84岁。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有缶庐、老缶、苦铁、破荷、大聋等。17岁时,他为了逃避饥荒和兵祸,远离家乡,颠沛流浪。为了生活,他当了五年佣工,受尽折磨。及至回家,全家九口人只剩下老父亲和他两个人。从此父子二人相依为命,耕种度日。他农劳之余,还孜孜攻读。他爱好书法、诗词、篆刻和绘画。他先把重点放在学习前三项上,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自己认为这三项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30多岁时才在任伯年的鼓励下学习绘画。这样,他的画幅中,绘画、书法、诗词和篆刻熔冶一炉,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人们尊称他为“四绝画家”,就是指他的作品中兼有书法一绝、诗词一绝、篆刻(金石印章)一绝和绘画一绝。自古以来,被誉为“四绝画家”的很少,吴昌硕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

  吴昌硕对艺术富于改革精神,他主张“古人为宾我为主”,“画当出己意”,“贵存我”,是…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题材无非是前人所画的梅、兰、菊、牡丹、荷花、水仙、蔬果之类,但他的绘画重气韵,讲究布局,能运用独自的造型语言寄托自己的真情,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因为他的书法功力深厚,中晚期的作品,更以篆隶笔法作画,使画面奔腾飞舞,雄健苍劲,达到了“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吴昌硕也是一位重视色彩表现的画家。他放手使用西洋红等浓重色彩,与焦墨造成强烈的对比,以适宜人们新的审美愿望。齐白石的“红花墨叶”画风,就是与吴画一脉相承。吴昌硕70岁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他的创作经验不但影响了国内艺术界,甚至还远及国外,特别是日本。他是中国书画艺术继往开来的一代伟大宗师,流风余韵,至今不息。人民和政府高度评价吴昌硕的伟大艺术成就,特选在杭州他曾担任第一任社长的西冷社内,设立了“吴昌硕先生纪念室”,陈列他的作品,使他的艺术光辉与湖山同寿。

 

叶浅予.李可染.吴作人作品赏析

 

6.T141中国当代美术作品选  1989.9.1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1989 年9月1日,为表现中国当代美术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当代美术作品选(一)》特种邮票,全套3枚。邮电部于1989年9月1日发行了志号为T.141的《当代美术作品选(一)》特种邮票1套3枚,分别是:(3-1)8分叶浅予《白蛇传》;(3-2)20分李可染《细雨漓江》;(3-3)50分吴作人《齐奋进》。

    T141(3-1)图案采用了中国当代美术***叶浅予1960年创作的《白蛇传》。叶浅浙江桐庐县。曾任***美术学院教授兼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叶浅予的漫画、速写和舞蹈人物,被誉为“三绝”。邮票图案左面为画家亲笔题词:对生活知足常乐,对艺术精益求精。

    T141 (3-2)图案采用了中国当代美术***李可染1977年创作的《细雨漓江》。李可染(1907-1989)祖籍江苏涂州。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 年代初开始,为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李可染用十多年时间,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行程十多万里,经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一种严肃、深厚、凝重的画风,人称“李家山水”。他除创作山水画外,兼作古典人物画和牧牛图。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黄宾虹学术研究会荣誉会长等职。在现代美术史上,李可染是近代中国画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其作品和著作在国内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图案左面配以画家的亲笔题词:真知困而行,峰高无坦途。

    T141(3-3)图案选用了吴作人1978年创作的《齐奋进》。吴作人(1908-1997)1908年10月生于江苏苏州,祖籍安徽泾县。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美术学院教学和领导工作。后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在60多年的美术生涯中,学贯中西,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艺术家。其代表作品有油画《纤夫》、《出窑》、《播种》、《玄武湖上风云》、《齐白石像》、《黄河三门峡》、《镜泊飞瀑》等,有中国画《金鱼》、《山鹫》、《雄鹰》、《熊猫》、《牦牛》、《骆驼》等。出版有《吴作人的艺术》等。图案左面配以画家的亲笔题词:法由我变,艺为人生。

 

  叶浅予(1907-1995)

   浙江桐庐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少时自学绘画,1926年至上海从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1936年组织举办第1次全国漫画展,次年组织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积极投身抗日战争。1939年赴香港,次年回重庆。1942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后举办旅印画展。抗日战争胜利后曾赴美举办画展,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曾任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从事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笔墨顿挫自如,豪放爽朗,形象生动传神,风格独具,成就显著。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

   李可染(1907-1989)

   江苏徐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毕业回乡任小学美术教员。1929年考取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同年参加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1932年因“一八艺社”被国民党当局解散,被迫退学回乡,在徐州艺专任美术教员。1938年在武汉参加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1943年到重庆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同时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1956年起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2届理事,第3、4届副主席,北京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50年代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等地举行山水写生展,并出访德国、捷克。1986年于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个人画展。同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艺术通讯院士”称号。

   吴作人(1908-1997)

   江苏苏州人。吴作人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傅抱石作品赏析

 7.1994—14 《傅抱石作品选》 1994.10.5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国家邮政局于1994年10月5日发行1994-14《傅抱石作品选》特种邮票1套6枚,分别是:(6-1)10分傅抱石作品选·听泉图;(6-2)20分傅抱石作品选·洗手图;(6-3)20分傅抱石作品选·大涤草堂图;(6-4)40分傅抱石作品选·擘阮图;(6-5)50分傅抱石作品选·虎跑;(6-6)1元傅抱石作品选·山阴道上。

    邮票选取傅抱石6幅代表作,山水画、人物画各半,交替排列,既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又使邮票整体变化产生美感。大幅画。

   第一枚《听泉图》,面值10分。第二枚《洗手图》,面值20分。第三枚《大涤草堂图》,面值20分。第四枚《擘阮图》,面值40分。第五枚《虎跑》,面值50分。第六枚《山阴道上》,面值1.0元。

   第一枚听泉图是由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于1941年所创作;本幅《听泉图》,即是有款无印之作,傅抱石以大笔淡墨扫出飞泉,奔泻出银河落九天之势,雷霆万钧,近景为浓墨之巨大盘石,强烈的黑白对比融为酣畅一体,一高士于右下角亭舍中听泉,犹如俗务尘嚣置诸脑后,表现石涛诗作“天削危峰万仞青,虹飞千尺走雷霆,不知何处餐露客,日凭栏洗耳听”之意,石涛乃影响抱石先生艺术思想成就之大者,这诗意或是傅抱石喜作听泉图的原因之一吧。[1] 

    此作笔墨酣畅,元气淋漓,为傅抱石金刚坡时期无雕琢的天成之作,或可推想抱石先生醉后起兴挥毫,自在洒脱,一时无印于身,也就未能钤印,直是先生之醉,今观者赏画方能心醉!

   第二枚《洗手图》”描述了:东晋宰相桓玄爱画如命,觅得精品,常请文人雅士观之,而观画者必先洗手方可,大画家顾恺之概莫能外。

   第三枚【大涤草堂图】  是石涛曾写信请八大山人画的一个题目。石涛(公元1642一约1718年)清代画家、画学理论家,其诗文、书法、篆刻也有较高水平。广西金州人,本姓朱,名若极。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父亨嘉于明亡之后在桂林自称“监国”,为南明广西巡抚瞿式耜所杀,时若极仅5岁,削发为僧,得以存活,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晚年定居扬帅l,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八大山人(公元1624或1626—1705年),清代书画家、诗人,江西南昌人,姓朱名耷,自号八大山人。他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请八大山人画《大涤草堂图》,傅抱石在题款中作了说明,画否,已不可考。傅抱石崇拜石涛,其名字即拥抱石涛、拥抱山水之意。1924年3月,他在重庆西部所作的《大涤草堂图》,即表示对石涛的崇仰。画左方作草阁,阁中一人为大涤子,即石涛。因石涛曾别署“大树堂”,故草堂前特画几株参天古树,绿荫复盖,其干叶采用浓墨破湿色的创新画法,笔墨并重,干湿齐用。徐悲鸿对此画十分欣赏,在画上题了“元气淋漓,真宰上诉”的句子,真可谓“珠联璧合”。徐悲鸿曾从师康有为学书法,对《郑文公碑》、《石门铭》、《张猛龙碑》等下苦功,课书甚勤,其书法超脱奔放,转拆有度,调高韵远。

    第四枚【擘阮图】此画系画家于1945年2月作于重庆。擘:拨、弹奏之意。阮:阮成,即月琴,相传为阮咸所创,故名,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一种。擘阮,即弹奏月琴。画中,援阮弹奏者、侧耳倾听者、应节摇首者,一个个心驰神往,一个个如痴如醉,一个个淡冶妩媚,美目流盼。傅抱石不仅是中国画坛一代宗师,而且在书法、篆刻、文学、史学、音乐、戏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还会唱京戏,能操琴,擅吹笙。知道了这些,便不难明白这幅唐代仕女擘阮图,能画得如此栩栩如生,绝非幸致。

    第五枚【虎跑】  是傅抱石1962年10月至1963年4月,根据在浙江休养期间的写生创作而成。“虎跑”,即位于杭州西湖南山区的虎跑泉,其名源于一个民间故事。相传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4—820年),这里住着一位叫性空的高僧,因用水不便,准备迁走。夜里忽然梦见神仙告诉他说:“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果然有二虎“跑地作穴”,涌出泉水。从此性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虎跑泉因此得名。画面上,在萧疏的远山和朴茂的秋林之间,三两游人走在渐伸渐远、径曲道幽的小路上,传达出鲜明的纵深感、幽邃感,流露出苍秀蕴籍,勃勃生机。

    第六枚【山阴道上】  山阴,即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县),这幅画取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琊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今绍兴市)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地方行政长官),世称“王右军”。早岁从卫夫人学书法,后博采众长,创造妍美流便的今体。他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集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兰亭在山阴县西南兰诸山上,兰诸山,一名兰亭山。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这一天。王羲之和一些至亲好友到兰亭游春,在水边宴会,饮酒作诗。有人把这次大家写的37首诗收集在一起,叫《兰亭集》,共推王羲之为之作序。他稍加思索,便一气呵成,这就是震惊古今的无价之宝《兰亭集序》墨迹。《山阴道上》这幅画,所描绘的是王羲之和他的3位朋友,正漫步山阴,游山光水色,谈琴棋书画,吟诗词曲赋,左起第三人回首者即王羲之,清高俊逸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傅抱石(1904-1965),我国著名中国画画家、金石家、美术史家和美术理论家。他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193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傅抱石作画,“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他推崇清代画坛创新派大师石涛的创造精神,既融汇古代诸家之长,又不受前人成法速缚,勇于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山水画,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他的人物画,多取自古代文人高士及古诗词中歌咏的人物,即所谓“上古衣冠”,造型典雅优美,神态丰富,线条飘逸,有浓郁的书卷气。郭沫若先生评价说:“抱石作画别具风格,人物善能传神,山水独开生面。盖于旧法基础上摄取新法,而能脱出窠臼体现自然”。1994年10月5日,是傅抱石诞辰九十周年。邮电部特发行这套邮票,共六枚。其中山水画3枚,人物画3枚。

 

    傅抱石是我国著名中国画画家、金石家、美术史家和美术理论家,他推崇清代画坛创新派大师石涛的创造精神,既融汇古代诸家之长,又不受前人成法速缚,勇于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故有其作画“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之说。他的山水画,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他的人物画,多取自古代文人高士及古诗词中歌咏的人物,即所谓“上古衣冠”,造型典雅优美,神态丰富,线条飘逸,有浓郁的书卷气。郭沫若先生评价说:“抱石作画别具风格,人物善能传神,山水独开生面。盖于旧法基础上摄取新法,而能脱出窠臼体现自然”。

 

黄宾虹作品赏析

8.1996--5《黄宾虹作品选》邮票  1996.4.5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国家邮政局于1996年4月5日发行1996-5《黄宾虹作品选》特种邮票1套6枚,分别是:(6-1)20分黄宾虹作品选· 书法;(6-2)20分 黄宾虹作品选· 山水;(6-3)40分黄宾虹作品选·青城山中坐雨;(6-4)50分黄宾虹作品选·西泠远望;(6-5)50分黄宾虹作品选·设色山水;(6-6)230分黄宾虹作品选·点染写花。

    此套邮票共6枚,选取黄宾虹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作品。其中4幅山水画除黄宾虹早期作品《山水》外,《西冷远望》、《青城山中坐雨图》、《设色山水》都是气势磅礴的杰作。另有书法和《点染写花》两幅,展示了大师作品笔精墨妙深邃高雅的意境。《青城山中坐雨图》是其代表作之一,为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时以四川青城山为题材绘制而成。有专家评论该画说:“画面上有一座经雨水洗礼过的崔嵬的山峰,那氤氲弥浓的烟雾,似一缕轻岚在山谷中白纱一般地流动;又似一曲雄壮昂扬的旋律,在如削的峭壁与丛林中冲撞奔突。那乳白色的雾状,落似气势宏大的瀑布,开如雪莲一般的水花。它们在峡谷中创造出一个神秘而充满生机的世界,给人一种既婉约秀润又雄浑苍劲,既近在咫尺又浩淼无边的感觉。峭壁下的一个褶皱里,有村居点点,村居周围弥漫着如烟的雾。在迷离中,那苍老的村居似乎已被雨水漫抹得俊逸年轻,潇洒动情。山崖脚底,水绕着山走,路缠着山转,溪上的雨丝已是浑然不见,但银瀑似的溪流正将颀长的一匹烟云蜿蜒载向大江河海。溪边有两棵树摇摆着,漾起一阕曼妙的旋律。”

    第1图【黄宾虹作品选·书法】邮票画面选用了“陆子成书作新语,许君集字述古文”一联。这幅联语字体是画家集古籀文(即古大篆)拼成。其中上联的“陆子”,是指楚人陆贾,他是汉初有名的政论家、辞赋家,有辩才,曾从刘邦平定天下。刘邦死后,他力劝陈平结交太尉周勃,合力诛灭了吕后集团,安定了刘家天下。他力主儒学,提倡“行仁义,法先圣”,并撰写《新语》一书,提出“道莫大于无为”,“故不为也,乃无不为也”。这种“为”与“不为”的辩证思想,成为黄宾虹治艺的终极追求。下联的“许君”,即指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他著有《说文解字》一书。书中集秦代小篆、战国古文字9353个,古代籀文等异体字1163个。这部名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是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的重要参考文献。黄宾虹正是用这一联,表明了他对许慎的肯定与推崇,并以这种契而不舍的精神,去从事自己的创作。
    第2图【黄宾虹作品选·山水】宾虹先生非常强调“山水我所有”,他88岁时尚登西湖葛岭写生。他认为,画家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心占天地”,做到“发山川之精微”。因而一再提出,山水自然既给画家以无穷的美感,则画家就应使自己与山水的关系如石涛所说:“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脱胎于予也”,然后做到“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他写道:“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这幅画家早期的作品《山水》,其意境正体现了虹宾先生的这种精神。
    第3图【黄宾虹作品选·青城山中坐雨】虹宾先生67岁那年,他冒寒独去青城,途中遇雨照样前行,后来索性在滂沱大雨中坐下来,从容观赏雨中山色,全身被淋透也毫不在意,得意地吟出“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第二天,他即一气画出10余幅画,这幅《青城山中坐雨》便是其中之一。事后他给友人的信中说:“青城大雨滂沱,坐山中三移时,千条飞泉令我恍悟,若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也。”这种对山川景色饱游饫看和深刻体会,正是他的山水画风范气候极妙参神的缘由。
    第4图【黄宾虹作品选·西冷远望】此邮票画面的景色,从票名《西冷远望》上看,可知应是杭州西冷的远景。但画中题款为“西冷桥上远望对江渚峰写此”。据宾虹先生此款识,此画中景色应是从西冷桥上远望江渚峰的景致,而非西冷。因此,此票名称与画中题款所表明的景色显然不同。
    第5图【黄宾虹作品选·设色山水】宾虹先生70岁以后,山水画出现他的独特风格。尤其在80岁以后,所绘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在浓、焦墨中兼施重彩,并以“明一而现千万”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意境深邃的山川神貌。高燮评其山水画日:“先生七十后,夺得造化之精英,图写自然,千笔万笔无一笔不是,年过八十,尤见精神。”潘天寿称赞道:“宾虹老人师法造化,正是十里拜一师,行万里路,拜了千个老师。所以凭他的一支秃笔,画来形理意妙合自然。”这幅《设色山水》,就正是这样一幅杰作,层林深厚,山川磅礴,富有诤隋画意,令人心胸开阔。 
    第6图【黄宾虹作品选·点染写花】宾虹先生在画山水之余,也画花卉,而且同样绝妙。妙就妙在自自在在,别具风味,正如宋人所说:“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从这幅《点染写花》图中不难看出,其花卉画属文人画一路,信手写来,形若草草,不假雕琢,纯系自然,看似不经意,实则笔法严谨,情神意趣俱在。

    黄宾虹(1865-1955年)是现代山水画大师,也是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同时,他又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合称“20世纪传统四大家”。

  他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黄宾虹早年遍历国内名川大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九上黄山,五上华山,四上岱岳,写生画稿以万计。同时不断探索中国画用墨、用笔的规律。对墨法,黄宾虹有六字诀:浓、湿、黑、淡、干、白,后改为浓、淡、破、积、焦、宿,最后发展为浓、淡、破、积、泼、焦、宿7字;对笔法,他则总结为平、圆、留、重、变五种,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笔墨的技法。

    黄宾虹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大家,60岁以前师古人,70岁以后师造化,80岁以后画艺大进,自立面目。他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60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60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江上风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晚年他的山水形成了黑、密、厚、重的艺术风格。创作善用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交错运用,尤以积墨为胜,所以他的画看上去黑,但意在墨中求层次;密包含满的意思,使画面紧凑不松散;厚即浑厚朴实;重则入木三分,笔笔到家,最见动力。

 

潘天寿作品赏析

9.1997--4《潘天寿作品选》1997.3.4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国家邮政局于1997年3月14日发行1997-4《潘天寿作品选》特种邮票1套6枚,分别是:(6-1)50分潘天寿作品选·黄山松图;(6-2)50分潘天寿作品选·朝霞图;(6-3)100分潘天寿作品选·梅雨初晴图;(6-4)100分潘天寿作品选·菊竹图;(6-5)150分潘天寿作品选·睡猫图;(6-6)150分潘天寿作品选·灵岩涧一角图。

这套邮票在设计上,票幅有所增大,更加突出了画作的原汁原味,画作设色鲜艳,视角开阔,自然景观、花草树木、万物生灵尽数融入其中,盖天地万物之精华,意味深长的境地自然而然地流露而出。在排版上,画作稳放于票面上方,给人以稳重厚实之感。

   《睡猫图》作于1954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此幅构图富有特色,主体睡猫被处理成长方体块,与方形大石块紧贴成一个整体,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花猫身体的花斑与不加皴擦的大石块皆有疏密变化。石块多有转折,花猫体形符合其生理特征。题款采用隶书,长方形横幅形式与整幅画面十分协调。题款云:“日当午,正深藏黠鼠,莫道猫儿太懒睡虎虎。”风趣生动,增加了画意。处理好这种关系实属不易。潘先生曾说:“一幅画布局的最基本原则是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规则,即在规则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此图即是典型的范作。

  《灵岩涧一角图》作于1955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此为潘先生将山水与花鸟相结合的成功尝试。前人作山水取咫尺千里之远景,不易配用近景之花卉。宋代马远、夏王圭在布局上创意,画不满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但亦无多近景花卉。潘先生则以近景山水之一角,杂以山花野卉,乱草丛灌,高下歌斜,纵横离乱的天然荒率姿致,表现深山绝壑所特有的自然景观;又让山花野卉得深山绝壑之衬托,更具清奇纯雅的意趣和高华绝俗的品质。这些正是潘先生在艺术和人格上的追求。

  《梅雨初晴图》也是潘天寿1955年所作,原画藏于中国美术馆。灵岩寺两侧巨石壁立,通常作画总将寺院房屋置于中心,此幅则仅取一侧石壁,而将寺院房屋挤到左下一角,构图之奇特,可谓前无古人。又因时处初夏之梅雨初晴时,空气清新,植物得雨润而猛长,故大自然的山涯、树木以及房屋均显得特别分明而有生气。先生在这里用笔用墨既有传统又有自己的笔墨语言,如此之作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绝品也。

  《黄山松图》作于1960年,现由潘天寿纪念馆珍藏。黄山与黄山松素为诗人画家之热门题材,绘画作品多为表现其奇特之妙。潘先生却着力于刻划黄山松的伟岸高华,整幅作品几全为这棵松所占,那柯铜根石,郁勃的针叶皆以劲健之笔写出,犹如金刚杵,其精神寄托由此而可见。右侧仅用少许笔墨写山石之奇,虽是陪衬,亦足以表现峰峦叠嶂,造化之奇险耳。末了画家加盖一枚“宠为下”的印章,既表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又与追求黄山古松的内在精神相一致。

  《菊竹图》是潘先生60年代初的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潘先生创作过一批雁荡山花野卉泉石图,此幅仅其之一。这批作品将雁荡山的野草野花首次移入囤面,借用那股子土气、野气、生气来纠旧文人花鸟画孤芳自赏,甚至矫揉造作之弊。这些山草野卉一旦出自潘先生笔下,又带上了他特有的符号特征,形未必很像,但神极似,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这便是极高的艺术性。此幅作品将野竹野菊处理成平面构成的形式,形象与结构均有新的突破,敷色又得清新古雅之趣,烂漫秋意,生机盎然之意境,即此而成。

  《朝霞图》作于1964年,现藏于潘天寿纪念馆。徐悲鸿曾赞潘天寿:对于色彩的领会,天资极高。此幅以黑与白作明确对比,又配之以红黄相间,很具古厚之风。花朵、花梗以及水草的笔线全以挺拔出之,画家之精神和自然界之健美均被一一拈出。大块荷叶则用泼墨,潘天寿曾云:“泼墨须在平中求不平,在不平中求大平。”图中泼墨荷叶非常整体厚重,及徐疾轻重之变化,且不落碎、弱、平、浊。远视,其整体精神灿然豁人眼目。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生于浙江宁海,原名天授,字大颐,后改名天寿,一生以弘扬民族美术为己任,淡泊名利,刚直不阿,以其沉雄阔大、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以及在绘画、书法、诗文、史论等多方面的杰出成绩和对中国画继承与革新问题上的远见卓识,成为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又一位中国画艺术大家。潘天寿于1971年去世,享年74岁。著作有:《中国绘画史》、《治印丛谈》、《潘天寿画集》、《论指头画》、《听天阁诗存》等。这套邮票6幅画面均为画家五六十年代的佳作。 

潘天寿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家,以擅长花鸟和山水画出名,并对中国的画史、画论也有研究,是一个不可多得国画界奇才。其精于写意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而尤其擅指墨,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因其画气磅礴,具有慑人的力量感和强烈的现代意识,而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何香凝作品赏析

10.1998—15 《何香凝作品选》 98.6.27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国家邮政局于1998年6月27日发行了志号为1998-15T的《何香凝国画作品》特种邮票1套3枚,分别是:(3-1)50分虎;(3-2)100分狮;(3-3)150分梅。见图。

    《何香凝作品选》是所有“作品选”邮票中枚数最少的一套。此套邮票曾一举夺得了当年的最佳邮票奖、专家评审奖和最佳印刷奖等大奖,无疑增加了邮票的含金量。

  第一枚“虎”是一直的何香凝最早的作品,创作于1910年,题款中的“克强先生”,指的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黄兴先生。

  第二枚“狮”创作与1914年,也是何香凝早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它以特写镜头直取狮头,用精微的笔法和细致的渲染,描绘了狮子轩昂的动态和威猛的神情,富有质感和立体感。从其设色及用笔,可以看出何香凝在名师指点下正规学习西方写生素描和透视等技法的过程中培养的严谨画风。

  第三枚“梅”选自1943年作的“绿梅”图,是何香凝的一幅代表作,老辣遒劲中倍显清逸脱俗。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夫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中国最早的革命集团——同盟会会员,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国最早留学学习绘画的先行者之一,一位具有资深经历和造诣的艺术家。何香凝的绘画活动是与她的革命生涯交相辉映、紧密相连的。何香凝的绘画作品,不仅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也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画苑中的瑰宝。

 

李可染作品赏析

11.2007—6 《李可染作品选》 2007.3.26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2007年3月26日,为纪念我国著名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李可染作品选》邮票,全套6枚,分别为李可染不同时期的作品。邮票内容分别为“松下观瀑图”、“万山红遍”、“观画图”、“放鹤亭”、“浅塘渡牛图”、“春雨江南图”。其中,“松下观瀑图”与“万山红遍”以亮色为主,“放鹤亭”与“春雨江南图”则用暗色调,山水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浓重浑厚,深邃茂密。“观画图”表现老、中、青三人展阅一幅画,阅历、爱好、领悟不同,面部表情各异。“钱塘渡牛图”寥寥数笔,将垂柳之下儿童牧牛涉水的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最妙的是对于塘中之水未着一笔,却让人浮想联翩。

    在邮票的选材中,设计者选择了画家代表作中的《松下观瀑图》、《万山红遍》、《放鹤亭》、《春雨江南图》搬上方寸,准确而生动地再现了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成就。其中《松下观瀑图》与《万山红遍》以亮色为主,《放鹤亭》与《春雨江南图》则用暗色调,山水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李先生又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李可染对写意人物画曾下过很多功夫,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齐白石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李可染的《观画图》表现老、中、青三人展阅一幅画,阅历、爱好、领悟不同,面部表情各异。三人的眼光集中在画心上,但画心未着点墨,一片空白,这和中国戏剧的挥鞭为骑马、推手为关门一样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李可染还是画牛高手。他喜欢牛的强劲、勤劳和埋头苦干,画室取名师牛堂。多年来画了大量牧牛图。李可染先生画牛,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已成为20世纪中国水墨画之“四绝”,极受人们的喜爱。《钱塘渡牛图》寥寥数笔,将垂柳之下儿童牧牛涉水的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最妙的是对于塘中之水未着一笔,却让人浮想联翩。

     李可染,著名画家。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市。旧居为青砖黛瓦的清式建筑,分东西两个院落,现西院为“旧居”部分,东院为“艺术陈列馆”。陈列他各个时期的艺术精品及各种图书、画册等。

李可染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曾师从黄宾虹、齐白石,得前者“墨块”、“墨线”,后者“积墨”、“渍墨”、“破墨”之诀,丰富了传统技法的表现力。他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墨、重、亮的新画风。其作品意境幽深,笔墨浑厚,气韵生动,格调高雅,质朴凝练,融文学性、音乐性和造型美于一炉。

 

吴冠中画作赏析

13.香港邮政《香港馆藏选粹 ——吴冠中画作》特别邮票  2014.06.27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中国近代名画邮票

《香港馆藏选粹 ——吴冠中画作》邮票

   《香港馆藏选粹 ——吴冠中画作》邮票1套6枚,分别以《维港写生》(2002年)、《乡情与乡愁》(1991年)、《水巷》(1997年)、《朱颜未改》(2001年)、《双燕》(1981年)、《天涯》(2009年)为主图。另有1枚小型张,以《休闲》(2010年)为主图。

    $1.70《维港写生》(2002年)
·箱头笔水彩纸本?高36厘米 阔58厘米

二○○二年,吴冠中应香港艺术馆邀请,来香港出席公开活动,向公众示范速写技巧。活动当日大雾笼罩香江,吴冠中只好凭记忆描绘维港景致。维港岸上建筑物林立,一幢紧贴着一幢,展现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繁华热闹的景象。

   $2.20《乡情与乡愁》(1991年)
·水墨设色纸本 ?高69厘米 阔137厘米

吴冠中画过不少藤萝,多次绘画藤萝依墙生长的形态。藤萝卷曲缠绕的特性,牵动了吴冠中的思绪。画作表达的情思未尽、情结未解意境,源于其乡情与乡愁。

    $2.90《水巷》(1997年)
·油彩布本?高73厘米 阔60厘米

吴冠中一生走遍大江南北,看尽世间美景,却总觉得江南最美。水乡江南是吴冠中的故乡,他在画作中托物寄情,借江南美景表达异乡人思乡之情。对他来说,最美的,莫过于回忆中的故乡。

   $3.10《朱颜未改》(2001年)
·水墨设色纸本?高45厘米 阔48.2厘米

二○○○年前后,吴冠中追求以更简单的元素表达抽象意境。画作反映画家秉持个人的创作原则,不受外界影响,让人感受到其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热忱、追求和执着。

   $3.70《双燕》(1981年)
·水墨设色纸本?高69厘米 阔138厘米

画作以黑、白、灰为主色,展现江南宁谧和谐的一面。《双燕》启发了吴冠中探索糅合东西方艺术之道,他在一九八○年代致力钻研东方情思与西方艺术技巧的结合,展现简约单纯的美感。《双燕》是吴冠中众多珍贵画作中的经典。

   $5《天涯》(2009年)
·油彩布本?高100厘米 阔80厘米

吴冠中常以树喻人,更以树比喻人生。画作中两棵挺立瘦树,传达画家的心声︰步入晚年犹如爬上遗忘之岭,回顾前事,一片茫茫。

   $10邮票小型张 《休闲》(2010年)
   ·水墨纸本?高66.2厘米 阔96厘米

    画作以水墨呈现富韵律感的线条,给人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感觉。吴冠中致力探索东西方绘画意蕴与技巧,建立独特的画风。他的艺术风范在此画作中表露无遗。

     香港邮政6月17日发行“香港馆藏选粹”特别邮票系列第三辑,以“吴冠中画作”为主题,展示其赠予香港艺术馆的7幅作品。

  吴冠中(1919—2010)为江苏宜兴人,当代着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把西方的艺术思维巧妙地与东方的情思结合,推动了20世纪中国艺术的创新发展。吴冠中把他的一批经典作品及遗作送给香港,如今在邮票上再现,以此让他无私的艺术精神走进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寻

  吴冠中(1919-2010)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界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其作品充分体现艺术家敢于创新的精神。这位画坛大师造诣精湛、闻名遐迩,毕生致力探索东西方画作精髓,其油画和水墨画更以融汇中国和西方绘画意蕴见称。香港邮政发行的「香港馆藏选粹」特别邮票系列第三辑,以「吴冠中画作」为主题,展示其赠予香港艺术馆的七幅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