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山林中野游已渐渐成为时尚,但野外存在诸多未知,遭遇突发状况或危机,应当如何化解?许多人把野外想得简单而浪漫,以为怀揣一本《生存手册》,就可以应对野外的一切状况。如果亲自尝试一番你就会知道,那些书中介绍的方法和经验,有些并不可行,有些甚至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不应在半山腰上扎营?凭借大树的疏密真能找得着北?塑料袋套叶片能取到饮用水?细数《生存手册》中的错误或者语焉不详之处,避免被《生存手册》“欺骗”,重新诠释野外注意事项,以助你笑傲山林。 ![]() Action 1 营地选择 不应在山腰扎营 理想的营地要靠近水源 总有不明就理的人认为野外工作愉快而浪漫,比如在秦岭追逐大熊猫,比如在版纳陪伴亚洲象,比如钻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看看花采采标本但是其实,在野外连续宿营十天半月就会知道,这些事无一例外,都是辛苦而危险的勾当。如果坚持要在外面搭个帐篷,幕天席地,敬畏自然,那么选择一块合适的营地,就是你所面临的第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玄机的挑战! 《生存手册》里说,不要选择山腰上的平地扎营,因为那里夜晚温度低,潮气易于凝结。你要是乖乖听话,可能会错过一块很好的营地了在山林里转转,你会发现到处都是潮气横行,尤其日落后,山腰也好山脚也罢,连同林子内外,干燥的营地并不那么好找。 然而,选择营地的一条重要依据,《生存手册》里似乎并未提及,那就是要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扎营!为什么?想想你单薄的帐篷,还有单薄的睡袋,假若满地碎石坑坑洼洼犹如月球表面,这样的营地,似乎只能用来做按摩用;而如果帐篷搭在斜坡上,你是想头朝下,脚朝下,还是横着随时准备往下滚? 所以山腰如果有块平坦的营地,说明你运气不错。其他可选择的地方呢?《生存手册》告诉我们:理想的营地,要满足靠近水源的条件。为了平坦,为了靠近水源,于是很多野游者选择在河边扎营诸多惨剧便发生于此,河水暴涨的速度永远超乎想象。无论是书上记载,还是口头流传,“在比往常水位线高的地方扎营”,都是将生命置之度外的举动,山洪来时,气吞万里如虎,当你忙于从睡袋中钻出来的时候,早已被“虎”所伤。 当然动物也要提防,虽然如今金钱豹之类的猛兽已然少见,在野外碰上一只,几率如同彩票中大奖,但野猪之类的家伙们还是少惹为妙,就连放养在山坡的牛群,为了寻觅带有甜味的食品,也曾有过拱翻帐篷的恶行。而往往被人忽略的有威胁的动物,其实体型并不一定庞大拉风,扎营时最常惹出麻烦的,其实是芝麻大六条腿的蚂蚁大军它们翻山越岭,前仆后继,为了获得食物勇往直前,除了远远趋避,别无妙法。 ![]() Action 2 方位辨别 利用树冠的疏密寻找南北 在野外最好有个向导指引,走一条基本明确的路线,万一真的到了需要判别方向的地步,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当然是掏出指南针指北针之类的看看我们的先祖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司南,有高科技的装备不用,非要凭经验判断方位,难道不是一种退化一种返祖现象? 白天靠太阳,晚上看星星,都是比较可靠的办法,问题在于这些手段都要求一定的经验积累。至于各类手册或者自然课本科普读物里说的,靠植物来判别方向,嘿嘿有时候,植物实在比人更加迷糊。流传最为广泛的错误方法,是利用大树或者苔藓,号称树冠茂盛的是南方、稀疏的是北方;而苔藓正相反,密布于石头或树干阴湿的一面,是北方。要说这话完全错了,也有些冤枉大树和苔藓,但是林间小气候、山脉走向、水流、植物群落分布等等因素,都能让所谓的茂密和稀疏改变。 辨别方向其实还是小问题,一个指南针体积小重量轻,带在身上,就可以不必麻烦大树和苔藓,但是更麻烦的事情在后边呢你以为在山林里,能认清楚方向就万事大吉了?好吧,营地在南边,你就向南方一直走,直到前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或者高不可攀的山峰,挡路了,除非超人、鸟人、轻功卓越的大侠或者扑棱蛾子,不然飞不过去,知道营地在南方,还是徒劳。更有甚者,方向正确,但位置略有偏差,和营地失之交臂,平行错过,于是越走越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
来自: zaochunxue > 《shenghuo》