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禄满盈葫芦瓶

 文山书院 2014-11-19

清瓷雅韵

福禄满盈葫芦瓶

张迪《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9日   12 版)
清乾隆 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清乾隆 仿官釉三连葫芦瓶

    高贵纯净的颜色釉造就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重要时期,涌现出雄冠群窑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清代前期,工艺品创作继承晚明复古精神,摹古、习古之风盛行,尤以雍正皇帝品味精雅,对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为钦慕,故命景德镇加以仿制。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烧造经康熙、雍正两朝励精图治,至乾隆时期进入历史的最高潮。图中展示的两件瓷器,皆为乾隆时期的精彩之作。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由于烧造条件极为苛刻,加之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难度大,故成功率低,从元末明初釉里红器皿来看,红色多呈色偏向灰褐,直到永宣时期才烧出呈色红艳、色如宝石的釉里红,但产品甚少。成化之时,由于工艺简便的釉上彩代替了釉里红,造成釉里红一度中断,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复苏,这时的釉里红发色较为纯正艳美。

    乾隆时期釉里红瓷更是受到皇家指派继续烧造。乾隆四年(1739)唐英在京观样并亲自领旨烧釉里红瓷,此事在《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中都有所记载。而乾隆时期釉里红品种的主要特点也如文献记载皇帝所要求的那样:色调典雅、纹饰清晰。此般特点于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中多可识见。

    此瓶呈葫芦式样,外壁以釉里红作装饰,葫芦之上下腹纹饰构图相同,均以团龙纹作为主题纹饰,分为四组,间以花卉纹相隔。外足底部中央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章法规矩,严谨大气。釉面肥润,釉里红发色典雅,纹饰笔触纤细,堪称乾隆时釉里红品种的经典之作,殊为难得。此瓶以取其谐音“福禄”的葫芦瓶式样呈现,据档案记载,此类样式多用于祝寿,查阅目前已知资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随安室陈设着一对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北京市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相同的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近年拍卖场上曾出现过与此瓶造型一致、纹饰略有不同、同样以釉里红烧造的清乾隆釉里红穿枝螭龙图葫芦瓶,于2010年春在香港苏富比以4322万元港币成交,足见釉里红葫芦瓶之珍罕程度。

    乾隆时期,时处清王朝鼎盛时期,其制瓷业也达到了历史顶峰。生产工艺更是精益求精,制作精湛,器物造型丰富,装饰纹样繁多,美不胜收;其中出现了一批仿宋代各大名窑的瓷器,惟妙惟肖。乾隆一朝瓷艺精进,离不开督陶官唐英的殚心竭虑,仿古采今,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铸就清瓷之辉煌。清乾隆仿官釉三连葫芦瓶可算其中的精品。

    清乾隆仿官釉三连葫芦瓶,瓶身由三个葫芦重叠而成,连通一体,分别有三圆口,中腰紧收,酱褐色三连弧式圈足,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器型优美,线条婀娜,制作考究俊逸挺拔,静穆之中透出高贵典雅之气。通体施仿官釉,釉面莹洁温润,色泽淡恬幽靓,厚若堆脂,加之瓶体造型别致,隽雅端丽,古釉之美与当朝之器完美结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达到了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追求。这两件瓷器将在中国嘉德2014年秋季拍卖会中予以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