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IV疫苗进展讲座

 水共山华 2014-11-19
200 多年前,英国医生 Edward Tenner 从牛痘中制备活疫苗用于防治天花获得成功。受此启发,自 1983 年首次发现 HIV 并于 1987 年研制出第一个爱滋病侯选疫苗,尝试了所有已知疫苗的构建方法,并进行了无数次体内和体外试验,试图寻找有效的爱滋病疫苗。

一、
  研制 AIDS 疫苗的困难所在

纵观爱滋病疫苗的研究历史,可以总结出疫苗研制中存在如下困难:1、 HIV-1 HIV-2 两种病毒。二者的外壳蛋白无免疫交叉反应,前者有不同的亚型,主要是非洲 AIDS 的病原,HIV-2 主要是北美及其他地区的病原,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疫苗;2、个体在感染 HIV 后,该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发生基因变异;3、HIV 是经生殖道及血液传播,因而有效的疫苗应同时诱导黏膜免疫及系统免疫;4、HIV 既是 cell—free 病毒又是 cell-associated 病毒,有效的疫苗既能诱导抗体产生又能诱导细胞介导性免疫反应。

二、
  AIDS 病疫苗的研制现状

1、
活载体疫苗

不仅可引起细胞免疫(
CD+CTL),还可模拟 HIV 的天然构象,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倍受重视。其中以金丝雀痘疫苗(canary——pox virus)作为载体的侯选疫苗更受青睐。近年对重组金丝雀痘的构思进行了广泛的人体试验。这些研究显示重组金丝雀痘具有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能诱导 70%的接种者产生抗体,30%的接种者产生可检测到的 CTL 应答。美国 AIDS 疫苗评价小组 022 科学实验报告小组对金丝雀痘病毒 -env-gag-pro 联合重组 rgp120 亚单位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42 名接受金丝雀痘病毒 -env-gag-pro 重组疫苗的受试者,有 26 名产生了 CD8+ 细胞免疫,而在 17 名只接受金丝雀痘病毒或 rgp120 疫苗的受试者只有 3 名产生了上述应答。rgp120 的免疫接种者并没有增强 CD8CTL 对 HIV-1 包膜蛋白的应答,但却极大增强了对 HIV-MN 株所产生的中和抗体的效价及应答频率。金丝雀痘病毒 -env-gag-pro 与 rgp120 的重组疫苗使 91%的受试者产生中和抗体,62%受试者产生了 CD8+T 细胞的免疫应答。另外,可作载体的痘类病毒还有牛痘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a-病毒(semtiki 森林病毒和委内瑞拉猫脑炎病毒)可做载体的菌类则有分枝杆菌、沙门菌、志贺菌、李斯特菌。痘类病毒最早应用的是对消灭天花作出主要贡献的牛痘病毒。有研究显示,重组牛痘病毒在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中可诱发针对 HIV 及 SIV 强烈的 CTL 应答。牛痘病毒可在免疫抑制人群中播散,有时导致致命性的脑炎。修饰的牛痘病毒安卡拉株的安全性大为提高,可诱发较强的免疫应答。现今,最有前景的活载体疫苗则是基因缺失性腺病毒,可用做基因治疗的载体。血清5型腺病毒不论是在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目中都显示了强有力的免疫原性。

2、诱导黏膜和全身免疫的疫苗的研究进展

因 HIV 是经生殖道和血液传播,如何阻断这两条途径成为理想疫苗应具有的条件。直肠和子宫腔的黏膜上皮,可能是感染的最早部位,这些组织或者宫颈或尿道中的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都有可能被感染细胞或游离病毒首先感染。Belgakov 等用合成的多决定簇的 HIV 的 HIV 多肽并以霍乱毒素作为佐剂行直肠内免疫,发现在肠道黏膜局部和全身均引起长时间 CTL 记忆,而全身性免疫时仅在脾生产了特异性 CTL。因此认为用合成型的 HIV 多肽疫苗进行肠道内局部免疫可保护小鼠免受能表达 HIV-1ⅢBgp160 的重组牛痘病毒的感染。

3、免疫增强和高效接种

一些辅助刺激因子与免疫刺激序列,细胞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FN-
y,IL-2,IL-4 等和趋化因子如倍它趋化因子、脂质体、佐剂等对于免疫增强和高效接种的作用进行了很多实验性的研究,开拓了 HIV 疫苗的研究领域。

4、DNA 疫苗及包膜亚单位疫苗

基因枪与电穿孔接种的发展无疑为以后实现 DNA 疫苗的无针免疫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采用基因枪接种 DNA 疫苗(编码 HIVgp120 或 SIVgp120)诱导的 gp120 特异性抗体终点滴度可提高 10 倍。最近发展的接种后电穿孔刺激,可以显著减少接种次数,降低接种量(低至 1 微克),并使质粒 DNA 的摄取和表达水平提高 100 倍以上。Bay-ballk 等研究显示,对 CD4+ 细胞功能受限的 AIDS 患者进行免疫,电穿孔是极为有用的方法。另外,还有包膜亚单位疫苗。Pitisuttithum P 将 gp120Thaie 与 SF2 制成重组疫苗,结果发现 84%和 82%受试者对上述两种抗原产生了中和性抗体。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亚单位联合疫苗已被证明无效。如 2003 年 VAXGEN 公司在泰国进行的人体实验。

三、评价与展望

人们总是习惯认为阻止病毒感染人体的疫苗才市有效的疫苗,任何不符合此要求的疫苗都是不完善的。阻止 HIV 感染,抗原必须能诱导针对 HIV 多样性的抗体。现今我们还不能诱导这样的免疫反应。用一些新免疫原如质粒 DNA、重组基因缺陷型腺病毒、细胞因子扩增型 DNA、重组 MVA 等对猴进行免疫接种,发现他们对高度致病性 AIDS 病毒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这些疫苗没有诱导出中和抗体,却诱导出病毒特异性 CTL 应答,并使接种此类疫苗的动物病毒复制得到部分控制,而高水平病毒复制会加速疾病的进展。接踵此类疫苗后感染 HIV,其病程进展会有所减慢,并在他们的分泌物中,复制性病毒也会减少,因为感染者传染给未感染者的可能性与感染者血中或分泌物中的病毒含量有关。因而 CTL 诱导性免疫会减慢 HIV 在人群中的传播,尤其对那些缺乏医疗设施、HIV 感染者无法得到抗病毒药物的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获得能阻止 HIV 感染的疫苗,但有一点应该确信,研究出减缓病情进展的疫苗仍是有可能的。

河南省上蔡县中医院在 2000 6 月~2003 7 月间,对 60 例艾滋病(AIDS)患者使用虚实并治且以补虚为主的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总有效率 86.7% 的满意效果。

艾滋病(AIDS)是艾滋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由数月至半年,最长可达 10 年之久。由于上蔡县是 HIV/AIDS 的高发区,病源较多,故对 HIV/AIDS 救治工作开展较早。

研究人员将
60 例诊断为 AIDS 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的患者分肺胃阴虚型(18 例)、脾胃虚损型(26 例)、脾肾两亏型(9 例)、热盛痰蒙型(7 例)4 个证型进行中医药治疗。其中,肺胃阴虚型以参苓白术散、百合固金汤加减合生脉饮,或六味地黄丸治疗。脾胃虚损型以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温胆汤加减,并配服香砂六君子丸。脾肾两亏型以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或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或十全大补丸等。热盛痰蒙型以安宫牛黄丸、钩藤饮加减。每日 1 剂,日两次。

结果表明,受治艾滋病患者中有
52 例全身症状或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载量、CD4T 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总有效率为 86.7%。说明中医药治疗 AIDS ARC,确实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且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中医药治疗
AIDS 的关键是必须遵循虚实并治以补虚为主的原则,即《内经》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不同病期攻补偏重不同。早期患者辨证属毒热较盛,肺胃气阴两虚,可给予清热解毒之品如金银花、连翘、黄芩、田基黄、蒲公英等,但同时还要养阴润燥益气,佐以祛邪而不伤正的药物,如生地黄、沙参、麦冬、天花粉、太子参等。中期患者肺脾气虚,应以补益脾气药为主,如黄芪、党参、山药、枸杞子、甘草,适当加入淡渗利湿之品,如茯苓、白术、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等。中晚期 AIDS 患者应补脾肾,温阳益阴,如菟丝子、五味子、山茱萸、熟地黄、杜仲等药,宜补而不宜泻。艾滋病患者虚证虽可表现在气血阴阳的不足,但其中气虚,阴津亏损更为突出,虽有热证却多呈虚热征象。机会性感染早期也可见邪热毒邪入侵,但切不可寒凉过甚。补虚扶正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调整免疫功能,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AIDS 的治疗应着重于早、中期患者,即有轻度症状或有血象改变的早期患者,或中期 ARC 者,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对晚期 AIDS 患者出现感染时,因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已趋衰竭,即使使用扶正补剂,也往往是虚不受补,患者常很快死亡。再者,晚期患者随病情加重而血瘀证加重,正如中医所说久病人络之表现,治疗中适当加入丹参、牡丹皮、当归、川芎、赤芍、姜黄等活血化瘀之品对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十分有效。

研究人员指出,用中药治疗
AIDS 尚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且确实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所以,临床上要坚持使用中医药治疗 AIDS,且应深入研究,多方探讨,总结规律。

附相关报道:

台湾治疗艾滋病中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台湾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利用中草药开发的治疗艾滋病药物,日前获台湾
卫生署核准,并经台北 " 荣民总医院 " 同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台湾科苗生物科技公司组织的一批医学专家,经过 12 年努力,研发出治疗艾滋病的中药配方,在德国和英国艾滋病研究中心试验后获得认可。该公司表示,如果在 6 个月内完成临床试验,验证治疗成效,即可上市。


参与研发该药的医师介绍说,目前治疗艾滋病仍以三合一鸡尾酒疗法为主,但有副作用。新研发的药品由龙葵等5种中草药中提取特殊成份制成口服药剂,副作用低于鸡尾酒疗法,治疗时可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保护免疫系统。


据科苗生物科技公司介绍,新研发的中药在德国艾滋病中心完成的动物试验及人体外淋巴球试验显示,使用该药第三天可抑制 98%的艾滋病毒生长的能力,第四天可以 100%抑制病毒复制,且对人体无毒。目前国际艾滋病治疗权威何大一已同意加入临床试验。


台北
" 荣民总医院 " 将利用该药在半年内对 60 位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临床试验。

中泰合作研制抗艾中药制剂有望上市

从第六届中泰卫生合作联委会会议上获悉,由中国和泰国合作研制的一种抗艾滋病纯天然药物已通过三期临床试验,有望于年内获得泰国卫生部颁发的批准药号,并在泰国上市。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说,试剂的中方研究机构
--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目前正在积极向国家药监部门申请,希望通过艾滋病药物快速审批通道,使该制剂早日在中国上市。

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联委会会议上说,希望中泰两国卫生医药科研人员进一步加强合作,挖掘中医药的优势,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争取使该药物早日上市,造福两国及全世界人民。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介绍,这种名为
" 复方 SH" 的制剂由五味中药组方。泰国卫生部经过 3 次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该制剂能有效杀灭艾滋病病毒,使患者体内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提高免疫细胞活性,增强人体机体免疫能力,无毒副作用。
中泰两国近年来在卫生医学科学和药品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除艾滋病外,双方的合作领域还涉及肿瘤药物研究、草药研究开发和精神卫生等。

在 14 日上午的第六次联委会会议上,中泰双方决定,下一步将就食品与药品进口的统一标准、抗逆转录病毒药品原料生产以及艾滋病和非典防治开展合作。


编辑:西门吹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