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佛道两家学做睡前静养功

 任万胜 2014-11-20
   静养包括静坐、静立、各种静功。静养能降低阳气及阴精的消耗,能保护人体的阳气不外泄。   研究表明,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频率愈慢,寿命愈长。龟每分钟只呼吸1~4次,寿命可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人每分钟呼吸多达12~20次,寿命仅几十年。说明保养、节能、减少消耗是养生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
  佛家修禅的启示
  禅,就是禅定、禅修。佛家强调修禅时,应沉淀心中万念。佛家认为,心念如脱缰之野马,难以制服,非定不行,所以要沉淀诸念。佛家的修禅,还强调调息。
  禅定的“定”,主要指思想净化,并不一定要定而不动,所以入禅不一定要打坐,动中也可入禅,禅的主旨在神定而非形定,过分强调静,反而成为一种束缚。
  而佛学的瑜伽更重视心理的修炼,对静养功的启示是:静养除了炼形,还要注意炼心。
  佛学的瑜伽特别注意腹式呼吸及胎息
  一般的体育锻炼比较强调胸式呼吸而忽视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对心肺的锻炼意义较大,但腹式呼吸更不能低估,要知道腹腔里还有许多人体非常重要的脏器,如肝脏、肾脏及胆、肠、胃等,关系着人体的消化、内分泌、泌尿、生殖、代谢等许多重要功能。
  腹式呼吸功是胎息功的基础,要过渡到胎息功的境界,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腹式呼吸的功底(胎息功是一种不以口鼻为主要呼吸通道,而以全身毛孔及腹部为主要呼吸通道的一种潜呼吸)。
  《山海经》所载的无继民氏“不息”,说明我国在远古时期已经有潜呼吸、胎息的历史。因此,印度瑜伽功和东方养生在腹式呼吸和潜呼吸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也叫逆式呼吸,或称为先天呼吸法。
  方法: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
  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但还不能停止,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只管吸气再吸气。然后屏住气息4秒,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接着利用8秒的时间缓缓地将气吐出。吐气时宜慢且长而且不要中断。
  道家静养功的启示
  睡前5分钟,练练静养功
  晚上睡前5分钟可练练短时间的静养功,以排除各种杂念,可采用坐式、卧式或立式,也可在散步时做。
  方法:全身自然放松,两眼微闭,舌顶上腭,目视鼻尖,意念定于下丹田(脐下3寸),然后做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即可。
  可以想象一件美好的事情,也可以让大脑呈现空白,只要做三五分钟,就可以缓缓入睡。
  练功要旨:
  呼吸吐纳:深慢柔和。
  意念导引:美好自然。
  气至丹田:涵藏不泄。
  睡前应坚持做5~10分钟。 


来源:传奇养生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