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项投资行为,都伴随着风险,风险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甚至可以把风险做到接近于零也可以,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和控制风险。 有些投资者,怀着较高收益的预期,却老是想着把风险降低再降低,最好是没有风险,而每年还想赚50%,这怎么可能呢? 一味追求风险变小,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收益随之变小,第二是设置的最大风险发生的概率随之提高。比如说,原来最大风险设置是亏20%,现在设为10%,那么预期收益可能就要从50%降到30%;另外,原来亏20%发生概率只有30%,现在想要不降低收益的情况下把最大风险调小,只允许亏10%,但亏10%发生的概率却高达70%,那么账户亏到10%而结束的概率就很高了,盈利结果的实现变得更难。 对理性投资者来说,会考虑清楚自己能够承担的风险,以此为前提去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或是先明确自己最低的收益预期,然后以此为基础尽可能减少风险。 实际上,风险不是越小越好,而是在健康的范围内越小越好。所谓健康的范围,是指适合投资者本人的,在一定收益预期下的,处于针对性的风险设计和防控体系之中的亏损波动范围和回撤波动范围。如果账户不去承受向下的波动,那就无法实现向上的突破,如果只允许账户出现很小的向下波动,那么它向上突破的幅度也不会大,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账户出现健康的向下波动,那它向上突破的概率和幅度才更可能实现投资者的预期。 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的风险承担是否合适,是否健康。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疏于管理风险。比如因为你能够承受30%的风险,而且所用的投资策略以前最大回撤只有27%,所有就不再去管它的风险了。实际上,一方面这个投资策略或许还有改进的地方,或许最大回撤控制在20%也能实现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市场在不断变化,策略的表现也许会出乎意料,可能因为防控的大意而出现35%甚至更高的回撤。 有时候,我们也可能对风险太过吝啬,想要获得较高收益,却不愿意冒风险。这“不愿意冒风险”可能会成为你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反而让你赚不到钱甚至亏钱。比如你预期一年50%的收益,原本20%以内的回撤应都是健康的,但你总是不愿意承受风险,所以当一种策略有所亏损时,你就换一种策略,当一个帮你理财的人有所回撤时,你也马上换了一个人,从而导致亏损的时候你亏到了,而后来的盈利你没有吃到,因为你在盈利到来之前把策略或人换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