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若观火【管理篇】· 华晨宝马

 文山书院 2014-11-20

洞若观火【管理篇】· 华晨宝马


编者按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到来,原材料市场价格更加透明,借助科学有效地管理提升效率,企业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由此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这即是“强者更强”。而对于不同的汽车企业而言,如何通过不断地实践,在公司管理上有所建树并形成文化特色,以支撑企业不断获得新利润增长点,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华晨宝马:技术“廊桥”架设十年新谋

李戈

随着合资第12个年头即将到来,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也步入了全新的时代。

11月7日,华晨汽车发布全新品牌——华颂,成为华晨旗下主打的高端MPV品牌。据了解,华颂推出的首款车型将在广州国际车展上正式发布,新车有望命名为“华颂7”,并将搭载由宝马提供的N20发动机,而这一发动机,此前曾首次应用于国产宝马X1车型上。

此次合作,对华晨宝马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N20发动机并不是一项技术引入,而是宝马集团对华晨汽车的一次技术支持,此次应用于自主品牌MPV车型上,意味着合资公司技术垄断的局面又一次在华晨宝马打破,对其未来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合资走向上意义重大。目前,在合资双方的共同发力下,华晨宝马正在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

深化合作


华晨与宝马的合作始于2003年初,在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玉民看来,技术上的合作一直是合作关系的重中之重。

“30年前,车企之间的合资在中国起步,其目的就是以市场换技术,如今30年过去了,究竟换到了多少技术?”这是双方合作十年之际,祁玉民对整个行业的发问。

今年,随着合资自主品牌“之诺”的率先发布、宝马N20系列发动机正式国产以及“华颂”品牌的问世,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在品牌、技术、车型等方面的多个“结晶”也有力证明了,双方通过11年来的友好相处,合资公司早已不再局限于资本或生产工艺的融合,而是逐渐渗透到了品牌、技术和车型共享等多个层面。

目前,双方正在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在此前宝马在华举办的“2014 BMW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华晨宝马宣布其正式成为中国首家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合资车企,带动更多相关企业肩负社会责任,推动整个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以既有的“高效动力”技术(已应用在BMW 3系、BMW 5系、BMW X1等车型上)支持环保事业的同时,华晨宝马内部人士表示,从2012年铁西工厂正式开业之后,到2013年“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高档汽车品牌”的承诺(即“之诺”项目),再到今年广州国际车展即将推出的、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国产5系Li插电混动版,都是华晨宝马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产物。

对于未来,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已正式向公众做出承诺:“宝马集团将通过宝马i系列、华晨宝马‘之诺’实现整体汽车排放污染降低25%的愿景,以此贡献于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战略


当然,深化合作是一个方面,要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唯才是举的道路也正在华晨宝马的脚下延伸。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康思远深谙此道,其曾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公司,员工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因素。我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员工的培训体系,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和未来。”

此外,华晨宝马“全新职业教育项目”2012~2014届技术学徒生毕业典礼及全新职业教育实训场地揭幕仪式也于日前在华晨宝马沈北培训中心举行,经过3年培训和实习,首批45名优秀学徒生正式成为了华晨宝马的一员。

截至2013年末,华晨宝马员工数量已逾1.4万人,进入中国11年以来,帮助年轻人实现自身的职业梦想,是华晨宝马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华晨宝马可持续发展方略中除了产品布局和企业社会责任之外的一个关键板块。

据华晨宝马内部人士向笔者透露,目前,不仅是基层员工,其内部中高级管理层也正逐渐走上“年轻化”道路。不断优化的管理政策,让华晨宝马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的车轮滚滚向前。

今年年初,中德两国签署了多项政府间文件,其中,华晨汽车与德国宝马的签约金额合计约为150亿元人民币,占据了10项合作协议总金额的26%。而华晨集团和宝马集团的本次签约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在接下来的10年中要引进的新产品和技术、扩充产能等方面的投资,宝马集团集中对华晨集团提供全方位支持,以及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和其他方面的合作等。在这一协议的基础上,华晨宝马未来十年或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