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窝样本:庄园新模式(上)——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之举(三)

 七里山人 2014-11-19

凤窝样本:庄园新模式(上)

——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之举(三)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3406
     采用GAP全过程质量管理让烟叶生产更加专业与安全
    清澈的山泉水
    玉溪庄园凤窝园蓬勃发展的有机养殖业
    科学的烘烤方式保证了烟叶的纯正香气
    玉溪庄园凤窝园的烟农在烟田间劳作
    绿意盎然的烟叶
    探索和发展云南庄园经济,凤窝样本意义重大,内容丰富。
    为丰富人们对庄园经济的认识,总结新经验,推介新模式,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鸭桥组织专家团成立课题组,以玉溪庄园凤窝园为样本,进行庄园经济专题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入户访问、村民座谈、台账查询、取样检测、数据分析等,对凤窝样本进行深度剖析,并在“云南庄园经济发展论坛”上做了“关于云南庄园经济玉溪庄园样本”的报告,与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分享专家团多年的学术新成果和凤窝样本新经验。
    玉溪庄园凤窝园充分利用当地优良的自然资源,结合先进的有机种植技术和品牌营销理念,创造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庄园经济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机制创新  务实高效
    未来烟草行业和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加工行业的竞争,主要是原料的竞争。
    红塔集团从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把烟田作为第一车间,开创了烟叶种植和产品开发的互通桥梁,从源头上提供优质原料来制作一流的卷烟品牌。90年代,红塔集团开始生产无公害和绿色烟叶。
    在全社会及全球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呼吁烟草降焦减害的大背景、大趋势下,红塔集团从2008年开始探索有机烟叶的种植,以生产最优质有机烟叶为目标的玉溪庄园应运而生,开创了国内有机烟叶生产的先河,创造出一套结合云南当地特色,适合于云南发展的庄园经济运行机制。玉溪庄园采取以专业化合作社为基础的庄园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庄园综合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负责庄园整体运行管理和与市场有效对接。为充分发挥当地的生产力并实现规范管理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成立了玉溪凤窝庄园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简称玉溪庄园公司),所有生产管理员由公司在村内聘请,公司每年定期召开集团、公司、乡政府、农户几方的协调会。烟农种烟享受到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机耕、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植保、统一工场化烘烤的技术扶持与服务,享受到技术指导、生产管理、防灾减灾、气象预报的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种植过程中的有机肥等生产物资全部由集团免费提供,作物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割,统一收购。
    玉溪庄园在有机烟叶种植管理机制方面设立专门的有机烟叶种植区、有机水稻轮作区、有机玉米示范区、有机蔬菜示范区,实行水稻、玉米、油菜、蔬菜与烤烟隔年水旱轮作的方式,土地在隔年轮种中休养生息300天以上。通过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积极发展养殖、经济作物及林果产业,延伸有机产业链,并大力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构建了以有机烟叶生产为主的“烟-果-畜-沼-菜”循环经济体系。
    
    资源利用  尊重自然
    众所周知,在所有产业中,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特殊,农业生产既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浪费大量资源。
    玉溪庄园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在遵循自然调节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土地轮作,注重土地的休养生息。庄园通过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水-旱”、“旱-旱”有机种植的轮作体系。通过两年一循环,三种农作物轮作的生产方式,做到了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休养生息,培肥土壤,同时阻断了病源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玉溪庄园秉承有机农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秩序相和谐”的本质,提倡物质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形成了以有机种植体系和有机养殖体系为主的“烟-牧-菌-沼”循环的农业模式,结合最新的现代农业技术,用农作物秸秆和有机饲料,养殖生态家畜,畜禽粪便一部分通过堆捂发酵形成有机肥还田,培肥土壤,另一部分进入沼气池形成燃料,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生产的理念体现在庄园生产的每个环节,从选址、选种、育苗、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到采收及采收后处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照有机生产的标准和要求,规范生产流程,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遵循自然规律,形成了不可复制的玉溪庄园独特的有机生产方式,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启示。
    
    生态循环  永续发展
    玉溪庄园通过生产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利用,如作物轮作、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有机肥等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得到有效提高和转化。有机农业生产体系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性提高。由于严格禁止使用化肥、杀虫剂,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凤窝农户通过农作物秸秆及有机饲料,养殖生态有机牛、鸡、猪、鹅生产的畜粪,除了一部分通过堆捂发酵,形成有机肥还田培肥土壤外,另一部分则进入沼气池形成燃料,为凤窝提供了清洁能源。随意走进一户普通村民家中,房前有菜,院内有树,猪肥鹅欢,沼气做饭,俨然是一个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庭院。
    这些循环利用技术的使用,使玉溪庄园凤窝园形成了以有机种植、有机养殖为生产主体的,与自然生态环境高效代谢、耦合的循环系统,实现了资源在循环利用中的永续增效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坚持和发展,庄园的整个生态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土壤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土壤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大气、水体质量更加优良,生态系统结构更加稳定,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规范生产  有机追溯
    玉溪庄园凤窝园,是一个以有机烟叶种植为中心,以有机种植模式为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有机、安全、生态、无公害,实现农产品安全与提升优质烟叶保证能力相统一的全新模式;是一个以品牌为导向将庄园经济模式、有机烟叶种植和烟叶GAP管理模式有机结合,指向性强、安全、循环的烟叶生产体系。
    GAP全过程质量管理被玉溪庄园技术人员亲切称为“烟叶上的芯片”。从生产基地规划、种子选育与推广、育苗、移栽、种植、烟农户籍进行全过程记录管理和统一实施,产生过程采用GAP全过程质量管理,让烤烟种植更加专业与安全。 
    同时,为保证有机生产完整性,有机烟叶生产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追溯体系,集团保持了可追踪的生产批号系统,基地保存了能追溯实际生产全过程的详细记录。每一批烟都有特定的生产批号,通过该生产批号可以直接追溯到基地,查询基地的生产可追溯到地块。
    强大有力的技术保障是有机生产的关键,这种生产模式对于我省农产品有机生产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品牌营销  市场导向
    玉溪庄园凤窝园农业生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全部施用有机肥料,推广有机肥株间穴施肥方法,提高有机肥料利用率。同时,全部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全面实施人工操作,杜绝化肥、农药的使用。
    通过这些生态、绿色、有机的生产手段,打造有机品牌。“品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组织模式,把庄园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产品“品质-生态-效益”高度结合,有利于持续强化有机品牌的打造。
    凤窝有机品牌打造成功,意味着凤窝有机农产品能够实现经济效益质的飞跃,而且随着有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品牌的成长,财富创造力还会进一步提升,庄园和农民都会从中获得成长性收益。
    玉溪庄园凤窝园的发展紧紧围绕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把有机品牌的打造贯穿于生产组织的全过程,按照“品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组织模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凤窝既是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也是红塔集团烟草庄园的示范区,更是生态、绿色、有机标准体系建设的示范区,凤窝与红塔息息相关。
    玉溪庄园凤窝园作为红塔集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凤窝庄园生态、有机品牌形象的确立,对红塔集团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现代生产  组织创新
    玉溪庄园凤窝园的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原则,创新了生产组织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有机烟叶生产为主、非烟有机农产品为辅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通过“品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组织模式,凤窝村开始步入统一化、专业化的有机农业发展轨道,农业生产由传统生产方式向规模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转变。
    玉溪庄园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充分依托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生物防治体系、生态、绿色、有机标准体系建设,机械化、自动化体系建设,促进凤窝庄园示范区的生产方式转变。
    “品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组织模式,促进了凤窝生产组织形式的进步,促进了耕作制度的变革,促进了专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生态有机种植养殖和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版文图均由红塔集团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