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敷脐疗法 辨证治疗小儿腹泻

 河南咳喘网 2014-11-19
  中医敷脐疗法 辨证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便稀薄,便次增多,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常伴有呕吐、发热、腹胀等,多因素体虚弱,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脾胃虚寒,贪食生冷、油腻或贪凉受寒所致。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易因乳食不节或不洁,或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损伤脾胃,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不愈等致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脾胃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合污并下而成泄泻。
    中医采用脐疗法用下列方药辨证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暖脐止泻散
    由白胡椒,肉桂,茴香,干姜,公丁香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用。用于小儿腹泻属于虚寒或风寒留中而致腹泻者。
    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用法:将上药烘干共研细末,混均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1.5--3克,以热醋调成糊状,将药贴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3日为一疗程。
    2 健脾止泻散
    由公丁香,藿香,胡椒,肉桂,白芷,干姜组成,具有温中健脾止泻之功用。
    用于小儿腹泻属于脾虚型或脾肾阳虚者,
    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舌淡苔白,且易反复发作,或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细弱。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5--3克,用姜醋调糊贴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亦可根据患儿病情适当延长或缩短贴敷间隔时间。
    3 祛湿止泻散
    由川黄连,薤白,车前子,没食子,葛根组成,具有清热燥湿之功用。
    用于小儿腹泻湿热型效果显著,
    临床症状表现为:泻下稀薄,水分较多,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5--3克,用姜醋调糊贴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
    4 消积止泻散
    由焦山楂,苍术,吴茱萸,鸡内金,莱菔子,鸡血藤组成,具有消食化积止泻之功用。用于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者,    临床症状表现为: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粪便酸臭,或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5--3克,用蜂蜜调糊贴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